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说明书涉及一种技术,S卩,防止从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向感光鼓等潜像载体照射杂散光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光扫描装置,该光扫描装置用于对感光鼓等潜像载体通过激光束进行图像曝光。
[0003]使用这样的激光束的光扫描装置中,有时由于杂散光在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产生异常。
[0004]有时,在保持f Θ透镜的透镜框部,被旋转多面鏡(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激光束进一步反射生成杂散光。该光扫描装置在成为装置的安装基板的外壳上一体形成保持透镜的透镜框部。透镜保持框配置成与细长的fΘ透镜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抵接。来自旋转多面鏡的反射光射入透镜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透镜的端面反射并射出的光成为杂散光并照射像载体。
[0005]于是,作为该杂散光的防止对策,有下述对策,即,在来自旋转多面鏡的反射光入射的f Θ透镜的入射光面侧或者射出光面侧,将覆盖产生杂散光的区域的遮光壁设置在外壳上,或者对产生该杂散光的区域粘贴遮光薄片等。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于光扫描部的自动组装不产生阻碍地配置杂散光遮光用的遮光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7]本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光扫描部的箱体,通过在成为所述光扫描部的部件的安装基板的外壳上覆盖外壳盖构成;以及遮光部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盖上,进行从所述光扫描部射出的激光束的杂散光的遮光或对能够成为杂散光的激光束进行遮光。
[0008]当自动组装光扫描装置时,在构成光扫描装置的箱体的外壳盖侧上,设置遮光壁部等遮光部件,该部件对能够成为杂散光的激光束进行预先遮光,或者对杂散光的射出进行遮光,由此,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光扫描装置的自动组装。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0010]图2A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扫描装置的透镜的组装中途的概略图。
[0011]图2B是表示图2A所示的f Θ透镜的组装完成状态的概略图。
[0012]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外壳的具体结构的俯视图,表示组装了f Θ透镜的状态。
[0013]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f Θ透镜的立体图。
[0014]图5是图3的f Θ透镜及其周边的扩大俯视图。
[0015]图6是图3的外壳上覆盖的外壳盖的内侧的立体图,使盖内侧超上表示。
[0016]图7是表示图6的外壳盖上设置的杂散光遮光部件与fΘ透镜的关系的俯视图。
[0017]图8是在外壳上覆盖外壳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8]图9是图8的A-A箭头剖面图。
[0019]图10是说明基于夹具的第一 f0透镜的定位的图,从射出面侧观察第一 f0透镜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002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图2A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扫描装置的透镜的组装中途的概略图,图2Β是表示图2Α所示的f Θ透镜的组装完成状态的概略图。
[0022]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I对作为潜像载体的感光鼓10扫描并曝光光扫描装置20的激光束,由此,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通过具有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显影器4显影后发生显影化,显影化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辊5转印到薄片S上。薄片S收纳于供纸盒6中,通过供纸辊6a —张张地输送至输送路7,通过套准调节辊8,配合时间,输送至转印辊5与感光鼓10的压印线部,即,转印位置。
[0023]在转印位置转印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薄片S被输送至定影器9,在加热辊9a与加压辊9b的压印线部,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S上。定影完成的薄片S通过排纸辊11排出至排纸托盘12中,或者进行两面复印时,未图示的切换部件进行切换,薄片S被输送至反转输送路13,再次被套准调节辊8引导。
[0024]图2A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感光鼓10以及光扫描装置20等。光扫描装置20在成为构成箱体的装置的安装基板的外壳21上,配置半导体激光22、集光透镜23、旋转多面鏡(多面反射镜)24、施加特定量的桶形畸变的第一 f Θ透镜25、以及施加特定量的桶形畸变的第二 f9透镜26等。
[0025]从半导体激光22射出的激光束27被集光透镜23集光,对在特定方向旋转的多面反射镜24照射,反射光通过第一 f Θ透镜25及第二 f Θ透镜26后对感光鼓10进行扫描曝光。
[0026]实线所示的扫描光2不被第一 f Θ透镜25的侧端面反射而前进,因此不成为杂散光,但是,虚线所示的扫描光3被第一 f Θ透镜25的侧端面反射,因此,其反射光成为杂散光3'后,对感光鼓10进行曝光扫描。
[0027]如果多面反射镜24向特定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通过多面反射镜24,对于对多面反射镜24入射的、从半导体激光22射出的激光束27,进行反射后的反射光(扫描光)以在第一 f9透镜25的入射面251从图中左端向右端进行扫描的方式入射。因此,从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的图中左端入射的扫描光扫描至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的特定位置后被第一 f Θ透镜25的侧面反射,该扫描光3成为杂散光3'。超过该左端侧的特定位置的扫描光2不被第一 f Θ透镜25的侧面反射,直接从射出面252射出。进而,如果扫描光2到达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的右端侧的特定位置,那么被第一 f Θ透镜25的右端侧的侧面反射,该反射光成为杂散光3' ο
[0028]因此,超过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侧的所述左端侧的特定位置而入射的扫描光3,及从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侧的所述右端侧的特定位置到达右端之间入射的扫描光3成为可能成为杂散光3^的激光束。因此,在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251侦U,从所述左端到特定位置之间,从所述右端侧的特定位置至右端之间,如果对扫描光3入射第一 f Θ透镜25的入射面侧进行遮光,那么能够阻止杂散光3'的发生。
[0029]另外,如果对从第一 f Θ透镜25的射出面252侧的左右的两端部侧射出的杂散光3r进行遮光,那么能够阻止杂散光3'对感光鼓10进行曝光,能够在感光鼓10上形成不受杂散光Y的影响的静电潜像。
[0030]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1上配置的集光透镜23、第一 f Θ透镜25、第二 f Θ透镜26能够通过自动组装方式进行组装。自动组装是将外壳21载置在夹具盘(未图示)上的特定位置时,从所述夹具盘凸出的后述的部件抓持爪部插通在外壳21的特定位置形成的后述的夹具插通孔部。
[0031]关于第一透镜25,如图2Α所示,相对于作为第一透镜25的长边的入射面251和射出面252的两侧,第一抓持爪部51、第二抓持爪部52、第三抓持爪部53和第四抓持爪部54插通透镜用的夹具插通孔部211至214后凸出。第一抓持爪部51和第二抓持爪部52与第一 f Θ透镜25的短边侧相对,构成左抓持部,第三抓持爪部53和第四抓持爪部54与第一 f Θ透镜25的短边侧相对,构成右抓持部。
[0032]第一 f Θ透镜25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部被第一抓持爪部51、第二抓持爪部52、第三抓持爪部53和第四抓持爪部54构成的所述右抓持部和左抓持部抓持,实现前后方向的定位。
[0033]第一 f0透镜25在底面,沿左右方向,细长的定位凸起255向下方凸出形成(参照图2A、2B、图3、图5、图7、图9及图10)。在所述夹具盘上,在所述右抓持部与所述左抓持部之间,与定位凸起255卡合的高处凸出的第一定位卡合部55和第二定位卡合部56相对左右方向配置于特定位置,相对间隔作为定位凸起25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0034]因此,如图10所示,在第一定位卡合部55与第二定位卡合部56之间,如果以卡合第一 f Θ透镜25的定位凸起255的方式使第一 f Θ透镜25下降,那么进行第一 f Θ透镜25的左右方向的定位。
[0035]第一抓持爪部51和第三抓持爪部53存在于,能够成为虚线所示的杂散光的扫描光3入射第一 f Θ透镜25的位置,第二抓持爪部52和第四抓持爪部54存在于,杂散光3'射出的位置。然后,在第一抓持爪部51至第四抓持爪部54存在的位置,因为形成了夹具插通孔部211至214,所以在外壳21上的夹具插通孔部211至214的位置,无法形成遮光壁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