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光件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18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收件212的旋转轴线为L3,L2与L3共轴,即动力接收件212始终与感光件共轴,动力接收件212通过接收来自施力机构211的推力或拉力,沿动力传递装置21的旋转轴线L2运动。
[0042]所述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2a位于第二部分212b的一个末端,包括圆盘212al以及沿圆盘径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一对动力接收部212a2,优选的,所述动力接收部为一对,同时,在每个动力接收部212a2上还设置有动力接收面212a21,如图所示,所述动力接收面212a21为平面,且平行于动力接收件212的旋转轴线L3;所述动力接收件的第二部分212b为柱状体,圆盘212al与柱状体的一个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接收件的第三部分212c包括设置在所述柱状体另一个末端并与动力接收件212共轴的圆柱台212cl以及径向相对地设置在圆柱台212cl上的至少一对动力传递件212c2。
[0043]为实现与螺杆2112的配合,在所述柱状体的另一个末端沿旋转轴线L3还设置有与螺杆配合的配合孔212bl,所述配合孔具有内螺纹,且配合孔212bl穿过圆柱台212cl,螺杆2112与配合孔212bl共轴配合,即螺杆的旋转轴线L5与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共轴;设定当电机2111正转时产生推力,动力接收件212被推出,当电机2111反转时产生拉力,动力接收件212被拉回。
[0044]为保证施力机构211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1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机2111的固定件213。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件213为半圆柱体,沿垂直于旋转轴线L5剖切形成的半圆半径略小于感光筒22的半径,以固定件213可以被按压进感光筒内且能够从感光筒内顺利取出,但不会在感光筒内滑动为优;所述固定件213包括在平行于旋转轴线L5的平面2130上沿径向扩展形成的固定槽2131,以及设置在固定槽纵向两端的通孔槽2132,所述电机2111被固定在固定槽中,螺杆2112从其中一个通孔槽中穿出与配合孔212bl配合。
[0045]为更稳定的将螺杆2112产生的力传递至动力接收件212上,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1还包括螺母214;如图6所示,圆柱台的内壁212c3上还设置有与螺母配合的动力传递面212c4,所述螺母被安装在圆柱台的内壁212c3上;同时,为防止螺母脱落,该动力传递装置21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配合孔上的保护板215。
[0046]通常,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1还包括具有旋转轴线L4的凸缘圆筒210,该旋转轴线L4与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和施力机构的旋转轴线L5共轴;一般的,该凸缘圆筒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到感光筒22的一个纵向末端,施力机构211与动力接收件212在凸缘圆筒22内螺纹配合,动力接收件212从外部接收的动力通过凸缘圆筒210传递至感光筒22,从而带动整个感光件20旋转,在凸缘圆筒外周面上还可以设置齿轮(未示出),并通过齿轮将动力传递至其他旋转件。
[0047]所述凸缘圆筒210包括由筒体围合而成的凸缘腔2100、上开口 2101、下开口 2102以及从筒体内壁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2105,为防止动力接收件212从下开口 2102中脱落,优选的,所述凸缘圆筒还包括与其一体形成的底板2103,所述底板2103开设有底板孔2104,允许螺杆2112穿过,但不允许动力接收件的第三部分212c穿过;当然,所述底板2103还可以是单独的一个部件,通过胶粘、焊接或卡扣等方式安装到凸缘圆筒内壁上。
[0048]本实施例中,为更好的保证动力接收件212在被推出、拉回以及工作的过程中,其旋转轴线始终不变,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支撑板216,如图6所示,支撑板216为两块整体呈半圆形的板,每个板均设置有半圆形的开口,当将两块板拼在一起时,动力接收件的第二部分212b从开口中穿过,在动力接收件212被推出、拉回以及工作的过程中,支撑板216支撑所述第二部分212b。
[0049 ][动力接收机构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
[0050]图7A-7C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动力接收机构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有必要先对动力输出件3的结构进行说明,常见的,所述动力输出件3被设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并通过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动力源结合,将从动力源接收到的动力输出。如图所示,动力输出件3具有旋转轴线L6,包括驱动轴31、动力输出部32、动力输出杆33以及锥形部34,所述驱动轴31、动力输出部32和锥形部34—体形成,动力输出部位于驱动轴31和锥形部34之间,动力输出杆33为径向穿过动力输出部的销钉,所述销钉的两个末端有部分位于动力输出部外部,分别用于与上述动力接收部212a2上的动力接收面212a21结合,并将动力传递出去。
[0051 ]图7A-7C中,以包括有凸缘圆筒210,且动力接收机构为动力接收件212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例,为描述动力接收件的运动过程,图中仅示出了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处理盒C中的其他部件未示出。
[0052]如图7A所示,在处理盒装机前,动力接收件212处于缩回状态,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以及螺杆的旋转轴线L5共轴,且平行于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受限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结构,即使动力接收件212仅有其第一部分212a位于凸缘圆筒外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动力接收部212a2的最高点与所述锥形部34的最低点之间仍会有高度为h的重叠区域。
[0053]在不存在死角的情况下,即所述锥形部34不会对动力接收件212与动力输出件3的结合形成干涉,沿图7A中箭头dl所示方向,将动力传递装置向动力输出件的方向推动,所述锥形部34从一对动力接收部212a2之间穿过到达图7B所示位置,此时,动力接收件212与动力输出件3相对,即表示处理盒已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安装位置,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螺杆的旋转轴线L5以及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共轴;然后启动施力机构211 (在下文中具体描述),并在第一时间段内,由施力机构向动力接收机构施加推力,即动力接收件212被螺杆2112推出,如图7C所示,动力接收件212沿d2所示方向伸出,动力输出件的锥形部34被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2a完全容纳,动力输出杆33与所述动力接收面212a21接触或相对,此时,动力接收机构212完成与动力输出件3的结合,第一时间段过后,施力机构停止工作,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螺杆的旋转轴线L5以及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仍保持共轴的状态。
[0054][动力接收机构与动力输出件的脱离过程]
[0055]图8A-8C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动力接收机构与动力输出件的脱离结合过程示意图。图8A-8C中,以包括有凸缘圆筒210,且动力接收机构为即为动力接收件212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例,为描述动力接收件的运动过程,图中仅示出了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处理盒C中的其他部件未示出。
[0056]在不存在死角的情况下,即所述锥形部34不会对动力接收件212与动力输出件3的脱离形成干涉,当由于处理盒寿命完成或者出现其他故障,需要将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取出时,此时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及处理盒均停止工作,动力接收件212处于如图8A所示的状态,即动力输出杆33抵接动力接收面212a21,且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螺杆的旋转轴线L5以及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共轴。然后再次启动施力机构211 (在下文中具体描述),并在第二时间段内,由施力机构向动力接收机构施加拉力,即动力接收件212被螺杆2112沿d3所示方向拉回,如上所述,由于动力接收面212a21为平面,且平行于动力接收件212的旋转轴线L3,因此,在螺杆2112将动力接收件212拉回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来自动力输出杆33的阻力。
[0057]如图SB所示,动力接收件212处于与动力输出件33相对的位置,且动力接收部212a2与动力输出杆33脱离结合,但此时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螺杆的旋转轴线L5以及、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仍保持共轴的状态;随着操作人员沿d4所示方向拉动处理盒,所述动力接收件212与动力输出件3完全脱离结合,如图SC所示,上述各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动力接收件仅其第一部分212a位于凸缘圆筒外部,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轴线L2、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3、凸缘圆筒的旋转轴线L4以及螺杆的旋转轴线L5共轴,且平行于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6。
[0058]以上描述了动力接收机构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和脱离的过程,如上所述,在第一时间段,施力机构211向动力接收机构212施加推力,在第二时间段,施力机构211向动力接收机构212施加拉力;所述第一时间段是指从操作人员启动施力机构算起,到动力接收件212完成与动力输出件3的结合为止的时间段,记为tl;所述第二时间段是指从操作人员再次启动施力机构算起,到动力接收部212a2被拉回至与动力输出杆33脱离结合为止的时间段,记为t2;所述tl和t2的大小根据螺杆2112的旋转速度确定,并由下述的控制电路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取2s<tl = t2<3s。
[0059]如上所述,在第一时间段过后,施力机构211停止工作,此时,动力接收机构21完成与动力输出件3的结合,当动力输出件3接收到动力源输出的动力后,将会绕旋转轴线L6旋转,同时动力输出杆33抵靠动力接收面212a21,通过动力接收装置21将动力传递至感光筒22,使得感光件20开始工作。由于此时的施力机构211已停止工作,因此,当感光件20接收到动力旋转时,所述施力机构211将与感光件20共轴旋转;在此定义从感光件20开始旋转到再次启动施力机构211的时间段为第三时间段,记为t3,在第三时间段,施力机构211不向动力接收机构212施加推力和拉力中的任何一个。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