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伪全息显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7883发布日期:2018-07-25 00:00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伪全息显像仪,具体涉及医用伪全息显像仪。



背景技术:

全息显像是一种3D投影的新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全息显像需要6个主要的深度要素,1、透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小;2、遮挡:近处的物体会挡住远处的物体;3、双眼视差:左右眼看到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4、单眼视差:当头部运动时,远处和近处的物体会以不同幅度运动;5、聚合:当眼睛聚焦在近处物体时两眼视线汇合;6、调节:根据物体的距离,眼球相应地调整焦点。

因此真正的全息显像就目前来讲很难满足上述6个深度要素,就目前来讲成本比较低廉的是一种伪全息的显像技术,主要由四个等腰梯形透光板拼合成一个金字塔状的显像台,然后将显像台安放在手机屏幕上,再通过手机播放特定的视频在该显像台上显示出伪全息的显像,这种技术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结构上的要求是梯形腰的长度与手机的宽度相同即可,这样方式将组成显像台的金字塔的坡度变得很陡,使得占地面积较大,并且,视频还需要通过特定的软件制作,用于展示较为有限,并不能用于其他真正有使用意义的场合。

在医院,病患通过CT以及核磁共振可以使医生明白病情,但是病患以及家属在医生介绍时往往都不甚了解,这样在沟通过程中往往会有误会存在,或者在医生介绍病情对应手术或治疗风险时不能使病患以及家属明了,而使得病患以及家属做出错误选择从而白白耽误了病情,这是目前医疗机构存在的一个难题。

而如果能通过类似全息的技术将CT或核磁共振检查出来的病情况呈现,这将是打破医生与病患以及病患家属沟通的强有力工具,也能为以后医疗教学以及医疗工作的发展及进步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医疗并没有类似全息显像的技术来呈现病患相应病情的仪器,而提供了一种医用伪全息显像仪。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医用伪全息显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由一矩形底座、安装在矩形底座上方四个周边由透明板组成的显像台,以及安装在显像台顶部的主机组成;

组成显像台的每个透明板与主机所在的水平平面呈大于60度小于或等于90度的设置;

主机内设有开发板,与开发板相连的安装于顶部主板四周并与透明板个数相对应的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安装在由开发板控制旋转角度的投射翻转板内;

开发板内设有陀螺仪模块,wifi模块,开发板内安装有软件操作平台,在软件操作平台内安装有3D图形浏览软件,并通过视频输出模块分别输出至四个投影仪;

至少一个透明板上覆盖一层触摸屏,触摸屏的输入端连接至开发板。

主机顶部设有摄像头。

所述透明板可由树脂或钢化玻璃制作而成。

所述3D图形浏览软件具有图形编辑功能。

所述3D图形浏览软件具有图形打印功能。

所述主机可与矩形底座调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投影反射的伪全息技术在显像仪中形成全息的病患病灶情况,可直观的展示并方便医生给予病患讲解,直观的促进了医生与病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且能使病患以及病患家属明白病情,对病情的治疗做出正确的选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医疗教学的质量,让医疗学者直观明了病灶的原理,对医疗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投射翻转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参阅图1至图3,医用伪全息显像仪,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由一矩形底座1、安装在矩形底座1上方四个周边由透明板21组成的显像台2,以及安装在显像台2顶部的主机3组成;矩形底座1为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组成显像台2的每个透明板与主机所在的水平平面呈大于60度小于或等于90度的设置;

角度的设置有利于控制显像仪整体的体积,使其可以做得更小,而显像又能最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角度优选范围在80度~90度之间。这样的角度可以保证显像的大小与整个显像仪体积达到最优化,可以使得本显像仪被做成桌面级,放置在医生办公桌上使用。并且也有利于将其做为一个医用仪器而被方便使用和携带。

主机内设有开发板4,与开发板4相连的安装于顶部主板四周并与透明板个数相对应的投影仪,所述投影仪安装在由开发板4控制旋转角度的投射翻转板5内;开发板4还由一电源供应端相连,该电源供应端可为内置电源也可由电源线连接插座供电,内置电源通常为可充电式电池。

四个视频输出可由厂商在开发板生产时定制多个视频输出端口,也可由现有扩展端口扩展而出。

在这里,每个透明板表面与人接触时的角度即每个透明板与主机所在水平平面夹角的余角,而从投影仪所投的影反射时为直射入人的眼部,这样投影仪所投影的角度,该角度即是透明板至主机水平平面夹角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开发板可以由支持ARM开发板的FPGA 开发板组合而成,也可以为板载一片ARM芯片的FPGA开发板。

开发板内设有陀螺仪模块,wifi模块,开发板内安装有软件操作平台,在软件操作平台内安装有3D图形浏览软件,并通过视频输出模块分别输出至四个投影仪;所述3D图形浏览软件具有图形编辑功能、图形打印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wifi模块可以直接连接医院网络并由病患数据库直接将CT或核磁共振所得的三维数据经现有的3D软件转化成三维图形后传至本实用新型的显像仪中的开发板内,该3D软件转化时采用原理可以与三维扫描软件相似也可以由CT或核磁共振所得的三维数据堆积叠加而成,当然本实用新型作为一个显像设备,三维图像的生成并非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陀螺仪模块可以在不小心转动投射翻转板5后在不使用显像仪后对投射翻转板5的复位提供数据。

另外,至少一个透明板上覆盖一层触摸屏,触摸屏的输入端连接至开发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触摸屏,可对显像台显示的伪全息图像进行旋转,放大缩小以及编辑等操作。

主机顶部还设有摄像头。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摄像头对人眼进行追踪,从而实现对投影翻转板的时时角度调整,使得伪全息图像在人眼里显像更逼真,该追踪功能需要陀螺仪模块的配合。

所述透明板可由树脂或钢化玻璃制作而成。

所述主机3可与矩形底座1调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如下:

首先可将本显像仪通过wifi模块接入医院的网络,与医生所用的电脑形成一个局域网的连接,与打印机相连,或者也可以单独做到与病患数据库相连。

病患在做了CT或核磁共振后,其图像通过堆积处理叠加成三维图像,该过程通过3D软件生成,之后通过医生在电脑上选择病患信息,将三维图像文件通过wifi传至本显像仪的开发板内的系统平台上,通过系统平台上的3D图形浏览软件打开后由软件预定将三维图像的四个角度视图(包括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以及右视图)分别传送至四个投影仪分别投影至显像台的透明板上,透明板通过折射和反射在显像台内形成伪全息图像。

这个时候,医生就可以直观的通过显像台所显示的伪全息图像,为病患进行病情讲解,而且医生还可以通过透明板所覆盖的触摸屏,对该面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缩小、以及剖切等操作,当一个操作指令由手指实现时,其他三面所对应的投影仪也会将3D图形浏览软件被放大、缩小、剖切等操作后对应的角度视图的图形同步变化,这样就实现了伪全息图像在显像台内被放大、缩小、以及剖切的图像变化,很具有直观性,对于进一步加强医生对病患病情的阐述很有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医疗教学时,该显像仪可以做得更大,可以增强学者对各种病情的印象,提高医疗学者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教学的教学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