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70322发布日期:2023-02-24 17:3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对于显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显示装置的三大核心发展趋势是显示模组的模组化、降低显示模组的反射率以及显示模组的减薄化,对于显示模组而言,摄像头与显示模组的厚度取决与显示装置的厚度,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存在多个膜层,其约占整个显示模组厚度的1/4,其严重制约着显示模组的减薄化改进。此外,现有的显示模组经支撑结构表面的反射率较高,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由于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从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中支撑结构的表面反射率以及显示模组的厚度。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
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提供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
7.对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量大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逸出量。
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或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显示模组。
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后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此外,由于本技术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不含有foam/pi/pet层,其能够显著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
11.本技术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改性处理,使得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
设置使得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后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需额外添加涂层,有利于显示模组的减薄化。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3.图1是现有技术1的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14.图2是去掉foam/pi/pet层、在支撑结构表面设置黑色涂层的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侧面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显示模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18.图6为本技术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粗糙面的侧面示意图;
19.图7为本技术粗糙面表面设置胶粘层的侧面示意图;
20.图8为本技术支撑机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黑色涂层的侧面示意图;
21.图9为本技术支撑机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膜层的侧面示意图;
22.图10为本技术入射光入射膜层后的光线传输路径示意图;
23.图11为本技术在支撑结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膜层和黑色涂层的侧面示意图;
24.图12为本技术显示模组的制备流程图;
25.图13为本技术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7.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9.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0.如背景技术所述,对比度是评估显示模组画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光的印象,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从而影响客户的观看体验。因此,为了抑制杂散光、光照引起的温度升高或者增加光的透过率,通常要用到降低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31.降低光学表面反射率的通常途径是增加减反膜,减反膜又被称为增透膜,其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既能降低表面反射率又能增加透过率。通常是在光学表面上沉积一种或多种材料的薄膜,薄膜的厚度根据减反射条件来确定。如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1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胶膜层、bp(back plate,背板)下贴膜,psa胶膜层、foam/pi/pet层、psa胶膜层和支撑结构,其中,foam/pi/pet层作为减反膜存在,其中,foam(泡棉),pi(polyimide聚酰亚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上述膜材料具有色散,导致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在有限的波长区域具有减反射的特征,入射光经过foam/pi/pet层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率在5%左右,要想获得宽波段的减反射膜,通常需要复杂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此外,由于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存在多个膜层,导致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其厚度约占显示模组的1/4,不利于显示模组的减薄化。
3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设想通过将显示模组中的foam/pi/pet层去除,再在支撑结构的表面设置黑色涂层,得到带有黑色涂层的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黑色涂层的设置能够吸收部分入射至支撑结构的光波,从而降低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反射率,同时能够起到减薄化的作用,然而,通过去除foam/pi/pet层实现显示模组的减薄化后支撑结构的表面反射率达到6%,略大于含有foam/pi/pet层表面的反射率,加剧了显示面板的显示不良问题。
33.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显示模组的反射率较高且厚度较厚的问题,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通过去除显示面板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膜层,实现模组的减薄化设置,而且,本技术中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背离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避免支撑结构的高反射率造成的显示不良的问题。
34.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和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一侧,显示面板1背离支撑结构2的一侧为出光侧,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35.示例性的,显示面板1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如图4所示,oled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的阵列基板11、发光层12和封装层13;其中阵列基板11主要用于控制发光层12中的像素单元,示例性的,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两种颜色的子像素:px1、px2和px3,以使得oled显示面板1呈现不同的颜色。阵列基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电路,该像素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连接至像素电路的像素单元。在阵列基板的制备过程中,同一膜层采用同一工艺,不同像素电路之间的有源层为一体的图形结构,有源层本身不导电,通过对有源层进行掺杂实现部分区域导电,导电的有源层可以与走线层电连接代替部分走线。具体实施时,可选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包括多晶硅有源层或金属氧化物有源层。多晶硅有源层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技术形成,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电子迁移率高,电路面积小等优点。可选的,有源层可以采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pto)。
36.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还可以是lcd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相关技术中的lcd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源、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滤波片、上偏光片及透明盖板。其中,背光源主要用于为lcd屏幕提供光源,阵列基板主要
用于控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偏转,以使不同光亮的光束到达彩膜滤波片,彩膜滤光片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颜色的子像素,用于使lcd显示面板显示不同的颜色。当然,显示面板还可以是其他显示面板,如micro-led(以自发光的微米量级的led为发光像素单元)、mini led(芯片尺寸介于50~200μm之间的led器件)和量子点等,在此不再赘述。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于柔性显示面板还是刚性显示面板不做具体限制。当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时,显示模组10为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可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切换,当柔性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呈平面状,用户通过平板状的柔性显示模组看到平面图像;当柔性显示模组处于弯曲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呈曲面状,用户通过柔性显示模组看到曲面图像,丰富用户观看的视角。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本领域常规的转动轴或者转动组件控制柔性显示模组在展平状态和弯曲状态切换。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位于显示面板1远离其出光侧的一侧,如图3中的箭头方向z表示显示模组10的出光方向,对于柔性显示面板来说,其衬底基板为柔性衬底基板,所以其边缘容易发生弯曲,另外其表面也容易被划伤,在显示面板1的衬底基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设置支撑结构2,一方面能够防止衬底基板边缘发生弯曲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衬底基板被划伤,支撑结构是显示模组中原本即存在的结构。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的材质为金属,金属材料中存在自由电子,通过降低支撑结构2的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从而降低光在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率,而且,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2有利于与显示模组10配合时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例如,支撑结构2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铜合金和不锈钢材料等。
40.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1上与显示面板1出光侧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撑膜6,显示面板11和支撑膜6之间设置第一粘接层7,支撑膜6与支撑结构2之间还设置第二粘接层8,支撑膜6的设置对于显示面板11提供支撑作用,粘接层的设置将整个显示模组10集合于一体,示例性的,第一粘接层7和第二粘接层的材质可以是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胶层,psa具有高黏着力、固化收缩小、耐水耐高温性强,以及优异的贴合断差填充性,因此,通过psa光学胶层将各个膜层之间进行连接,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增强显示模块可靠性能。
41.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以矩形显示装置为例对本技术的显示模组10进行了示意,并不对显示模组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圆形、椭圆形等不同于矩形的其它形状。另外,图3和图1仅对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1、支撑结构2及其他膜层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各膜层的实际尺寸。
42.本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2具有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的第二表面,如图6所示,2a代表支撑结构2的第一表面,2b代表支撑结构2的第二表面,支撑结构2上第一表面2a的自由电子的含量量小于支撑结构2上第二表面2b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结构2上第一表面2a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2后反射至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模组10的画质。此外,由于本技术显示面板1和支撑结构2之间不含有foam/pi/pet层,其能够显著降低显示模组10的厚度。
43.可以理解的,对于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2而言,在金属晶格的结点上排列着中性原
子或金属离子以及在结点间隙处的电子,靠共有这些电子形成金属键,因此,金属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当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受光照射时,金属中自由电子做受迫振动,产生与入射光相同频率的振荡,放出与原光线相同频率的光,即反射光,反射光会再次照射至显示面板1上,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进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本技术通过降低支撑结构2第一表面2a的自由电子的含量,从而降低光经支撑结构2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提高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44.如图6所示,支撑结构2第一表面2a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本技术通过降低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平整度,能够增加光照射在粗糙面上的折射路径和散射路径,从而使得光经支撑结构2反射至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率降低,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提高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与现有的支撑结构2相比,现有的支撑结构2的表面平整度较高,其表面粗糙度ra一般小于0.5μm,其能够利于贴合工序的平整性与贴合所需的水滴角,然而,光经过平整度较高的支撑结构2表面时几乎全部的光会反射至显示面板1上,使得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较大,不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的对比度。
45.示例性的,粗糙面的粗糙度ra为1μm~5μm,例如可以是1μm、2μm、3μm、4μm和5μm等,将粗糙面的粗糙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降低光在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率的同时,降低靠近支撑结构2一侧的显示面板1在进行弯折时产生的折痕问题。由于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结构2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使得显示模组10在进行弯折时,凹凸不平的支撑结构会对显示面板1产生不均匀的应力作用,导致显示面板1出现折痕问题,影响显示模组10的显示问题,同时导致显示屏的美观度下降,因此,本技术粗糙面的粗糙度较小,在弯折时对于显示面板的影响较小。
46.示例性的,支撑结构2的粗糙面通过支撑结构2表面的凸起和/或凹陷形成,优选的,为了避免支撑结构2在弯折时对显示面板1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造成显示面板1出现折痕或表面不平整的问题,如图6所示,支撑结构2的粗糙面通过支撑结构2表面的若干个凹陷形成。本技术对于凹槽和凸起的形状不作限制,例如可以是球形、凹坑形、方形以及不规则形状等,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
47.如图7所示,粗糙面的表面设有胶粘层3,胶粘层3能够填补支撑结构2的凸起和凹陷,使得胶粘层3与支撑结构2组成的整体结构的表面呈平整设置,从而避免显示面板1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同时胶粘层3的存在也不会对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此处的胶粘层3也可以充当bp下贴膜6与支撑结构2之间的粘接连接层,无需再设置第二胶粘层8,有利于减薄显示模组10的厚度。
48.示例性的,胶粘层3的材质如可以是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胶如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等,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
49.示例性的,胶粘层3的厚度为15μm~25μm,示例性的,胶粘层3的厚度例如可以是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和25μm等,上述厚度范围内的胶粘层的存在,能够降低粗糙面对于显示面板的影响,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胶粘作用。
50.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2与显示面板1之间设置有黑色涂层4,黑色涂层4的材质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示例性的,黑色涂层4的材质包括黑漆、炭黑、油墨、黑镍和金属碳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金属碳化物包括碳化镍、碳化钨、碳化锆、碳化铬和碳化铁
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黑色涂层4的存在能够降低支撑结构2表面对于光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反射光对于显示面板1的影响。
51.黑色涂层4中含有散射粒子,散射粒子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机聚合物空心微球的至少一种。其中,气溶胶指的是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群,其作为一种分散系系统存在于黑色涂层4中,当入射光照射黑色涂层4时,入射光在气溶胶粒子处产生散射,从而增加入射光在黑色涂层4中的传输路径,从而降低入射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有机聚合物空心微球指的是一种具有聚合物外壳的、中间充满气体的球状、珠状或泡状物质,聚合物为能够得到稳定形状的热塑性或者热固性树脂。有机聚合物空心微球可以通过特殊的乳液聚合法、热膨胀法以及其他方法得到,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当入射光照射黑色涂层4时,入射光在有机聚合物空心微球处产生散射,从而增加入射光在黑色涂层4中的传输路径,从而降低入射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粒径为微米级或纳米级别。
52.示例性的,散射粒子可以均匀的分散在黑色涂层4中,也可以在黑色涂层4中呈一定规律分布,即处于黑色涂层4中心的散射粒子的含量大于处于黑色涂层4边缘的散射粒子的含量,优选的,当处于黑色涂层4中心区域的散射粒子的含量大于处于黑色涂层4边缘区域的散射粒子的含量时,光照射在黑色涂层4的中心区域时能够产生漫反射,从而使得光在黑色涂层4中产生较多的反射和折射,产生干涉增强,使得一部分的光被滤除,从而降低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反射率。
53.示例性的,黑色涂层4的厚度为1μm~5μm,例如可以是1μm、2μm、3μm、4μm和5μm等,若黑色涂层4的厚度大于5μm,导致工艺难度和制备成本增加,且光经过黑色涂层4后的光反射率降低不明显。若黑色涂层4的厚度小于1μm,则黑色涂层4吸收光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的降低光的反射率。
54.如图9所示,支撑结构2与显示面板1之间设置有膜层5,膜层5的材质包括fe3o4、fe2o3、cr2o3、tio2、ti2o3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质的弄成膜层5使得光照射在膜层5后形成干涉增强现象,从而形成黑色、灰色、琥珀色等需求色的干涉增强,从而能够滤除易反射的光波,从而降低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
55.示例性的,膜层5的厚度为0.1μm~10μm,具体的,膜层5的厚度可以是0.1μm、0.5μm、1μm、3μm、5μm、7μm、9μm和10μm等,上述特定厚度的膜层5,能够保证入射至膜层5的入射光发生干涉增强现象。
56.如图10所示,b0代表入射支撑结构2表面的入射光,b1代表入射光进膜层5表面直接发生反射的反射光,b2代表入射光b0经膜层5发生折射,然后经膜层5的下表面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折射光,即入射光经膜层5后产生两条不同的传输路径,虽然b1和b2均能够同时到达显示面板1,并通过显示面板1到达人眼,但是,b1和b2进入人眼的距离不同,经过反射和折射后的光波中,峰点+峰点或谷点+谷点为对应波长的强光,入射光在上述厚度范围的膜层5后发生增强,产生干涉现象,使得易反射的光波被滤除,从而降低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反射率。
57.如图11所示,膜层5还可以设置在黑色涂层4与显示面板1之间,这种膜层5和黑色涂层4叠加的方案,能够使得入射支撑结构2的入射光先发生光线干涉增强现象,滤除掉一些易反射的光波,其他的光波在入射黑色涂层4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吸收,进而进一步降低光
在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率。
5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本技术采用简单的工艺对于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能够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具体参见图12,图12为本技术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59.s1:提供显示面板1和支撑结构2,显示面板1和支撑结构2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60.s2:提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量大于支撑结构2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逸出量。
61.支撑结构2的反射率主要是由于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2表面的自由电子震荡引起的,本技术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量大于支撑结构2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逸出量,即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2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支撑结构2的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2后反射至显示面板1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从而降低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模组10的画质。
62.可以理解,本技术中通过改性处理,既可以使得支撑结构2内部的自由电子逸出,还可以使得支撑结构2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而支撑结构2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的电子不会或几乎很少逸出。
63.金属内部自由电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其速率有一定的分布,在金属表面存在着阻碍自由电子逃脱出去的作用,电子逸出需要克服阻力做功,称为逸出功,在室温条件下,只有极少量(可忽略不计)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超出逸出功,从金属表面溢出的自由电子微乎其微,通过高温轰击、高压电场轰击和粒子轰击中的至少一种手段可以是使得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结构2的表面的自由电子的能量超过其逸出功,从而导致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结构2表大量的自由电子从金属表面溢出,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
64.示例性的,高温轰击的温度为800℃~1300℃,示例性的,高温轰击的温度例如可以是800℃、900℃、1000℃、1100℃、1200℃和1300℃等,通过800℃~1300℃的高温轰击,高温加热产生的能量使得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结构2表面自由电子超出其逸出功,从而导致支撑结构2中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大量的自由电子从金属表面溢出,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
65.示例性的,高压电场轰击的压力为700mpa~1600mpa,具体的,高压电场轰击的压力为700mpa、800mpa、900mpa、1000mpa、1100mpa、1200mpa、1300mpa、1400mpa、1500mpa和1600mpa等,在上述压力范围内的电场轰击下,支撑结构2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的自由电子能够越过势垒而逸出,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
66.示例性的,粒子轰击的能量大于支撑结构2的电子逸出功,使得支撑结构2靠近显
示面板1的一侧的自由电子能够越过势垒而逸出,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
67.示例性的,改性处理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氛围下进行,能够起到保护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的支撑结构2表面的作用,能够避免在支撑结构2受到改性处理产生的电子污染的影响,示例性的,惰性气体例如可以是氮气、氩气和氦气等。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具有凹凸不平的粗糙面。粗糙处理可以是在制备支撑结构2的过程中进行,例如:在制备支撑结构2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支撑结构2轧制的退火时间、轧制完成后进行表面加工时省略镜面加工的平磨、精抛光以及粗糙钢丝绒摩擦等步骤,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具有凹坑、侵蚀点、压延纹和杂质等。
69.在本技术中,支撑结构2粗糙面的粗糙度不是越大越好,其需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够起到增加光的折射和散射路径的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1的使用,粗糙面的粗糙度为1μm~5μm,若粗糙面的粗糙度大于5μm,导致支撑结构2与显示面板1层叠后使用的过程中,导致显示面板1上容易出现凸起、凹坑等不平的现象,而且还会导致显示面板1在弯折后产生较为明显折痕问题,若粗糙面的粗糙度小于1μm,则降低光反射率的效果不明显。
70.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的粗糙面上涂覆胶粘材料,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较为平整的结构,降低了粗糙面对于显示面板1的不良影响。
71.示例性的,胶层的材质如可以是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胶如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等,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涂覆黑色涂料,黑色涂料中含有散射粒子,即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包括:
73.s1:提供显示面板1和支撑结构2。
74.s2:提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量大于支撑结构2背离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逸出量。
75.s3: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涂覆黑色涂料,黑色涂料中含有散射粒子。
76.示例性的,涂覆黑色涂料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涂覆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喷涂、悬涂、蒸镀、物理气相沉积(pvd)、电镀和丝网印刷等。
77.示例性的,黑色涂层4的材质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示例性的,黑色涂层4的材质黑漆、炭黑、油墨、黑镍和金属碳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涂覆之前,将散射粒子加入黑色涂料中,其中,散射粒子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有机聚合物空心微球中的至少一种,在搅拌条件下使其混合均匀后再涂覆在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的表面。
7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可以通过多次涂覆黑色涂料的方式使得处于黑色涂层4中心的散射粒子的含量大于处于黑色涂层4边缘的散射粒子的含量,从而使得光照射在黑色涂层4的中心区域时能够产生漫反射,从而使得光在黑色涂层4中产生较多的反射和折射,产生干涉增强或干涉相消使得
一部分的光被滤除,从而降低光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反射率。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支撑结构2进行改性处理之后,再将支撑结构进行浸润处理,以在支撑结构2与显示面板1之间形成膜层。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80.1):将铬酸和强酸混合得到前驱体。
81.示例性的,强酸包括硫酸、硝酸和氢氟酸中的至少一种。
82.示例性的,铬酸和强酸的体积比为1:(3~5),示例性的,铬酸和强酸的体积比例如可以是1:3、1:4和1:5等,在上述比例限定下,有利于得到所需厚度的膜层厚度。
83.2):采用前驱体对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进行浸润处理。
8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浸润处理的温度为50℃~150℃,具体的,浸润处理的温度例如可以是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等。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浸润处理的时间为3min~60min,具体的,浸润处理的时间为30min、40min、50min和60min等。
86.在上述浸润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有利于形成稳定厚度的膜层5。
87.在本技术中,对于支撑结构2表面处理可以选择性涂覆黑色涂料或采用前驱体进行浸润处理,还可以将上述涂料均设置在支撑结构2的表面,涂覆的顺序为:先在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的一侧进行涂覆黑色涂料形成黑色涂层4,再在黑色涂层4的表面采用前驱体进行浸润处理形成膜层5。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入射光照射在支撑结构2朝向显示面板1一侧时,入射光先经过膜层5形成干涉增强,从而形成黑色、灰色、琥珀色等需求色的干涉增强,从而能够滤除易反射的光波,一部分的入射光经膜层5后再照射至黑色涂层4上,黑色涂层4再吸收一部分的光波,从而使得入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1的反射光减少。
8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去除显示面板1与支撑结构2之间的foam/pi/pet层,并对支撑结构2的第一表面2a进行改性处理、粗糙设置、设置黑色涂层4以及膜层5,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2后反射至显示面板1的光反射率降低,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模组10的显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小显示模组10的厚度。
8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10。其中,显示模组1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90.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传感器20,光线传感器20对应显示面板的通孔201设置。
9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