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音乐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686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音乐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音乐盒。

背景技术:
音乐盒也称作八音盒(MusicBox,Musicalbox),是机动发音的音乐器,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转动盒内的链环,可自动演奏音乐,目前这项古董收藏于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音乐盒由于在制作上要求技艺精湛,在十八、十九世纪价格相当昂贵,仅在贵族间流传,一般百姓望之兴叹。音乐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钟塔报时,而将大小的钟表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音的组钟”。现有的音乐盒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音乐盒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多功能音乐盒。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音乐盒包括:盒体、控制装置、扬声器、显示屏、感应装置、LED灯;盒体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扬声器,盒体正面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一侧设置有感应装置,盒体上表面固定安装有LED灯;盒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分别与扬声器、显示屏、感应装置、LED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控制装置内部还安装有:电源、人体感应器、时钟电路、音频模块、显示模块、按键电路;电源与MCU控制电路相连接,用于为MCU控制电路提供电力供应;人体感应器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实现对人体检测功能;时钟电路与MCU控制电路通过I2C总线连接,用于给MCU提供时钟信号;音频模块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实现音乐播放的功能;显示模块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实现显示功能;按键电路与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时钟电路进行设置。所述盒体为矩形盒体。所述显示屏采用背光LCD显示屏。所述电源选择纽扣电池和干电池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人体靠近时自动播放音乐,使音乐盒能融入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使用价值;增加了时钟功能,使音乐盒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实现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音乐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MCU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盒体;2、控制装置;2-1、MCU控制电路;2-2、电源;2-3、人体感应器;2-4、时钟电路;2-5、音频模块;2-6、显示模块;2-7、按键电路;3、扬声器;4、显示屏;5、感应装置;6、LED灯。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2所示:该多功能音乐盒包括:盒体1、控制装置2、扬声器3、显示屏4、感应装置5、LED灯6;盒体1右侧面固定安装有扬声器3,盒体1正面设有显示屏4,显示屏4一侧设置有感应装置5,盒体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LED灯6;盒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2-1;MCU控制电路2-1分别与扬声器3、显示屏4、感应装置5、LED灯6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2内部还安装有:电源2-2、人体感应器2-3、时钟电路2-4、音频模块2-5、显示模块2-6、按键电路2-7;电源2-2与MCU控制电路2-1相连接,用于为MCU控制电路2-1提供电力供应;人体感应器2-3与MCU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实现对人体检测功能;时钟电路2-4与MCU控制电路通过I2C总线连接,用于给MCU提供时钟信号;音频模块2-5与MCU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实现音乐播放的功能;显示模块2-6与MCU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实现显示功能;按键电路2-7与MCU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时钟电路2-4进行设置。所述盒体1为矩形盒体。所述显示屏4采用背光LCD显示屏。所述电源2-2选择纽扣电池和干电池中的一种。盒体1的外形可设计成各种风格,如卡通人物或工艺品造型,以满足不同人的审美。MCU控制电路2-1由一个单片机芯片构成,MCU控制电路2-1内部自带有存储器,可存入若干首经典曲目;人体感应器2-3采用常用的热红外传感器;显示屏4具有背光功能,用于日期和时间的显示;电源2-2根据音乐盒的实际大小,选择纽扣电池或干电池。将感应装置5与MCU控制电路接通,MCU初始化后进入待机状态,当有人进入感应装置5的感应范围,感应装置5会将感应信号传给单片机芯片,单片机芯片收到信号后通过音频模块2-5控制扬声器3播放音乐;当人离开了感应装置5的感应范围,扬声器3自动关闭,在人们不用时,也可以直接关闭感应装置5的电源。在平时MCU控制电路2-1通过时钟电路2-4控制时间,并通过显示屏4进行显示。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