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腰托组件和二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361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二胡的腰托组件和二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胡的腰托组件和二胡。



背景技术:

二胡在演奏过程中,有时需要站立演奏,此时一般都通过一个系在腰上的底板支撑二胡的琴托,演奏者左手扶持琴杆来实现,由于二胡与底板为单点支撑,左手需要时刻扶着琴杆,即使演奏间隙也不能放下,导致演奏的体力强度大,易疲劳,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演奏轻松的二胡的腰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腰托组件的二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二胡的腰托组件,包括:腰托,所述腰托与所述二胡的琴托、琴筒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且适于与腰带相连;弹性绳,所述弹性绳与所述腰托相连;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弹性绳相连且适于与所述琴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的腰托组件,通过腰托和上连接部的配合,可以解放辅助手,降低演奏的体力消耗强度,防止二胡意外脱手的现象发生,提升演奏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二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脚、连接段、卡钩段和第二支脚,所述卡钩段适于与所述二胡的琴杆相连,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上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适于支撑在所述琴筒上以使所述卡钩段与所述琴筒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由金属丝弯折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卡钩段为弯曲形,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卡钩段的一端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琴筒的方向弯折,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卡钩段的另一端相连且为“V”字形,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连接端的另一端相连且向靠近所述琴筒的方向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腰托与所述琴托、所述琴筒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可拆卸地相连,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琴杆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腰托弹性夹持在所述琴托和所述琴筒外。

进一步地,所述腰托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夹持板、底板、后夹持板和腰带卡板,所述前夹持板和所述后夹持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的边相连且相对设置,所述腰带卡板与所述后夹持板形成适于与所述腰带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腰托还包括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腰带卡板的下端向上翻折。

进一步地,所述腰带卡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后夹持板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二胡,具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腰托组件。

所述二胡与上述的腰托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腰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琴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二胡 100,

琴弓 10,弓杆 11,弓毛 12,弓杆护套 13,弓毛护套 14,束套 15,

二胡本体 20,琴托 21,琴筒 22,琴杆 23,琴皮 24,弦轴 25,琴码 26,千金 27,琴弦 28,

腰托 30,前夹持板 31,底板 32,后夹持板 33,腰带卡板 34,翻边 35,

上连接部 40,第一支脚 41,连接段 42,卡钩段 43,第二支脚 44,

弹性绳 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二胡100。

如图1-图6所示,二胡100包括二胡本体20和腰托组件。

其中,二胡本体20包括琴托21、琴筒22、琴杆23、琴皮24、弦轴25、琴码26、千金27和琴弦28,琴托21设在琴筒22的底部,琴杆23安装在琴筒22上,弦轴25安装在琴杆23的远离琴筒22的一端,琴皮24覆盖在琴筒22的前开口处,琴皮24上设有琴码26,琴弦28张紧在弦轴25与琴托21之间,琴弦28被千金27固定,且被琴码26支撑。

腰托组件包括腰托30、上连接部40和弹性绳50。

腰托30与琴托21、琴筒2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且腰托30适于与腰带相连,腰带系在演奏者的腰间,弹性绳50与腰托30连接,上连接部40与弹性绳50连接,弹性绳50连接在腰托30与上连接部40之间,便于演奏时辅助手(左手)推拉琴杆23,上连接部40与琴杆2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腰托30与琴托21或琴筒22之间的连接可以形成二胡本体20的第一个支撑点,上连接部40与琴杆23之间的连接可以形成二胡本体20的第二个支撑点,这样在演奏时(特别是站立演奏时),二胡本体20可以通过腰托30直接挂在腰间,演奏者无需通过辅助手(左手)一直托着琴杆2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100的腰托组件,通过腰托30和上连接部40的配合,可以解放辅助手,降低演奏的体力消耗强度,防止二胡100意外脱手的现象发生,提升演奏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100,可以解放辅助手,降低演奏的体力消耗强度,防止二胡100意外脱手的现象发生,提升演奏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腰托30与琴托21、琴筒22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地相连,上连接部40与琴杆23可拆卸地相连,这样,腰托30和上连接部40的拆卸方便,在无需使用腰托30时,可以方便地将腰托30卸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连接部40包括:第一支脚41、连接段42、卡钩段43和第二支脚44,第一支脚41、连接段42、卡钩段43和第二支脚44 依次相连,上连接部40可以由金属丝弯折而成,比如钢丝,钢丝的直径可以为2mm-4mm,这样上连接部40的成型难度低,且强度和刚度大。

第一支脚41和第二支脚44适于支撑在琴筒22上以使卡钩段43与琴筒22间隔开,这样在演奏过程中卡钩段43可以与琴弦28间隔开,防止卡钩段43对演奏形成干涉或划伤弓毛12。

具体地,卡钩段43适于与琴杆23相连,如图2所示,卡钩段43可选择性地钩住琴杆23,卡钩段43可以为弯曲形,比如弧形或具有开口的环形。第二支脚44与卡钩段43的一端相连,且第二支脚44向靠近琴筒22的方向弯折,第二支脚44适于支撑在琴筒22上,连接段42与上连接部40相连,连接段42的一端与卡钩段43的另一端相连,且连接段42可以为“V”字形,具体地,弹性绳50可以直接钩在连接段42上。第一支脚41与连接端的另一端相连,且第一支脚41向靠近琴筒22的方向弯折,第一支脚41适于支撑在琴筒22上。在第一支脚41和第二支脚44支撑在琴筒22上时卡钩段43与琴筒22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腰托30可以弹性夹持在琴托21和琴筒22外。这样,腰托30的装配和拆卸都极为方便,且腰托30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琴托21和琴筒22,通用性好。

具体地,如图4所示,腰托30包括前夹持板31、底板32、后夹持板33和腰带卡板34,前夹持板31、底板32、后夹持板33和腰带卡板34依次相连,前夹持板31和后夹持板33分别与底板32的两个相对的边相连且相对设置,底板32用于支撑琴托21的底部,前夹持板31和后夹持板33弹性夹持着琴筒22,腰带卡板34与后夹持板33可以形成卡槽,卡槽适于与腰带配合。

腰带卡板34的长度不小于后夹持板33的长度,这样卡槽的深度较大,与腰带配合的稳定性更高,具体地,腰带卡板34的长度与后夹持板33的长度相等,或者腰带卡板34的下端与底板32平齐,这样便于腰托30携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腰托30还包括翻边35,翻边35可以从腰带卡板34的下端向上翻折,以防止腰带卡板34的下端划伤演奏者。

具体地,腰托30可以由金属板弯折形成,比如薄钢板或白铁皮等,金属板的厚度可以为1mm-2mm。这样腰托30的强度和刚度大且质量轻。

如图1-图6所示,二胡100还可以包括琴弓10。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琴弓10包括:弓杆11、弓毛12、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

其中,弓毛12系在弓杆11上,弓毛12的两端分别与弓杆11的两端相连,以形成弓形。弓杆11具有把手段,弓毛12具有握持段,把手段和握持段用于供演奏者把住琴弓10。

弓杆护套13套设在弓杆11的把手段外,弓毛护套14套设在弓毛12的握持段外。在演奏时,演奏者的虎口夹持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拇指搭在弓杆护套13与弓毛护套14上,食指搭在弓杆护套13上,中指夹持在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弓毛护套14可以有效地减小演奏者的虎口与弓毛12之间的间隙,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可以增强琴弓10的握持感,琴弓10的握持饱满,手感好,易于控制演奏力度和乐曲的强弱对比。

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还可防止弓杆11和弓毛12硌手,特别是中指的两侧分别被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夹持,可以防止弓杆11和弓毛12对中指的磨损。

由于琴弓10的握持饱满,演奏时琴弓10的弓毛12可自然崩成最佳运弓转状态,琴弓10与手的贴合度佳,使手部与腕部更加放松,便于手指微调,可以增加运弓时的弹性,便于演奏时内外换弦,明显减少右手的演奏负担,右手的松弛度强。

进一步地,在演奏过程中,弓毛护套14的靠近琴杆23的端面可以作为限位面,用于限制拉弓的极限位置,在极限位置时,该端面止抵琴杆23,这样,弓毛护套14可以起到防呆的作用,尽可能地延长琴弓10的有效长度,长弓运用平稳性好。演奏内外弦自然跳弓、飞弓、连顿弓、抛弓激发更加方便自如,减少抛弓时右手的紧张度,还可增强弓毛12与琴弦28的紧密度和吻合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100的琴弓10,握持舒适,琴弓10的发力响应速度快,可以降低演奏难度和体力消耗强度,提升演奏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100,可以有效降低演奏难度和体力消耗强度,提升演奏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可以均为弹性材料制成,特别是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径向上的弹性好,这样,琴弓10的握持弹性好,舒适性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的至少部分弹性止抵,比如弓杆护套13的靠近自由端的一段和弓毛护套14的靠近自由端的一段可以弹性止抵,发生径向变形,这样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之间的间隙小,对中指的夹持更稳定。

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的外表面均为粗糙面,这样可以防止打滑。

具体地,弓杆护套13和弓毛护套14可以均为橡胶发泡材料制成。橡胶发泡材料的弹性、粗糙度和手感均较好,且成本低。

如图6所示,弓毛护套14的外径大于弓杆护套13的外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虎口处的间隙,琴弓10的握持更稳定。

优选地,弓杆护套13与弓杆11的把手段过盈配合,弓杆护套13为管状,弓杆护套 13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大于弓杆11的把手段的直径,弓杆护套13的外径为D1,弓杆护套13的内径为d1,满足:12mm≤D1≤14mm,6mm≤d1≤8mm,具体地,D1=13mm,d1=7mm。由此,弓杆护套13不易在弓杆11上滑动,弓杆护套13与弓杆11的配合稳定性更好。

如图6所示,弓毛12的握持段外套设有束套15,束套15用于束缚弓毛12,弓毛护套14套设在束套15外,防止弓毛护套14和弓毛12相互划伤。弓毛护套14与束套15过盈配合,弓毛护套14为管状,弓毛护套14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大于束套15的直径,弓毛护套14的外径为D2,弓毛护套14的内径为d2,满足:15mm≤D2≤17mm,7mm≤d2≤9mm。具体地,D2=16mm,d2=8mm。由此,弓毛护套14不易在弓毛12上滑动,弓毛护套14与弓毛12的配合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二胡100包括二胡本体20、腰托30、上连接部40和琴弓10,其中二胡本体20、腰托30、上连接部40和琴弓10为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描述的二胡本体20、腰托30、上连接部40和琴弓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胡100,左手被解放,右手的握持饱满、舒适,琴弓10的发力响应速度快,可以降低演奏难度和体力消耗强度,提升演奏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