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琴及其琴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1250阅读:20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琴及其琴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琴及其琴码。



背景技术:

琴码是除琴身(共鸣箱)主体以外对音质、音色、音量影响最大的部件了,是大(小)提琴的咽喉、灵魂和心脏。琴弦的振动是通过琴码传递到琴板乃至整个琴箱的,琴码被看成是传递乐音振动的首要通道。甚至,它的局部微小变动都可能会引发声音的明显变化,它非常灵敏。作为从音源过渡到音箱的桥梁,它所承担的使命不仅仅是负责架设起四条琴弦,负责声音的传导,更为重要的是决定了音箱的共鸣程度与效果,并进而由此直接影响到大(小)提琴的音量是否宏亮,音质是否纯净,音效是否均衡,音色是否优美。在大(小)提琴整体结构及其质量档次基本定型而且不可能轻易改动的前提下,选择琴码及安放最佳位置,就应得到适当的强调与重视,因为,琴码的材料、形状、高低、厚薄、打磨、安放等都会对琴的音色及品质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里以大提琴为例。大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

大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4/4大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755mm,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等质地较硬材料制作。琴头、琴颈用枫木,指板用乌木。

大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中、低音的重要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琴码又称作琴桥,它是一块设计成人体型状的木片,放置在提琴面板的中间,而受压迫于四条琴弦之下,它是大提琴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四条弦的震动传送到面板,从而使整个提琴音箱也一起随即震动;同时,它的高度又决定了琴弦到指板的距离,从而影响演奏者的手感与演奏性能。

因此,在不失大(小)提琴乐音发音特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大(小)提琴码与音箱的协调共振,同时,又能够避免出现大提琴1弦和2弦,因长期使用使得琴码相应位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进而影响琴弦本身的震动,降低琴弦与指板高度问题。这个问题,是自大提琴问世以来,始终困扰着每一个大(小)提琴制作者和演奏者而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不管是传统的法国式琴码还是比利时式琴码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琴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琴码和音箱协调共振和1、2弦因长期使用而引起的琴码相应位置不同程度凹陷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琴码的提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琴码的技术方案如下:

琴码,包括人体型状的枫木材质的琴码主体,琴码的峰顶开设有用于与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嵌槽,嵌槽的槽口位于琴码的顶面上,嵌槽内镶嵌有没入嵌槽内的木质的嵌件,嵌件上开设有供琴弦装入的弦槽,并且嵌件的硬度大于琴码主体。

嵌槽为槽底比槽口宽的大肚槽。

大肚槽由圆柱形的孔段和位于孔段孔壁上的贯口构成,大肚槽的槽底位于孔段,贯口位于大肚槽的槽口,并且贯口的宽度小于孔段的直径。

嵌件的表面和嵌槽的槽壁之间设有粘接胶层。

嵌件的材质为红木或檀木或乌木。

本实用新型中提琴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琴,包括音箱及其面板中间安置的琴码,琴码包括人体型状的枫木材质的琴码主体,琴码的峰顶开设有用于与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嵌槽,嵌槽的槽口位于琴码的顶面上,嵌槽内镶嵌有没入嵌槽内的木质的嵌件,嵌件上开设有供琴弦装入的弦槽,并且嵌件的硬度大于琴码主体。

嵌槽为槽底比槽口宽的大肚槽。

大肚槽由圆柱形的孔段和位于孔段孔壁上的贯口构成,大肚槽的槽底位于孔段,贯口位于大肚槽的槽口,并且贯口的宽度小于孔段的直径。

嵌件的表面和嵌槽的槽壁之间设有粘接胶层。

嵌件的材质为红木或檀木或乌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琴码主体的峰顶采用更硬的嵌件接触琴弦,这种根据提琴自身乐音发音的特点以及其新型琴码的物理传导特性,实现软、硬两种不同材料相结合,利用软、硬两种不同木材不同的共振频率,不仅解决了提琴琴码与音箱协调共振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提琴1弦和2弦因长期使用,琴码相应位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避免了琴弦自身的震动及降低琴弦与指板高度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琴码和音箱协调共振和1、2弦因长期使用而引起的琴码相应位置不同程度凹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琴琴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琴码的主视图。

图中:琴码主体1、嵌件2。

具体实施方式

提琴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提琴包括音箱及其面板中间安置的琴码,琴码包括人体型状的枫木材质的琴码主体1,琴码的峰顶开设有用于与琴弦一一对应设置的嵌槽,嵌槽的槽口位于琴码的顶面上,嵌槽内镶嵌有没入嵌槽内的木质的嵌件2,嵌件2上开设有供琴弦装入的弦槽,并且嵌件2的硬度大于琴码主体1。嵌槽为槽底比槽口宽的大肚槽,大肚槽由圆柱形的孔段和位于孔段孔壁上的贯口构成,大肚槽的槽底位于孔段,贯口位于大肚槽的槽口,并且贯口的宽度小于孔段的直径。嵌件2的表面和嵌槽的槽壁之间设有粘接胶层。嵌件2的材质为红木或檀木或乌木。

以大提琴为例,以下对大提琴琴码的制作进行说明:

1、在琴码主体1的毛胚上确定镶配钻孔的位置。琴码主体1是未经过修削的毛胚状,在毛胚状琴码主体1上钻孔,首先要确定四条琴弦附着在琴码主体1上的位置,琴码主体1的码脚不要动,以琴码主体1的码脚为起点往上量:1弦高度为85毫米;2弦高度为89毫米;3弦高度为89毫米;4弦高度为85毫米(因为1弦自身的直径为0.5毫米;2弦自身的直径为0.7毫米;3弦自身的直径为1.1毫米;4弦自身的直径为1.5毫米);每根琴弦距离指板末端的距离(琴弦的高度)均为5.5毫米(这里只考虑琴弦距离指板末端以下的高度,不考虑琴弦以上的高度)。以上数据是通过个人习惯和使用,用工业用游标卡尺实际测绘出来的,仅供参考使用。在四根琴弦码脚为起点测绘数据的基础上,依据每根琴弦测绘的数据,再往下量3毫米(因为镶配的圆柱体的直径为6毫米,半径则为3毫米),即为钻孔的中心位置。根据四根琴弦相对间隔距离均为16毫米,因此,四根琴弦镶配圆柱体的精确位置,就能够准确地确定下来了。

2、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和原理,在未经过修削的琴码主体1的毛胚上应首先绘制出图形,然后,在确定准备镶配的四个孔的位置后,再用手电钻或小型台钻选取直径6毫米的钻头钻孔。孔钻完后,就用事先备用好的直径6毫米的红木或檀木或乌木的嵌件2,稍加磨削,沾一点木工用的胶水或工业用的胶水,轻松地但属于紧配合的镶配到琴码主体1毛胚上,然后晾置到完全粘合为止,再进行斩削,将多出的部分逐个用锯条截断,这一镶配的过程完结之后,就可以转入到琴码主体1的其他整体修削。

四根琴弦距离指板末端的高度均为5.5毫米。琴弦过高,时间长了容易伤人,因为演奏者指尖始终处于高度振动状态,肯定对人体是大有伤害的,俗话说“十指连心”;而且琴弦过高,也不利于乐音演奏的揉指(揉弦)、滑动(滑奏)和快速旋律的的演奏。琴弦过低,容易击打指板,出现杂音,使演奏的旋律缺乏美感。因此,我根据自己习惯和实际使用的情况,确定四根琴弦距离指板末端的高度均为5毫米。这是确定四根琴弦距离指板高度及确定镶配钻孔位置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琴码主体1的镶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小提琴琴码主体1镶配),在镶配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不可把琴码主体1弄坏。小提琴、中提琴、倍大提琴琴码主体1的制作方法,如同上面介绍的一样,都必须首先在毛胚上绘制出图形,然后再进行钻孔、镶配和其他方面的后期修削加工处理。需要强调说明一点的是,各个国家的制琴师制作提琴的规格标准并不统一,因此,这里所说的,以提琴码主体1脚为起点的测绘数据也不是统一和绝对标准的,制作者要根据提琴指板末端的琴弦高度,来决定提琴码主体1脚为起点的四根琴弦的测绘数据。

实践证明,大(小)提琴琴码的这种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发明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大(小)提琴的音质、音色和音量(大提琴四根弦的共鸣时长分别达半分钟,音量大的惊人),使大(小)提琴乐音的发音更加完美、均衡。这种根据大(小)提琴自身乐音发音的特点以及其新型琴码的物理传导特性,实现软、硬两种不同材料(枫木与红木、檀木、乌木)相结合的创新性结构性改变的发明,在大(小)提琴琴码制作的历史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首创,是过去所没有的,是一种全新的大(小)提琴琴码乐音传导理论的新概念。它不仅解决了大(小)提琴琴码与音箱协调共振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大(小)提琴1弦和2弦因长期使用,琴码相应位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从而影响琴弦自身的震动及降低琴弦与指板高度问题。同样,这一新型琴码的问世与制作及琴码乐音的传导理论,也适用于中提琴和倍大提琴。无疑,它将会影响到整个提琴家族的命运,使提琴这一古老的西方传统乐器重新焕发新的生命,使其更加富有魅力。

琴码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琴码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琴码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