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琴类乐器的琴码。
背景技术:
目前,琴码腰部最细处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因初学者对发力时机和发力力度掌握不好,导致作用在琴弦上的力度太突然、太大,极易引起琴弦将琴码拉断的情况。
中国专利文献CN 205376103 U公开了一种初学者用的大提琴琴码,包括弦枕和调节垫块,所述弦枕的下侧设有通孔,所述弦枕的下侧设有支架,所述弦枕的下部与支架的上部设有加强棱,所述加强棱位于通孔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底板,所述调节垫块的内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底板位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调节垫块的底部设有弧面,总的来说,该琴码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加强琴码的强度,适合初学者使用。
但是,上述琴码的外形发生改变后,琴码在琴箱和琴弦之间的传声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势必导致琴类乐器的音色发生巨大改变,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强度高又对音色改变小的琴类乐器的琴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琴类乐器的琴码的技术方案如下:
琴类乐器的琴码,包括琴码本体,琴码本体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头部、腰部、胯部和腿部,琴码本体内预埋粘接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纤维丝,琴码本体的头部和胯部为红木木浆或枫木木浆包覆在纤维丝外挤压而成的块体,琴码本体的腰部和腿部为云杉木木浆或松木木浆包覆在纤维丝外浇铸而成的块体。
纤维丝为玻璃纤维丝或石棉纤维丝或涤纶纤维丝。
纤维丝在琴码本体内呈网状分布。
琴码本体的头部、腰部、胯部和腿部依次通过凹凸结构相互对接,并在接缝中灌注有粘接胶。
琴码本体的头部上边缘开设有若干装弦缺口,装弦缺口中嵌装粘接有比琴码本体的硬度大的加固垫片,加固垫片为檀木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以纤维丝作为骨架,以附着在纤维丝外的木浆挤压块或浇铸块为机体,使得琴码本体既不易断裂,强度高,又不需要改变形状,保持了固有音色,尤其在腰部和腿部采用的软木材质,保证了相应部位的柔韧性,进一步加强了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琴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琴类乐器的琴码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琴码包括琴码本体,琴码本体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头部1、腰部2、胯部3和腿部4,琴码本体内预埋粘接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纤维丝5,纤维丝5为玻璃纤维丝5。琴码本体的头部1和胯部3为红木木浆包覆在纤维丝5外挤压而成的硬木块体,琴码本体的腰部2和腿部4为云杉木木浆包覆在纤维丝5外浇铸而成的软木块体。琴码本体的头部1上边缘开设有若干装弦缺口,装弦缺口中嵌装粘接有比琴码本体的硬度大的加固垫片,加固垫片为檀木片。
在使用时,初学者在发力时机或发力力度不正确的情况下,作为整个琴码本体的骨架,纤维丝5会首先承受琴弦作用在琴码上的大部分作用力;其次,自上而下的,当头部1的硬木块体将琴弦的作用力传递至腰部2的软木块体后,腰部2的软木块体以其浇铸而成的疏松结构,吸收并缓冲这部分作用力,再将作用力传递至胯部3的硬木块体;最后作用力经腿部4的软木块体缓冲和吸收传递给琴箱,一方面减少了琴码和琴箱之间的冲击,另一方面保持了力量的均衡,避免出现剧烈的力量,以满足初学者的学习要求。
优选的,纤维丝5在琴码本体内呈网状分布。
优选的,琴码本体的头部1、腰部2、胯部3和腿部4依次通过凹凸结构相互对接,并在接缝中灌注有粘接胶。
优选的,纤维丝在琴码本体内的排布密度,自表层向里层逐渐疏松。
另外,在硬木中,红木可以用枫木替换;在软木中,云杉木可用松木替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