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舌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5920发布日期:2018-07-31 22:41阅读:3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舌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舌鼓。



背景技术:

目前,钢舌鼓本体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音舌,钢舌鼓本体与音舌形成腔体结构,钢舌鼓是一种碟形音舌振动时发声的新型打击乐器,具有手碟和马林巴,木舌鼓等综合特点。钢舌鼓也是一种可以演奏特定音阶和音调的,旋律节奏结合的打击乐器。钢舌鼓音色低音浑厚饱满,中高音空灵悠远,与水滴声相似,玲珑剔透,空灵十足,会因手或鼓槌敲打的不同力度而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但是,传统的钢舌鼓整体外形均为圆形,在演奏时,低中高音均通过音舌的大小来实现,但是音域相对叫窄,需要更改音域时,只能更换更大型号或小型号的钢舌鼓,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舌鼓,解决钢舌鼓本体较大不容易击打以及音舌较多在同一共振腔内互相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舌鼓,包括钢舌鼓本体和音舌击打区,所述音舌击打区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上表面上,所述钢舌鼓本体与所述音舌击打区一体成形,所述钢舌鼓本体整体外形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或多边形。

进一步,所述钢舌鼓本体为条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钢舌鼓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钢舌鼓本体的内部腔体,所述隔板与所述钢舌鼓本体的内侧下部上表面和/或内侧上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进一步,所述隔板设置有三块,三块所述隔板在所述钢舌鼓本体内部中心位置封闭式搭接,三块所述隔板分割所述钢舌鼓本体的内部腔体形成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

进一步,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大小由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依次增大。

进一步,所述隔板的设置数量与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数量相同,每个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下方均设置有由所述隔板与所述钢舌鼓本体形成的腔体。

进一步,所述钢舌鼓本体整体外形为多边形,所述隔板为环形,环形的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中心位置处,所述隔板分割所述钢舌鼓本的内部腔体为一个空心腔体及一个环形腔体。

进一步,所述环形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分割所述环形腔体为不同长度的条形腔体。

进一步,所述钢舌鼓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音舌击打区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钢舌鼓本体和所述音舌击打区形成一个弧面整体。

进一步,所述钢舌鼓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声孔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舌鼓,包括钢舌鼓本体和音舌击打区,所述音舌击打区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上表面上,所述钢舌鼓本体与所述音舌击打区一体成形,所述钢舌鼓本体整体外形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或多边形。这样,由于钢舌鼓本体整体外形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或多边形,所以共鸣腔的形状也相应改变,使得声波在共鸣腔内的反射发生改变,声波的叠加效果更好,击打不同位置的音舌,声波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局部腔体内反射,大大增加了音域,音色也随之变得更加丰满、圆润,不但增加了钢舌鼓的多样性、艺术性几击打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共鸣腔内声波的叠加效果,增强音色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加了钢舌鼓的音域范围、增加了钢舌鼓的多样性、艺术性及击打乐趣,也增强了共鸣腔内声波的叠加效果,增强音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钢舌鼓本体为三角形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钢舌鼓本体为四边形横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钢舌鼓本体为碗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舌鼓钢舌鼓本体为方形板状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钢舌鼓本体,2、音舌,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舌鼓,包括钢舌鼓本体1和音舌击打区,所述音舌击打区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1上表面上,所述钢舌鼓本体1与所述音舌击打区一体成形,所述钢舌鼓本体1整体外形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或多边形。这样,由于钢舌鼓本体1整体外形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或多边形,所以共鸣腔的形状也相应改变,使得声波在共鸣腔内的反射发生改变,声波的叠加效果更好,击打不同位置的音舌,声波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局部腔体内反射,大大增加了音域,音色也随之变得更加丰满、圆润,不但增加了钢舌鼓的多样性、艺术性几击打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共鸣腔内声波的叠加效果,增强音色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增加了钢舌鼓的音域范围、增加了钢舌鼓的多样性、艺术性及击打乐趣,也增强了共鸣腔内声波的叠加效果,增强音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钢舌鼓本体1为条形结构。这样,由于钢舌鼓本体1为条形结构,在钢舌鼓本体1体积较大的情况下,条形的钢舌鼓本体1更适合人体的生理结构,使用者的手臂的臂长可以配合钢舌鼓的长度,方便敲击。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更符合人体学特征,敲击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钢舌鼓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3,所述隔板3分割所述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所述隔板3与所述钢舌鼓本体1的内侧下部上表面和/或内侧上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这样,在钢舌鼓本体1内部设置隔板3,隔板3分割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使得一部分音舌击打区形成独立的共鸣腔,在敲击音舌击打区时,共鸣腔偏小部分的音阶相对较高,而共鸣腔偏大部分的音阶相对较低,实现音域的拓宽,而且在敲击一处共鸣腔位置的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时,不会影响其他共鸣腔位置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产生联动现象,有效保证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的音色。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高频的声音在小空间能产生共鸣,低频需要相对较大的空间能产生共振,所以按音频的高低划分空间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多共振腔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隔板3设置有三块,三块所述隔板3在所述钢舌鼓本体1内部中心位置封闭式搭接,三块所述隔板3分割所述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形成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这样,三块隔板3将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以实现更大音域拓展;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三块隔板3将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按体积分割成小腔、中腔和大腔,高频率声波在小的共振腔内易产生共振,低频率声波在大的共振腔内易产生共振,所以小共振腔上设置能产生高频率声音的音舌2,大共振腔上设置相对频率低的音舌2,以使声波频率与所需的产生共振的共振腔对应,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更动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大小由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依次增大。这样,改变音舌2的大小也可以改变音舌2振动频率,通过设计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大小由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依次增大,进一步拓宽音域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多共振腔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隔板3的设置数量与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数量相同,每个所述音舌击打区的音舌2下方均设置有由所述隔板3与所述钢舌鼓本体1形成的腔体。这样,每个音舌2的下方均会有一个共鸣腔,每个音舌2的振动不会影响其他音舌2的联动,使得每个音舌2都可以精准共振。

本实用新型的多共振腔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钢舌鼓本体1整体外形为多边形,所述隔板3为环形,环形的所述隔板3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1中心位置处,所述隔板3分割所述钢舌鼓本体1的内部腔体为一个空心腔体及一个环形腔体。这样,由于隔板3为环形,环形的隔板3设置在所述钢舌鼓本体1中心位置处,环形的隔板3分割成的环形腔体大大增加声波的振幅,实现更加宽泛的音域。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环形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隔板3,所述隔板3分割所述环形腔体为不同长度的条形腔体。可以实现钢舌鼓本体1拥有多个击打音域。

本实用新型的多共振腔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钢舌鼓本体1的上表面与所述音舌击打区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钢舌鼓本体1和所述音舌击打区形成一个弧面整体。这样,钢舌鼓本体1的上表面与音舌击打区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有效保证了音舌2发出的音色。

本实用新型的多共振腔钢舌鼓,如图1-图7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钢舌鼓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声孔4。这样,在钢舌鼓本体1上设置至少一个出声孔4,出声孔4可以有效改变击打音舌击打区时发出的音色。

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其钢舌鼓本体1为常规方形结构,钢舌鼓本体1被分割成多个条形的共振腔,每个共振腔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出声孔4,共振腔通过隔板3适配音舌2的振动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