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音旋钮组件及含有其的二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5912发布日期:2018-07-31 22:41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音旋钮组件及含有其的二胡,属于乐器配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部分弦乐器是通过旋钮将弦张紧,而弦乐器中常用的旋钮是木质圆棒加工成型,如图1所示。这种机构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缺陷:由于是木质材料,在调琴弦时,旋钮会磨损严重,时间长了,旋钮会在旋孔内固定不住;由于缺乏微调功能,在调节琴弦音调时,不能准确调整到适当位置,还容易崩断琴弦。随着弦乐乐器不断普及,急需为爱好者改进现有的旋钮机构,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乐器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调音旋钮组件及含有其的二胡,该调音旋钮组件能够避免长期的旋转摩擦而导致的旋孔松弛,同时提高了旋钮的使用效率,能够进行微调调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音旋钮组件,包括手柄、主轴、穿弦套、齿轮套、行星轮、上齿轮和中齿轮,所述主轴包括轴座和轴杆,所述穿弦套套设在主轴上,所述穿弦套上设有穿弦孔;所述齿轮套套设在穿弦套上,所述齿轮套远离轴座的端部设有圆齿轮;主轴与上齿轮配合连接,穿弦套与中齿轮配合连接;圆齿轮、上齿轮和中齿轮均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固定在手柄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主轴与所述上齿轮之间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合机构,所述穿弦套与所述中齿轮之间也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合机构。更优选地,所述上齿轮的中心设有方形卡孔,所述主轴的端部设有能够卡紧在所述上齿轮的卡孔内的卡接部;所述中齿轮的中心也设有方形卡孔,所述穿弦套的端部设有能够卡紧在所述中齿轮的卡孔内的卡接部;所述上齿轮的顶端由卡簧固定。

优选地,所述穿弦套包括弦座和弦杆,所述弦座与所述主轴的轴座抵接。所述行星轮可以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手柄的内侧设置有供行星轮插入的插孔。所述旋钮的手柄可以为亚光塑胶手柄,所述主轴、所述穿弦套和所述齿轮套均为金属材料。所述上齿轮、所述中齿轮以及所述齿轮套的圆齿轮可以为相同外径和相同齿数的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二胡,包括筒体、托座、琴皮、玳瑁片、琴弦、琴杆、琴头和调音旋钮组件,筒体设置在托座上且在其开口端用琴皮封住,琴皮与筒体之间用玳瑁片进行包角,筒体上设有琴杆,琴杆的上部设有调音旋钮组件和琴头,琴弦的一端通过调音旋钮组件上的穿弦孔张紧,所述调音旋钮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调音旋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调节琴弦松紧时,旋钮和中间带动琴弦的穿弦套会转动,从而保证弦轴不会摩擦轴孔,轴孔的尺寸不会变化。

2.提高了旋钮的使用效率,带微调功能的旋钮可轻松实现调音的目的。

3.对旋孔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在调音过程中,长期摩擦旋转,导致旋孔不停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旋钮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调音旋钮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调音旋钮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调音旋钮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调音旋钮组件的细部视图。

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调音旋钮组件的部件配合图。

图7显示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调音旋钮组件的二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2-6所示,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调音旋钮组件的结构细节。调音旋钮组件包括手柄110、主轴111、穿弦套112、齿轮套113、行星轮114、上齿轮116和中齿轮115,主轴111包括轴座1111和轴杆1112,穿弦套112套设在主轴111上,穿弦套112上设有穿弦孔1124。齿轮套113套设在穿弦套112上,齿轮套113远离轴座的端部设有圆齿轮118。主轴111与上齿轮116配合连接,穿弦套112与中齿轮115配合连接。圆齿轮118、上齿轮116和中齿轮115均与行星轮114啮合,行星轮114固定在手柄110的内侧。优选地,主轴111与上齿轮116之间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合机构,穿弦套112与中齿轮115之间也设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合机构。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上齿轮116的中心设有卡孔,主轴111的端部设有能够卡紧在卡孔内的卡接部。同理,中齿轮115的中心也设有卡孔,穿弦套112的端部设有能够卡紧在卡孔内的卡接部。更优选地,所述主轴在与上齿轮的配合处为方形截面,上齿轮的中心位置开有方孔,两者通过方孔和方形轴配合。同理,所述中齿轮的卡孔也为方形截面,所述穿弦套的卡接部也为方形截面,两者相互配合。

如图3-6所示,穿弦套112包括弦座1121和弦杆1122,弦座1121与主轴111的轴座1111抵接。手柄110封装在齿轮套113和行星轮114的外部。优选地,行星轮114对称设置有两个,手柄110的内侧设置有供行星轮114插入其中的插孔119,以将行星轮114固定设置在手柄110的内侧。

优选地,旋钮组件的手柄为亚光塑胶材料,主轴、穿弦套和齿轮套均为金属材料。手柄使用塑胶材料是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而旋钮组件其他部分使用金属材料是为了加工精确,并延长使用寿命。

组装时,先把主轴111插入穿弦套112,再插入齿轮套113,顺序放入中齿轮115、上齿轮116,最后放上两个行星轮114,安装手柄110。上齿轮116的外部优选地可以由卡簧117固定。

优选地,上齿轮116和中齿轮115还有齿轮套113的圆齿轮118为相同外径、相同齿数的齿轮,它们与行星轮114紧密配合。主轴111和上齿轮116配合在一起。齿轮套113的外表面牢固固定在乐器主体上,不能转动。穿弦套112可以转动,它和中齿轮115配合在一起。行星轮114围绕上齿轮116和齿轮套113旋转,带动中齿轮115也开始旋转。中齿轮115由于和穿弦套112是配合在一起的,穿弦套112也能够转动。本申请中的齿轮套113,相当于为穿弦套112和中齿轮115的转动提供了轨道。穿弦套112位于中间部位,是带动琴弦缠绕的关键部件。由于行星轮114比中齿轮115的齿数少一倍,行星轮转动两圈,穿弦套112只转动一圈。这样就可以方便用户转动手柄调节音准,特别是初学者不能快速准确调节音准,使用本旋钮组件,可以起到微调的作用,帮助用户准确找到音准。

使用时,先将琴弦尾端插入穿弦套112的穿弦孔1124,然后开始转动手柄110缠绕琴弦,调准音准。当手柄110转动时,带动2个行星轮114也开始围绕上齿轮116和齿轮套113转动。当行星轮114旋转时,上齿轮116和齿轮套113为行星轮114提供了旋转轨道。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调音旋钮组件,能够在调节琴弦松紧时,避免了长期的旋转摩擦而导致的旋孔松弛;提高了旋钮组件的使用效率,使得旋钮组件能够带有微调功能,可轻松调音。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二胡。如图7所示,其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二胡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筒体1、托座2、琴皮3、玳瑁片4、琴弦5、琴杆6、琴头7和调音旋钮组件11。筒体1设置在托座2上且在其开口端用琴皮3封住,琴皮3与筒体1之间用玳瑁片4进行包角,筒体1上设有琴杆6,琴杆6的上部设有调音旋钮组件11和琴头7,琴弦5的一端通过调音旋钮组件11上的穿弦孔张紧。根据本申请的二胡采用了如上所述的调音旋钮组件。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