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筝音桥以及古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3128发布日期:2018-12-25 20:1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筝音桥以及古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音清脆、中音洪亮且余音长久的古筝。



背景技术: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古筝,其共鸣箱内的支撑面板的横梁往往因振动传递效果不佳和声波传导受到阻塞的原因引起振动频率不足和共鸣效果差,从而影响发音。

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组合式高音质古筝,该古筝从上而下依次由面板、木框和底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木框内侧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设有中空部和支撑条,在演奏时该古筝内的横梁能够使得声音产生共鸣,但是该横梁的振动传递较差且横梁的框架阻塞声波的传导,使得振动频率不足,共鸣效果差,从而影响发音。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横梁能够支撑面板,但是主要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条,其振动传递效果较差,使得振动频率较低,影响声波的共振和共鸣,从而影响发音亮度且余音较短。

2、横梁包括支撑条和中空部,其中空部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鸣腔内声波的传导,从而影响声波的共振和共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古筝音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音桥因阻塞声波传递而引起的共鸣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古筝音桥振动传递好,通孔减少声波阻塞加强共鸣效果,间接减小古筝共鸣箱箱体体积增强共振频率),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古筝音桥,包括梁身,所述梁身整体为拱形结构,其中:所述梁身的上端面与古筝的面板尺寸配合,用于古筝面板的安装;所述梁身的两个侧面为所述古筝音桥的安装支撑面,用于与古筝共鸣腔侧壁安装;所述梁身下端面上凹设置,所述古筝音桥安装使用时,所述梁身下端面与古筝共鸣腔底面之间形成声音通道。

优选地,所述梁身侧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下端面上凹曲线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梁身上端面设置有贯通沟槽,所述贯通沟槽在所述上端面上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梁身宽度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筝音桥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古筝音桥,上端面和安装支撑面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使古筝支撑稳固,通孔和通道的设置,能够使声波传导顺畅,加强共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古筝存在的因共鸣腔腔体内振动频率不足和声波传导受阻而引起的共鸣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面板、音桥和边板均振动穿透力强、余音长久,共鸣箱箱体体积小共振频率大,调音箱盖板安装牢固,调音箱盖板盖合无缝隙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古筝,包括琴身系统和琴弦系统,所述琴弦系统设置在所述琴身系统上,所述琴身系统包括共鸣箱和调音箱,其中:所述古筝音桥设置在所述共鸣箱内,所述古筝音桥的上端面和两个安装支撑面均与所述共鸣箱贴合,所述古筝音桥的下端面与所述共鸣箱形成声音通道;所述古筝音桥用于传递振动和支撑。

优选地,所述琴身系统包括面板、尾板、边板、底板和隔板,其中:所述尾板、边板和所述隔板均垂直设置在所述面板和底板之间,所述边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尾板、所述第一边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边板垂直相连并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形成所述共鸣箱;所述古筝音桥平行设置在所述尾板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古筝音桥的两个安装支撑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贴合,所述古筝音桥的上端面与所述面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古筝音桥的上端面与所述边板的顶面对齐,所述古筝音桥的下端面与所述底板形成声音通道。

优选地,所述古筝音桥向上凸起,所述琴身系统还包括头板和盖板;所述头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隔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尾板和所述头板之间,所述隔板、所述第一边板、所述头板和所述第二边板垂直相连并与所述盖板和所述头板围成所述调音箱;所述调音箱上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锁紧所述盖板。

优选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磁性底座和磁块,其中:所述盖板前后两端的底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磁块,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磁块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磁性底座,所述磁性底座和所述磁块相互配合锁紧所述盖板。

优选地,所述面板和所述盖板的顶面均为弧面,且两个所述弧面的弧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筝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古筝,音桥在保证支撑稳固的前提下能够传递振动,增加共振频率,音桥下端面形成声音通道,使声波传导顺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筝共振频率大,共鸣效果佳,高音清脆、中音洪亮,余音长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古筝音桥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古筝音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古筝音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古筝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琴身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琴身系统;11-面板;12-尾板;13-边板;131-第一边板;132-第二边板;14-底板;15-古筝音桥;151-通孔;16隔板;17-头板;18-盖板;2-琴弦系统;A-梁身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筝音桥,包括梁身,所述梁身整体为拱形结构,其中:所述梁身的上端面与古筝的面板尺寸配合,用于古筝面板的安装;所述梁身的两个侧面为所述古筝音桥的安装支撑面,用于与古筝共鸣腔侧壁安装;所述梁身下端面上凹设置,所述古筝音桥安装使用时,所述梁身下端面与古筝共鸣腔底面之间形成声音通道。

所述古筝音桥的上端面与古筝面板尺寸配合,所述古筝音桥的两个侧面为安装支撑面,在保证了古筝音桥支撑稳固的同时,提高了振动传递效果,使穿透力变强,余音长久,加强了声波的共振频率,提高发音亮度;所述古筝音桥的下端面上凹设置,在安装使用时能够与古筝共鸣腔底面形成声音通道,减小了音桥对声波传导的阻塞,加强了声波的共鸣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梁身侧面上设置有通孔151,所述通孔151沿所述下端面上凹曲线均匀设置;所述古筝音桥15能够将所述共鸣箱分隔为各发音区,所述通孔151使各发音区连通,在减小了所述古筝音桥15对声波阻塞的基础上,加强共鸣效果和振动传递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梁身上端面设置有贯通沟槽152,所述贯通沟槽152在所述上端面上均匀设置;贯通沟槽152进一步地减小了所述古筝音桥15对声波传导的阻塞,加强声波的共振和共鸣效果,提高声音和音量的柔美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梁身宽度为15-25mm;所述古筝音桥15为条形,间接地降低了所述面板11和所述底板14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声波反射力度,宽度较小的所述古筝音桥也间接的减小了所述共鸣箱箱体的体积,增强了共振频率,提高了发声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筝,包括琴身系统1和琴弦系统2,所述琴弦系统2设置在所述琴身系统1上,所述琴身系统1包括共鸣箱和调音箱,所述古筝音桥15设置在所述共鸣箱内,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上端面和两个安装支撑面均与所述共鸣箱贴合,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下端面与所述共鸣箱形成声音通道;所述古筝音桥15用于传递振动和支撑。

使用时,所述古筝音桥15设置在所述共鸣箱的内部,所述古筝音桥15为条形,呈条形拱状的所述古筝音桥15间接地降低了所述共鸣箱的高度,从而间接缩小了所述共鸣箱的体积,缩短了声波的传递距离,增大了声波的反射力度,增强了声波共振频率,从而提高了声音亮度,使高音清脆、中音洪亮;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上端面和两个安装支撑面均与共鸣箱贴合,在起到了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将振动传递到整个共鸣箱,从而加大声波共振频率,加强声音穿透力,使余音长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琴身系统1包括面板11、尾板12、边板13、底板14和隔板16,其中:所述尾板12、边板13和所述隔板16均垂直设置在所述面板11和底板14之间,所述边板1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板131和第二边板132,所述尾板12、所述第一边板131、所述隔板16和所述第二边板132垂直相连并与所述面板11和所述底板14形成所述共鸣箱;所述古筝音桥15平行设置在所述尾板12和所述隔板16之间;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两个安装支撑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板131和所述第二边板132贴合,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上端面与所述面板11贴合;所述古筝音桥15将振动传动至所述边板13,所述面板11、所述音桥15和所述边板13均产生振动,增强共振频率,加强声音穿透力,使余音更加长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上端面与所述边板13的顶面对齐,所述古筝音桥15的下端面与所述底板14形成声音通道;进一步减少所述古筝音桥15对声音传导的阻碍,进一步提高所述古筝音桥15的振动传递效果,加强所述共鸣箱内声波的共振和共鸣,提高声音与音量的柔美度,使音质优美、圆润和宽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琴身系统1还包括头板17和盖板18;所述头板17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4和所述盖板18之间,所述隔板16平行设置在所述尾板12和所述头板17之间,所述隔板16、所述第一边板131、所述头板17和所述第二边板132垂直相连并与所述盖板18和所述头板17围成所述调音箱;所述调音箱上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锁紧所述盖板18;所述盖板18常态下在所述锁止装置的作用下紧密盖合在所述调音箱上,使用时打开所述盖板18便可实现对琴弦的调试。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磁性底座和磁块,其中:所述盖板18前后两端的底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磁块,所述底板14上对应所述磁块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磁性底座,所述磁性底座和所述磁块相互配合锁紧所述盖板18;所述锁紧装置结构稳定,开关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面板11和所述盖板18的顶面均为弧面,且两个所述弧面的弧度相同;所述盖板18采用方木,按照所述面板11的弧度经割据后进行细节描绘制作而成,所述盖板18紧密盖合在所述调音箱上,盖合无缝隙,不反弹,不变形,简洁美观且使用长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面板11的厚度从中部向四周依次减小,使发音纯而实。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琴弦系统1包括尾梁、筝码、琴弦、弦轴和头梁,其中:所述尾梁和所述头梁分别设置在所述面板11的头部和尾部上;所述筝码设置在所述面板11上且位于所述尾梁和所述头梁之间,所述筝码通过移动用于调整音调和音质;所述弦轴设置在所述调音箱内,且位于所述隔板16上,所述弦轴用于调整所述琴弦的松紧;所述琴弦设置在所述尾梁、所述筝码和所述头梁上,且与所述弦轴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