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7140发布日期:2019-01-22 22:22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



背景技术:

军鼓又称小军鼓,“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军鼓不像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军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槌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很多人一开始在学习军鼓时,都是通过哑鼓来练习敲打频率,掌握身体的平衡性,但是,所谓的哑鼓就是一块橡胶板,它只能练习一些军鼓的基本技巧,架子鼓的手脚配合是不能练的,另外哑鼓的触感跟鼓皮毕竟是不一样的,所以哑鼓只是一个练手功的器械。由于哑鼓的构造简单,发出的声音较小,使用者在哑鼓上练习时,仅可以通过感觉来了解手在敲打中产生的力度轻重,无法直接通过打击产生的声音获得直观反馈,并且,哑鼓的音量仅是根据使用者的敲打力度进行反馈,使用者在同等力度大小的情况下,无法对反馈的音量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使用者既可通过敲打本实用新型练习手工,又可以在敲打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通过本实用新型发声,直观的了解到手在敲打过程中产生的力度轻重,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掌握敲打力度,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反馈音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包括发声座和支撑垫;

所述发声座的下端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设有与凹槽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下方设有与凹槽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垫板,其中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连接件连接,并且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之间形成发声腔,所述发声腔内设有数个球体;

所述支撑垫贴合设置在发声座的下端面,当发声座的下端面平铺放置时,支撑垫与发声座之间形成与所述凹槽相互连通的发声通道;

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螺接有调音件;当调音件向上或者向下旋动时,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发声腔内设置数个球体,当使用者通过鼓棍敲打发声座时,发声座产生振动并带动盒子中的球体共振发声,并且球体在受到震动时还会相互撞击并发出声音。由于发声通道的存在,使的球体共振或者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沿着发声通道向外传播,使用者在敲打发生座时,可以根据发声座发出的声音大小,直观的了解到手在敲打发生座打产生的力度轻重,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掌握敲打力度,同时,为了方便对哑鼓反馈的声音进行大小调节,同时设置了调音件,使用者在向上旋转调音件时,调音件朝第二垫板移动并接触第二垫板,调音件可以控制第二垫板与第一垫板之间的距离,使球体在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之间的空间变窄,压缩球体的振动空间,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低,当向下旋转调音件时,调音件朝凹槽的下方移动,此时第二垫板与向下运动并与第一垫板之间的空间变宽,球体的振动空间变大,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高。这里的连接件是从发声座的上端固定到发声座下端的凹槽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调音件为两个且相对于发声座呈中心对称,单个调音件呈柱状体结构并且中部设有螺孔,调音件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凹槽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片状结构并位于调音件的正下方。

通过设置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调音件在连接件上向下的旋动距离,从而防止调音件从连接件上旋落。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形状相同且相对于发声座的中心处左右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均呈U形,同时第一支撑垫的右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的左端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第二支撑垫的左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的右端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当发声座的下端面平铺放置时,第一支撑垫的左端、第二支撑垫的右端和所述发声座的下端面形成所述发声通道。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可以方便让发声座更好的放置在平面上,并且第一支撑垫和第二支撑垫呈U形更加美观,而且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和发声座的下端面形成所述发声通道则用于向外传播球体共振和撞击发生的声音。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调音件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由上向下依次连接。

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可以使凹槽、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连接在一起,这里的连接件为螺纹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敲打垫,所述敲打垫可拆卸的设置在发声座的上端面,敲打垫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敲打层和第二敲打层。

通过设置敲打垫,敲打垫用于直接与鼓棒接触,防止发声座被敲打损坏,并且可以吸收部分敲打所产生的声音,减少噪音的产生。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发声座形状相适配的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的边沿处和发声座的边沿处通过螺栓连接时,所述敲打垫通过固定边框固定安装在发声座的上端面。

通过设置固定边框,固定边框用于将敲打垫更加紧固的安装在发声座的上端面。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敲打层为碳纤维板层或碳纤维布层;所述第二敲打层为硅胶层或者橡胶层。

碳纤维板层或者纤维布层均具有良好的覆盖功能、抗拉性和抗噪性;第二敲打层用于吸收部分来自第一敲打层的震动,防止使用者用力过度损坏发声座,其中,硅胶层或者橡胶层具有良好的缓震性。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层的下端面增设有PVC层。

通过设置PVC层,可以吸收来自碳纤维布层上的震动,延长碳纤维布层的寿命。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为实心的金属球或者玻璃球。

相比于空心球体,实心球体可以相互之间的撞击更加强烈,并且共振更加,反馈的声音效果更好。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座的材质为实木或者烤漆板。

实木或者烤漆板为常用的发声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发声座和支撑垫,通过在发声座的下端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形成发声腔,这里的发声腔通过发声腔内部的球体共振或者相互撞击发出声响,本实用新型即保留了哑鼓练习手功的功能,又能让使用者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发声座发出的声音大小,直观的了解到手在敲打发生座打产生的力度轻重,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掌握敲打力度,有利于新手练习,同时,为了控制哑鼓反馈音量的大小,同时,为了方便对哑鼓反馈的声音进行大小调节,同时设置了调音件,使用者在向上旋转调音件时,调音件朝第二垫板移动并接触第二垫板,调音件可以控制第二垫板与第一垫板之间的距离,使球体在第二垫体与第一垫体之间的空间变窄,压缩球体的振动空间,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低,当向下旋转调音件时,调音件朝凹槽的下方移动,此时第二垫板与向下运动并与第一垫板之间的空间变宽,球体的振动空间变大,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底视图;

图3为图2中拆下第二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和球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6为调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附图中:1表示发声座;100表示凹槽;110表示第一垫板;120表示第二垫板;130表示球体;140表示发声通道;150表示调音件;160表示限位件;2表示支撑垫;200表示第一支撑垫;210表示第二支撑垫;220表示第一凹陷部;230表示第二凹陷部;3表示敲打垫;300表示第一敲打层;310表示第二敲打层;320表示碳纤维布层;330表示PVC层;340表示碳纤维板层;4表示固定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敲打力度轻重并可调反馈音量大小的哑鼓,包括发声座1和支撑垫2;所述发声座1的下端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100,所述凹槽100的顶部设有与凹槽100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垫板110,所述第一垫板110的下方设有与凹槽100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垫板120,其中第一垫板110与第二垫板1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第一垫板110与第二垫板120之间形成发声腔,所述发声腔内设有数个球体130;

所述支撑垫2贴合设置在发声座1的下端面,当发声座1的下端面平铺放置时,支撑垫2与发声座1之间形成与所述凹槽100相互连通的发声通道140;

所述螺栓的下端螺接有调音件150;当调音件150向上或者向下旋动时,第一垫板110和第二垫板120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本实施例中的由支撑垫2到发声座1的方向表示上方向,由发生座1到支撑垫2的方向表示下方向,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发声腔内设置数个球体130,当使用者通过鼓棍敲打发声座1时,发声座1产生振动并带动盒子中的球体130共振发声,并且球体130在受到震动时还会相互撞击并发出声音。由于发声通道140的存在,使的球体130共振或者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沿着发声通道140向外传播,使用者在敲打发生座时,可以根据发声座1发出的声音大小,直观的了解到手在敲打发生座打产生的力度轻重,帮助使用者更好的掌握敲打力度;同时,为了方便对哑鼓反馈的声音进行大小调节,同时设置了调音件150,使用者在向上旋转调音件150时,调音件150朝第二垫板120移动并接触第二垫板120,调音件150可以控制第二垫板120与第一垫板110之间的距离,使球体在第二垫体120与第一垫体110之间的空间变窄,压缩球体130的振动空间,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低,当向下旋转调音件150时,调音件150朝凹槽100的下方移动,此时第二垫板120与向下运动并与第一垫板110之间的空间变宽,球体130的振动空间变大,实现对哑鼓的反馈音量的调高。这里的螺栓是从发声座1的上端固定到发声座1下端的凹槽100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垫板选用的是软质垫板110,第二垫板120选用的是硬质垫板。

如图2并结合图6,所述调音件150为两个且相对于发声座1呈中心对称,单个调音件150呈柱状体结构并且中部设有螺孔,调音件150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纹,所述凹槽100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限位件160,所述限位件160呈鱼骨片状结构并位于调音件150的正下方。

通过设置限位件150,限位件160用于限制调音件150在螺栓上向下的旋动距离,从而防止调音件150从螺栓上旋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垫2包括第一支撑垫200和第二支撑垫210,所述第一支撑垫200和第二支撑垫210形状相同且相对于发声座1的中心处左右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支撑垫200和第二支撑垫210均呈U形,同时第一支撑垫200的右端设有与所述凹槽100的左端相适配的第一凹陷部220,第二支撑垫210的左端设有与所述凹槽100的右端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230,当发声座1的下端面平铺放置时,第一支撑垫200的左端、第二支撑垫210的右端和所述发声座1的下端面形成所述发声通道140。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垫200和第二支撑垫210,可以方便让发声座1更好的放置在平面上,并且第一支撑垫200和第二支撑垫210呈U形更加美观,而且第一支撑垫200、第二支撑垫210和发声座1的下端面形成所述发声通道140则用于向外传播球体130共振和撞击发生的声音。

如图1,还包括敲打垫3,所述敲打垫3可拆卸的设置在发声座1的上端面,敲打垫3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敲打层300和第二敲打层310。

通过设置敲打垫3,敲打垫3用于直接与鼓棒接触,防止发声座1被敲打损坏,并且可以吸收部分敲打所产生的声音,减少噪音的产生。

如图1,还包括与所述发声座1形状相适配的固定边框4,所述固定边框4的边沿处和发声座1的边沿处通过螺栓连接时,所述敲打垫3通过固定边框4固定安装在发声座1的上端面。

通过设置固定边框4,固定边框4用于将敲打垫3更加紧固的安装在发声座1的上端面。

如图1并结合图4,所述第一敲打层300为碳纤维布层320。

如图4,所述碳纤维布层320的下端面增设有PVC层330。

通过设置PVC层330,可以吸收来自碳纤维布层320上的震动,延长碳纤维布层320的寿命。

如图1,所述第二敲打层310为硅胶层或者橡胶层。

第二敲打层310用于吸收部分来自第一敲打层300的震动,防止使用者用力过度损坏发声座1,其中,硅胶层或者橡胶层具有良好的缓震性。

如图1,所述球体130为实心的金属球或者玻璃球。

相比于空心球体,实心球体130可以相互之间的撞击更加强烈,并且共振更加,反馈的声音效果更好。

如图1,所述发声座1的材质为实木或者烤漆板。

实木或者烤漆板为常用的发声座1材料。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敲打层300为碳纤维板层340。

碳纤维板层340均具有良好的覆盖功能、抗拉性和抗噪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调音件150除了设置成两个以外,也可以设置成单个或者大于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