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腰托组件和古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8620发布日期:2020-07-04 01:1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古筝的腰托组件和古筝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乐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筝的腰托组件和具有该腰托组件的古筝。



背景技术:

古筝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这使得演奏者只能坐在固定支架旁进行演奏,演奏形式单一,且演奏者无法与观众进行很好的互动,演奏现场的气氛活跃性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古筝的腰托组件,能够将古筝固定在演奏者身上,利于丰富演奏者的演奏方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古筝本体,所述第一支架设有限位部;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架适于支撑于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可选择性地配合;束带,所述束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束带的第二端适于绕过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古筝本体且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背带,所述背带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且所述背带适于束缚于人体的肩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可将古筝束缚于人体,以使古筝能够随着演奏者灵活地移动,更好的展现乐曲的色彩与内涵,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适于支撑于所述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且第一支架与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枢转轴与所述限位轴间隔开设置,且所述限位轴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枢转轴朝第一方向转动。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钩,所述限位钩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本体可转动地相连,且适于钩在所述限位柱上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枢转轴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束带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转轴相连,所述束带的第二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适于钩于所述限位柱。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束带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束带的所述挂钩挂在所述限位柱靠近两端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束带为弹性件。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背带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转轴相连,所述背带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支腿和两个侧支腿,两个所述侧支腿分别与所述连接支腿的两端相连,且两个所述侧支腿平行设置,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和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支腿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古筝的腰托组件,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设于所述枢转轴,且适于抵压所述人体的腰部或腹部。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古筝。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古筝的腰托组件。

所述古筝和上述的腰托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腰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古筝1000,

腰托组件100,

第一支架1,限位钩11,第二支架2,支架本体21,连接支腿211,侧支腿212,枢转轴22,限位轴23,束带3,挂钩31,背带4,

古筝本体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1000的腰托组件100,能够将古筝1000束缚在人身体上,且能够随着人体在空间内移动至不同的位置,进而可丰富演奏者的演奏形式,使得演奏氛围更加活跃。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1000的腰托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束带3和背带4。

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1用于支撑古筝本体101,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为u型,即第一支架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三段,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第三段相连,第一段和第三段平行间隔开,如图2所示,古筝1000支撑于第一段和第三段。

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枢转地相连,即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相对转动,这样,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折叠收置,腰托组件100在不使用时,能够进行叠置以使其占用的空间较小,便于用户使用与存放。

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2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可选择性地配合,以选择性地限制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相对转动。

如在不使用腰托组件100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分离,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可自由地相对转动,实现折叠、展开等操作,便于用户收置。在使用腰托组件100时,将古筝本体101安装于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转动至互成设定的角度,并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保持在该角度,以限制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角度变化。

其中,第二支架2适于支撑于人体的腰部或腹部,使得第一支架1及古筝本体101的高度与人体的腰部、腹部保持平齐,这样,用户能够自然、舒适地对古筝1000进行演奏。

如图1所示,束带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2相连,束带3的第二端适于绕过第一支架1、古筝本体101,且束带3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2选择性地相连,这样,在使用腰托组件100时,通过束带3将古筝本体101束缚于第一支架1,且束带3的两端均与第二支架2相连,由此,能够将古筝本体101稳定地安装于第一支架1,且第一支架1、古筝本体101的重力均通过第二支架2传递给人体,这样,古筝1000可稳定地固定于人体,保证演奏者在移动地过程中,古筝本体101始终与腰托组件100稳定配合,演奏者可切换多种不同的演奏形式,灵活性好。

这样,古筝1000稳定地束缚于人体,演奏者可进行“自由移动式古筝演奏”,包括运用走、蹲、跳、跑、舞蹈等不同表演方式来丰富演奏者的表演艺术,更好的展现乐曲的色彩与内涵,加强与观众的互动。适用于乐队、跨界乐手组合、游行等需要空间场地转换多的演奏场景。

其中,束带3为弹性件,束带3可对古筝本体101进行弹性预紧,以使束带3具有舒适的伸长余量便于将束带3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架2连接或分离,方便通过束带3将古筝本体101束缚于第一支架1,同时便于拆卸。

如图1所示,背带4与第二支架2相连,且背带4适于束缚于人体的肩部,这样,古筝本体101、第一支架1的重力一部分通过第二支架2直接传递至人体的腰部和腹部,另一部分由第二支架2经过背带4传递至人体的肩部,避免人体局部承载的压力过大,造成身体的损伤。且如图1和图2所示,背带4包括两个,演奏者可实现双肩背负,分散单肩承力,同时使得腰托组件100与人体的配合更加稳定,古筝本体101的使用更加稳定。

可在背带4与人体肩部对应的位置设弹性护带,弹性护带可为橡胶材料制成,或者弹性护套为打包棉制成,以使人体的肩部在承重时保持舒适的状态,防止背带4对演奏者的肩部造成损伤。

其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为不锈钢制成,以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而使得腰托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这样,当演奏者长期使用古筝1000后,腰托组件100不会过度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1000的腰托组件100,可将古筝1000束缚于人体,以使古筝1000能够随着演奏者灵活地移动,更好的展现乐曲的色彩与内涵,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21、枢转轴22和限位轴23。

支架本体21适于支撑于人体的腰部或腹部,如图1所示,支架本体21包括连接支腿211和两个侧支腿212,两个侧支腿212分别与连接支腿211的两端相连,且两个侧支腿212平行设置。

如图1所示,枢转轴22安装于支架本体21,第一支架1与枢转轴22可枢转地相连,即第一支架1可与枢转轴22相对转动,且第一支架1位于限位轴23的下方,枢转轴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支腿212相连,限位轴23安装于支架本体21,限位轴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支腿212相连,枢转轴22与限位轴23间隔开设置,且枢转轴22设于限位轴23背离连接支腿211的一侧,限位轴23用于限制第一支架1绕枢转轴22朝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方向为第一支架1靠近支架本体21的方向。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支腿212整体呈弯折形,第一支架1的第一段、第三段均弯折形。如图1所示,限位轴23与侧支腿212的折弯处相连,枢转轴22与侧支腿212背离连接支腿211的一端相连,这样,在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相对位置固定后,第一支架1抵压于限位轴23,由此,限位轴23可限制第一支架1绕枢转轴22朝靠近支架本体21的方向运动,这样,可防止支架本体21与第一支架1的角度过小,致触碰到古筝本体101及弦,保证演奏效果良好。

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钩11。

限位钩11与第一支架1的本体可转动地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1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设有限位钩11,限位钩11设于第一段和第三段朝向彼此的一侧,限位钩11通过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段或第三段,且限位钩11适于钩在限位柱上以限制第一支架1绕枢转轴22朝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二方向为第一支架1背离第二支架2的方向。

这样,在将古筝1000安装于第一支架1后,限位钩11与限位柱配合,由此,可使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保持稳定,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为90°,第一支架1保持水平,第二支架2沿竖向,古筝1000安装于第一支架1的上方,限位钩11可限制第一支架1绕枢转轴22向下运动,进而使得古筝1000稳定地安装于第一支架1上方,保证古筝1000可靠、稳定地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束带3的第一端与枢转轴22相连,束带3的第二端设有挂钩31,挂钩31适于钩在限位柱以将古筝本体101束缚在第一支架1,如图2所示,束带3的第一端与枢转轴22固定相连,束带3的第二端从古筝本体101的下方绕至古筝本体101的上方,并将古筝本体101束缚在第一支架1,由此,可实现古筝本体101与腰托组件100的固定安装,便于演奏者将腰托组件100背缚于身上,进而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

其中,束带3从弦与古筝本体101的上表面之间穿过,且束带3的厚度较小以使束带3与弦有效地间隔开,防止束带3对弦造成干涉。

如图1、图2所示,束带3为两个,且两个束带3的挂钩31适于挂在限位柱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束带3对古筝本体101的束缚力分散开,保证古筝本体101多个位置受力均衡,从而防止古筝本体101因受力不均发生自动翻转,提高古筝1000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背带4的第一端与枢转轴22相连,背带4的第二端与支架本体21相连,且如图1所示,背带4为两根,背带4包括两个,演奏者可实现双肩背负,分散单肩承力,同时使得腰托组件100与人体的配合更加稳定,古筝本体101的使用更加稳定,演奏者可将手臂从两个背带4之间伸入,并穿过背带4与第二支架2,进而将背带4背负与肩部。

其中,背带4的第二端与支架本体21的连接位置可灵活调节,以在不同肩宽、体型的演奏者使用古筝1000时,能够合理地调节两个背带4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适应演奏者的使用需要,使得演奏者具有舒适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古筝1000的腰托组件100还包括:护套。

护套套设于枢转轴22,且适于抵压人体的腰部或腹部,可以理解的是,在将古筝1000背缚于人体后,枢转轴22与人体直接接触,且古筝本体101的重量大部分通过枢转轴22传递给人体,这使得枢转轴22与人体之间的摩擦较大,由此,在枢转轴22外套设护套,可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便于演奏者长期使用。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古筝10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古筝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古筝1000的腰托组件100,演奏者可通过腰托组件100将古筝1000束缚在身上,以使演奏者可进行“自由移动式古筝1000演奏”,包括运用走、蹲、跳、跑、舞蹈等不同表演方式来丰富演奏者的表演艺术,更好的展现乐曲的色彩与内涵,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使得该古筝1000可适用于乐队、跨界乐手组合、游行等需要空间场地转换多的演奏场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