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1114发布日期:2022-07-05 19:3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


背景技术:

2.弯管笛是一种新型的低音民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双手持笛进行吹奏。目前中国笛中的倍低音弯管笛的制作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倍低音弯管笛的弯管部分采用天然竹材拼接,内径存在非常大的误差,导致音准误差非常巨大,共鸣、音质存在很大的缺陷,为中国竹笛低音笛的巨大障碍;第二、指孔之间的距离采用声学、数学计算后的得出原始指距过大、超出正常人五个手指所能够按严的最大限度。造成演奏上的无法完成。另外,低音a调,降a调、g调等甚至再低的低音笛就只存在理论,因为指孔间的距离太大而无法演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用以解决低音弯管音准误差大、指孔间距过大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包括第一笛管、第二笛管和弯管;所述弯管的圆心角为180
°
,所述弯管两端相对于其圆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弯管的两端分别成型有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小于弯管的外径,所述连接管的内径与弯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弯管与连接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外径均与弯管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与弯管连接端的内侧面均设有与连接管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内径均与弯管的内径相同。
5.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6.在使用时,将弯管通过其两端的连接管分别与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插槽连接,一体成型的弯管在使用时,由于其内径标准化,弯管的内径与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内径相同,倍低音d调、倍低音升c调、倍低音c调、倍低音b调、倍低音降b调、倍低音a调、倍低音升g调、倍低音大g调等倍低音笛的八度音准、共鸣、音质、声音的通透性等等得到极大的改善,音准误差在合理范围,发音灵敏度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弯管的外径与第一笛管以及第二笛管的外径相同,方便拿取使用,减少突兀感影响使用手感。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笛管的长度大于第二笛管的长度,所述第二笛管上设有吹孔,所述第一笛管上从远离弯管的一端依次向弯管方向开设有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第五指孔、第六指孔、第七指孔和第八指孔,所述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第四指孔中相邻两个指孔之间间距均为2.5cm-3.5cm,所述第五指孔到第六指孔的间距为2.35cm-2.6cm,所述第一指孔、第二指孔和第三指孔的开口周侧均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五指孔的开口周侧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厚度为1.5mm-3.5mm,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为2mm-2.8mm。
8.在原始计算得出的各个指孔距离的前提下,通过向吹孔方向移动第一指孔、第二指孔和第三指孔的距离,并将第五指孔向靠近第六指孔的方向移动距离,使得左右手的四
个手指间的距离达到舒适的范围,因为向吹孔方向移动指孔后音准会偏高以及指孔垫高后音准会偏低的原理,故而将所移动的指孔边沿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垫高进行音准对冲后,使得音准达到精确,这样做,一是解决了手指的舒适度和灵活性,二是因为往吹孔方向移动指孔音会偏高,垫高指孔的边缘部分音准会偏低通过垫高所移动指孔边缘直到音准;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演奏者因为手指按不到孔,或者即便是按到了手指也处于极其紧张状态,从而演奏造成极大障碍。
9.进一步的,所述吹孔的开口周侧设有第三垫片,所述第三垫片的长度为4.5cm,宽度为2.5cm,所述第三垫片的厚度为4mm。
10.倍低音笛的管径都比较大,管壁相对薄,通过第三垫片将吹孔的开口垫高后使得下巴嘴唇更加舒适,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气流在吹孔的“切割”面积,使得音色更加宽厚,发音更加灵敏,控制更加容易,演奏更加舒适。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第三垫片的材质与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材质相同,且均为竹材。
12.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第三垫片的材质与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的材质相同,才能够不影响音质和音色。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第三垫片的边缘处呈斜面。
14.边缘处斜面的设置,能够防止边缘太过凸锐,影响手感以及嘴部与吹孔接触的触感。
15.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将弯管以及连接管的内径和外径根据声学、流体力学等原理进行精确设计后建模。
17.通过三d打印制成两端带有连接管的弯管。
18.嫁接到适合的竹材后打磨竹材内径使其与弯管内径相同,达成声学律学相符合的内径标准,制成第一笛管和第二笛管;
19.在第一笛管上开设八个指孔,在第二笛管上开设吹孔。
20.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21.在原始计算得出的各个指孔距离的前提下,在开设指孔的过程中,向吹孔方向移动左手或者右手的第一指孔、第二指孔、第三指孔的距离,使得左右手的四个手指间的距离达到舒适的范围。
22.将所移动的指孔边沿垫高并进行音准对冲。
23.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24.将吹孔的边沿垫高并进行音准对冲。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6.通过精确的弯管设计技术,取代了现有天然竹材拼接带来的巨大误差,使得音准更加精准、音色更加通透,共鸣更加稳定;
27.通过对中指控、无名指孔、小指孔等适当向吹孔方向上移后垫高指孔边缘,使得音准在精准范围内的同时,解决了演奏者的手指舒适度,从而使演奏没有负担,能够从容的应对作品;
28.通过垫高吹孔边沿,使得演奏者下巴与嘴唇更加舒适,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气流在
吹口的“切割”面积,使得音色更加宽厚,发音更加灵敏,控制更加容易,演奏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弯管的结构主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弯管的结构右视图。
32.图中:1、弯管;2、第一笛管;3、第二笛管;4、第一指孔;5、第二指孔;6、第三指孔;7、第四指孔;8、第五指孔;9、第六指孔;10、第七指孔;11、第八指孔;12、第一垫片;13、第二垫片;14、第三垫片;15、吹孔;16、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1:
34.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笛,包括第一笛管2、第二笛管3和弯管1;弯管1的圆心角为180
°
,弯管1两端相对于其圆心轴线对称设置,弯管1的两端分别成型有一个连接管16,连接管16的外径小于弯管1的外径,连接管16的内径与弯管1的内径相同,弯管1与连接管16一体成型;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外径均与弯管1的外径相同,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与弯管1连接端的内侧面均设有与连接管16相配合的插槽,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内径均与弯管1的内径相同。
35.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36.在使用时,将弯管1通过其两端的连接管16分别与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插槽连接,一体成型的弯管1在使用时,由于其内径标准化,弯管1的内径与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内径相同,倍低音d调、倍低音升c调、倍低音c调、倍低音b调、倍低音降b调、倍低音a调、倍低音升g调、倍低音大g调等倍低音笛的八度音准、共鸣、音质、声音的通透性等等得到极大的改善,音准误差在合理范围,发音灵敏度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弯管1的外径与第一笛管2以及第二笛管3的外径相同,方便拿取使用,减少突兀感影响使用手感。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笛管2的长度大于第二笛管3的长度,第二笛管3上设有吹孔15,第一笛管2上从远离弯管1的一端依次向弯管1方向开设有第一指孔4、第二指孔5、第三指孔6、第四指孔7、第五指孔8、第六指孔9、第七指孔10和第八指孔11,第一指孔4、第二指孔5、第三指孔6、第四指孔7中相邻两个指孔之间间距均为2.5cm-3.5cm,第五指孔8到第六指孔9的间距为2.35cm-2.6cm,第一指孔4、第二指孔5和第三指孔6的开口周侧均设有第一垫片12,第五指孔8的开口周侧设有第二垫片13,第一垫片12厚度为1.5mm-3.5mm,第二垫片13的厚度为2mm-2.8mm。
38.在原始计算得出的各个指孔距离的前提下,通过向吹孔15方向移动第一指孔4、第二指孔5和第三指孔6的距离,并将第五指孔8向靠近第六指孔9的方向移动距离,使得左右手的四个手指间的距离达到舒适的范围,因为向吹孔15方向移动指孔后音准会偏高以及指孔垫高后音准会偏低的原理,故而将所移动的指孔边沿通过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13垫高进行音准对冲后,使得音准达到精确,这样做,一是解决了手指的舒适度和灵活性,二是因为往吹孔15方向移动指孔音会偏高,垫高指孔的边缘部分音准会偏低通过垫高所移动指孔边缘直到音准;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演奏者因为手指按不到孔,或者即便是按到了手指也处
于极其紧张状态,从而演奏造成极大障碍。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吹孔15的开口周侧设有第三垫片14,第三垫片14的长度为4.5cm,宽度为2.5cm,第三垫片14的厚度为4mm。
40.倍低音笛的管径都比较大,管壁相对薄,通过第三垫片14将吹孔15的开口垫高后使得下巴嘴唇更加舒适,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气流在吹孔15的“切割”面积,使得音色更加宽厚,发音更加灵敏,控制更加容易,演奏更加舒适。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垫片12、第二垫片13和第三垫片14的材质与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材质相同,且均为竹材。
42.第一垫片12、第二垫片13以及第三垫片14的材质与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的材质相同,才能够不影响音质和音色。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垫片12、第二垫片13以及第三垫片14的边缘处呈斜面。
44.边缘处斜面的设置,能够防止边缘太过凸锐,影响手感以及嘴部与吹孔15接触的触感。
45.一种新型高音准倍低音弯管1笛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将弯管1以及连接管16的内径和外径根据声学、流体力学等原理进行精确设计后建模。
47.通过三d打印制成两端带有连接管16的弯管1。
48.嫁接到适合的竹材后打磨竹材内径使其与弯管1内径相同,达成声学律学相符合的内径标准,制成第一笛管2和第二笛管3;
49.在第一笛管2上开设八个指孔,在第二笛管3上开设吹孔15。
5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51.在原始计算得出的各个指孔距离的前提下,在开设指孔的过程中,向吹孔15方向移动左手或者右手的第一指孔4(即小拇指孔)、第二指孔5(即无名指空)、第三指孔6(即中指指控)的距离,使得左右手的四个手指间的距离达到舒适的范围。
52.将所移动的指孔边沿垫高并进行音准对冲。指孔采用一小块竹材垫片,用竹粉加适量胶水垫高在指孔部位,根据音高以及手指舒适度的需要垫高1.5-3.5毫米。
53.因为向吹孔15方向移动指孔后音准会偏高,故而将所移动的指孔边沿垫高(垫高后音准会偏低)进行音准对冲后,使得音准达到精确,这样做,一是解决了手指的舒适度和灵活性,二是通过垫高(因为往吹孔15方向移动指孔音会偏高,垫高指孔的边缘部分音准会偏低)所移动指孔边缘直到音准,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演奏者因为手指按不到孔,或者即便是按到了手指也处于极其紧张状态,从而演奏造成极大障碍。
5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55.将吹孔15的边沿垫高并进行音准对冲。
56.倍低音笛的管径都比较大,管壁相对薄,垫高后使得下巴嘴唇更加舒适,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气流在吹口的“切割”面积,使得音色更加宽厚,发音更加灵敏,控制更加容易,演奏更加舒适。
57.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与现有弯管1笛做对比具体实施例说明:
58.一、倍低音8孔d调的革新方法:(注:八孔倍低音笛是指:八个指孔依次从尾端往吹
孔15端分别为第一指孔4、第二指孔5、第三指孔6、第四指孔7、第五指孔8、第六指孔9、第七指孔10、第八指孔11)
59.8孔倍低音d调,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3.5厘米;这样右手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60.新方法: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1.5毫米厚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注:倍低音d调的左手指孔位置尚可无需移动垫高;
61.8孔倍低音#c调:
62.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3.78厘米,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63.新方法是: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28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1.5毫米厚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注:倍低音#c调的左手指孔位置尚可,无需移动垫高。
64.二、8孔倍低音c调革新方法:
65.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4.2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3.35,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66.新方法: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2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2.5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厘米,同时垫高2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67.三、8孔倍低音b调革新方法:
68.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4.4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3.5厘米,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69.新方法: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4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2.6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2厘米,同时垫高2.1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70.四、8孔倍低音降b调革新方法:
71.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4.65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3.75,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72.新方法:是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55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2.7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25公分,同时垫高2.2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73.五、8孔倍低音a调革新方法:
74.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
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4.9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3.9,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给演奏者带来巨大障碍。
75.新方法: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7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2.8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3公分,同时垫高2.3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76.六、8孔倍低音降a调革新方法:
77.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5.2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4.18,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给演奏带来巨大障碍
78.新方法: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1.9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3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68公分,同时垫高2.5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79.七、8孔倍低音g调革新方法:
80.老式的根据数据计算第一指孔4与第二指孔5距离、第二指孔5与第三指孔6距离、第三指孔6与第四指孔7距离分别为5.5厘米,第五指孔8与第六指孔9距离为4.4厘米,这样手指按起来非常吃力,
81.新方法:第一、右手第四指孔7不动,将第一、二、三指孔同时往吹孔15方向移动2.2厘米然后再在指孔上加3.5毫米厚的竹制垫;第二、左手第五指孔8向吹孔15方向(也就是第六指孔9方向)移动1.8厘米,同时垫高2.8毫米的竹制垫,经过指孔的音准调试使得音准准确,手指舒适。
8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