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5301发布日期:2022-08-20 04: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特别是一种让演奏者能在演奏的过程中方便将响线快速地在拉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响线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小鼓是音乐表演中最常见的打击乐器之一,请参阅图1a至图1c所示,现有小鼓1主要由一鼓体10、一响线机构11、一快拆机构12与一开关机构13所构成,鼓体10具有一呈现中空样态的鼓壳101以及两个分别连接于鼓壳101上下两端的鼓面(未图示),而响线机构11具有一位于鼓壳101下端的响线护框111以及多个响线112,每一个响线112的两端都连接于响线护框111,使得多个响线112都位于鼓壳101的下端,其中,快拆机构12设置在鼓壳101与响线护框111之间,并且,快拆机构12用以将响线机构11能快速地拆装于鼓体10,使得响线机构11分离于鼓体10时能替换多个响线112。
3.如图1b与图1c所示,开关机构13具有一承载本体131、一滑动件132以及一开关件133三部分,承载本体131连接于鼓体10的鼓壳101,滑动件132具有一呈现纵向样态的滑动杆132a以及两个呈现水平样态的滑动把手132b,滑动杆132a连接于响线机构11的响线护框111,而两个滑动把手132b分别位于滑动杆132a的相对两侧,使得滑动杆132a位于两个滑动把手132b之间,其中,滑动件132沿着z轴方向活动组装于承载本体131,使滑动件132能相对于承载本体131而沿着z轴方向进行直线移动,进而响线机构11能同步与滑动件132进行移动,如图所示,当滑动件132活动组装于承载本体131时,两滑动把手132b分别沿着y轴方向而外凸于承载本体131。
4.此外,开关件133沿着x轴方向插入至乘载座的内部,使得开关件133的一部分位于承载本体131的内部而设为一卡榫部133a,而开关件133的剩余部分沿着x轴方向外凸于承载本体131而设为一按压部133b,其中,卡榫部133a能在承载本体131的内部沿着x轴方向自由移动,让卡榫部133a能选择性组卸于滑动件132的滑动杆132a,使得滑动件132能相对于承载本体131进行移动或停止不动,借此,在演奏者使用鼓棒敲击现有小鼓1的过程中,演奏者能沿着x轴方向推动开关件133,让开关件133释放于滑动杆132a来关闭(snare off)响线机构11,使得滑动件132受到地心引力而沿着z轴方向向下移动,让多个响线112呈现松弛状态,或是演奏者握住滑动把手132b而沿着z轴方向向上拉动滑动件132,让开关件133组装于滑动杆132a来开启(snare on)响线机构11,使得多个响线112从松弛状态转变为拉紧状态。
5.然而,由于滑动件132的两个滑动把手132b是分别位于承载本体131于y轴方向的前后两侧,同时开关件133的按压部133b则是位于承载本体131于x轴方向的右侧位置,导致两个滑动把手132b与按压部133b是分别位于承载本体131的不同侧面,进而在演奏者使用鼓棒敲击现有小鼓1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需在承载本体131的不同侧面来操作滑动把手132b或按压部133b,使得演奏者无法方便地开启(snare on)响线机构11或关闭(snare off)响线机构11。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一种改良结构样态的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让演奏者能方便开启(snare on)或关闭(snare off)响线调整装置,使得响线调整装置的响线能快速地在拉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7.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包含:一响线机构以及一开关机构,其中,所述响线机构具有一响线护框以及多个响线,每一个所述响线的两端都连接于所述响线护框。
8.所述响线机构主要由一承载本体、一滑动件、一开关件以及一手动拨杆所构成,其中,所述承载本体连接于一鼓壳,并且,所述承载本体在远离于所述鼓壳的一侧构筑出一基准侧,而所述滑动件连接于所述响线护框,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本体,使得所述滑动件与多个响线能同步相对于所述承载本体进行移动。
9.所述开关件具有一能停止所述滑动件移动的卡榫部以及一驱使所述卡榫部移动的按压部,所述卡榫部位于一卡抵于所述滑动件的阻挡位置,使得所述滑动件受到所述卡榫部阻挡而无法相对于所述承载本体进行移动,而所述卡榫部能从所述阻挡位置移动至一释放于所述滑动件的释放位置,使得所述滑动件能相对于所述承载本体进行移动,然而,所述按压部外凸于所述基准侧。
10.所述手动拨杆具有一连接于所述滑动件的连接部,并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拨杆部与一枢接部,所述拨杆部外凸于所述基准侧,使得所述按压部与拨杆部两者都位于所述承载本体的同一侧,而所述枢接部枢转连接于所述承载本体,使得所述拨杆部能进行摆动以让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滑动件进行移动。
11.于此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本体设有一用以让所述滑动件穿过的滑动穿孔以及一连通于所述滑动穿孔的缺口,所述缺口用以配合进行摆动的所述手动拨杆,使得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能在所述滑动穿孔与缺口之间移动。
12.另外,所述连接部与滑动件之间设有一导轨以及一穿设于所述导轨内部的凸块,所述凸块能在所述拨杆部能进行摆动时而在所述导轨的内部进行移动。
13.再者,所述承载本体在所述缺口的位置设有一导引面,而所述拨杆部朝向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缩而呈现渐缩样态,使得所述拨杆部于面向所述导引面的一侧设有一拨杆导引面,其中,所述响线调整装置以所述基准侧作为分界而形成一放置区域以及一操作区域,所述承载本体、滑动件、开关件的卡榫部、手动拨杆的连接部与手动拨杆的枢接部都位于所述放置区域的内部,而所述开关件的按压部与手动拨杆的拨杆部都位于所述操作区域的内部。
14.此外,所述按压部从所述按压部的中心水平延伸形成一水平中心线,而所述拨杆部从所述拨杆部的中心垂直延伸形成一相交于所述水平中心线的垂直中心线,使得所述水平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两者都位于一相交平面上,进而所述拨杆部由上往下观之,所述拨杆部遮挡于所述按压部。
15.最后,所述承载本体具有一连接于所述鼓壳的固定座、一连接于所述滑动件的活动座以及一同时穿设于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张力调整件,所述张力调整件用以让所述活动座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进行移动,进而调整所述响线的张力,而所述枢接部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手动拨杆进行摆动时能避免所述连接部接触于所述张力调整件。
16.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开关件的按压部与手动拨杆的拨杆部两者都外凸于承载本体的基准侧,使得按压部与手拨杆部两者不仅都位于承载本体的外部,也都位于乘载座的同一侧,借此,演奏者能经由鼓棒来敲击按压部来关闭(snare off)响线调整装置或是敲击拨杆部来开启(snare on)响线调整装置,让响线能快速地在拉紧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17.图1a为现有小鼓的示意图;
18.图1b为图1a中响线机构连接于开关机构的示意图;
19.图1c为图1a中响线机构连接于开关机构的剖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响线调整装置组装于响线小鼓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响线调整装置组装于响线小鼓的分解图;
22.图4为图3中开关机构的分解图;
23.图5a为图3中开关机构的剖视分解图;
24.图5b为枢接块一体成形于活动座的示意图;
25.图6为依据基准侧区分为放置区域与操作区域的示意图;
26.图7为俯视观之拨杆部遮挡于按压部的示意图;
27.图8a为开关件位于阻挡位置的示意图;
28.图8b为开关件从阻挡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29.图8c为手动拨杆带动滑动件进行移动以让开关件移回至阻挡位置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现有小鼓;10-鼓体;101-鼓壳;11-响线机构;111-响线护框;112-响线;12-快拆机构;13-开关机构;131-承载本体;132-滑动件;132a-滑动杆;132b-滑动把手;133-开关件;133a-卡榫部;133b-按压部;2-响线调整装置;20-响线机构;21-响线护框;211-左护框连接部;212-右护框连接部;213-护框延伸部;22-响线;30-快拆机构;40-开关机构;41-承载本体;411-固定座;411a-移动空间;412-活动座;412a-上抵靠面;412b-下抵靠面;412c-第一活动部;412d-第二活动部;412e-螺孔;412f-滑动穿孔;412g-基准侧;412h-缺口;412i-导引面;412j-上狭槽;412k-下狭槽;412l-凹孔;412m-枢接块;413-张力调整件;414-承载弹簧;42-滑动组件;421-滑动件;421a-横向滑动杆;421b-纵向滑动杆;421c-凸块;421d-上凹槽;421e-下凹槽;422-滑动弹簧;43-开关组件;431-开关件;431a-按压部;431b-卡榫部;431b1-第一卡榫穿孔;431b2-第二卡榫穿孔;431c-定位部;432-开关弹簧;433-按钮;44-手动拨杆;441-枢接部;442-连接部;442a-连接板;442b-连接块;442c-导轨;443-拨杆部;443a-拨杆导引面;50-响线小鼓;51-鼓壳;511-上开口;512-下开口;52-上鼓箍;53-下鼓箍;54-鼓耳;60-鼓棒;a1-阻挡位置;a2-释放位置;b1-开启位置;b2-关闭位置;c1-放置区域;c2-操作区域;d1-水平中心线;d2-垂直中心线;e-相交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32.在本图式中,x轴的两侧是指演奏者敲击响线小鼓时的左右两侧,而y轴是指演奏
者敲击响线小鼓时的前后两侧,至于z轴的两侧是演奏者敲击响线小鼓时的上下两侧,进而于本案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词汇,是指演奏者敲击响线小鼓时所面对的方向。
33.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响线小鼓的响线调整装置2运用于一响线小鼓50,并且,响线调整装置2主要由一响线机构20、一快拆机构30以及一开关机构40所构成,如图所示,响线小鼓50具有一呈现中空桶状的鼓壳51,并且,鼓壳51的上、下端两端分别设有一上开口511与一间隔排列于上开口511的下开口512,而上、下开口511、512两者都连通于鼓壳51的内部空间,其中,鼓壳51在上开口511的位置安装有一上鼓箍52,使得上鼓箍52能将一上鼓面(图未示)遮盖于上开口511,而鼓壳51在下开口512的位置安装有一间隔排列于上鼓箍52的下鼓箍53,使得下鼓箍53能将一下鼓面(图未示)遮盖于下开口512,另外,上鼓箍52与下鼓箍53之间设有多个围绕于鼓壳51外围的鼓耳54,而多个鼓耳54用以调整所述上鼓面的张力与所述下鼓面的张力。
34.请参阅图3所示,响线机构20位于响线小鼓50的所述下鼓面下方,并且,响线机构20具有一响线护框21以及多个响线22,响线护框21的左、右两侧设为一左护框连接部211以及一右护框连接部212,并且,响线护框21在左、右护框连接部211、212之间设有一位于所述下鼓面正下方的护框延伸部213,其中,左护框连接部211连接于快拆机构30,而右护框连接部212则连接于开关机构40,每一个响线2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响线护框21响线护框21的左、右护框连接部211、212,使得每一个响线22位于所述下鼓面与护框延伸部213之间,然而,快拆机构30位于响线小鼓50的鼓壳51与左护框连接部211之间,并且,快拆机构30用以将响线机构20能快速地拆装于鼓壳51,使得响线机构20分离于鼓壳51时,旧的多个响线22能卸除于响线护框21,并再将新的多个响线22安装于响线护框21,进而达到替换响线22的目的。
35.请参阅图3、图4与图5a所示,开关机构40位于响线小鼓50的鼓壳51右侧,并且,开关机构40主要由一承载本体41、一滑动组件42、一开关组件43以及一手动拨杆44所构成,于此实施例中,承载本体41具有一固定座411、一活动座412、一张力调整件413以及一承载弹簧414,固定座411连接于鼓壳51,并且,固定座411设有一移动空间411a,而活动座412的上下侧面分别设为一上抵靠面412a以及一下抵靠面412b,并且,活动座412的一部分位于移动空间411a的内部而设为一第一活动部412c,而活动座412的剩余部分则外凸于移动空间411a而设为一第二活动部412d,如图所示,第一活动部412c从上抵靠面412a朝向下抵靠面412b凹陷形成一位于移动空间411a内部的螺孔412e,而第二活动部412d从上抵靠面412a朝向下抵靠面412b凹陷形成一大致平行于螺孔412e的滑动穿孔412f,并且,第二活动部412d在远离于所述鼓壳51的一侧构筑出一同时相邻于上、下抵靠面412a、412b的基准侧412g,如图所示,第二活动部412d从上抵靠面412a朝向基准侧412g的方向凹陷形成一连通于滑动穿孔412f的缺口412h,而第二活动部412d在缺口412h的位置设有一倾斜于上抵靠面412a的导引面412i,其中,第二活动部412d从基准侧412g的不同位置朝向固定座411的方向(x轴方向)贯穿形成一靠近于缺口412h的上狭槽412j以及一远离于缺口412h的下狭槽412k,而上、下狭槽412j、412k两者都连通于滑动穿孔412f,并且,第二活动部412d在上狭槽412j与下狭槽412k之间设有一没有连通于滑动穿孔412f的凹孔412l,如图5a所示,在螺孔412e与滑动穿孔412f之间设有一可拆装于活动座412的枢接块412m,而枢接块412m外凸于上抵靠面
412a,然而,枢接块412m可拆装于活动座412仅方便说明之用,亦即如图5b所示,活动座412能在螺孔412e与滑动穿孔412f之间从上抵靠面412a延伸形成枢接块412m。
36.另外,承载本体41的张力调整件413同时穿设于承载本体41的固定座411与第一活动部412c的螺孔412e,于此实施例中,张力调整件413螺旋嵌合于螺孔412e,使得张力调整件413进行转动时,承载本体41的活动座412能相对固定座411而沿着z轴方向进行移动以调整响线22的张力,如图所示,承载本体41的承载弹簧414套设于张力调整件413,并且,承载弹簧414位于固定座411的移动空间411a内部,而承载弹簧414的两端分别抵触于固定座411与活动座412的第一活动部412c,使得承载弹簧414能沿着z轴方向向下推动活动座412,使得螺孔412e能确实螺旋嵌合于张力调整件413,进而当张力调整件413进行转动而带动活动座412进行移动时,张力调整与活动座412之间能通过承载弹簧414而能减少震动,相对就能避免张力调整件413松动于活动座412。
37.开关机构40的滑动组件42具有一滑动件421以及一滑动弹簧422,滑动件421设有一呈现横向排列的横向滑动杆421a以及一垂直排列于横向滑动杆421a的纵向滑动杆421b,横向滑动杆421a锁固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下端,使得滑动件421整体外观呈现t字型,并且,横向滑动杆421a以滑动的方式组卸于响线护框21的右护框连接部212,其中,纵向滑动杆421b的上端设有一间隔排列于横向滑动杆421a的凸块421c,并且,纵向滑动杆421b位于活动座412的滑动穿孔412f内部,而当纵向滑动杆421b位于滑动穿孔412f的内部时,横向滑动杆421a位于滑动穿孔412f的外部而靠近于承载本体41的下抵靠面412b,如图所示,纵向滑动杆421b从凸块421c朝向横向滑动件421的方向依序凹陷形成一上凹槽421d以及一形状不同于上凹槽421d的下凹槽421e,其中,上凹槽421d面向于活动座412的上狭槽412j,而下凹槽421e则面向于承载本体41的固定座411,使得上凹槽421d位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右侧,而下凹槽421e则位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左侧,另外,滑动弹簧422位于滑动穿孔412f的内部,并且,滑动弹簧422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活动座412的第二活动部412d与滑动件421的纵向滑动杆421b,使得承载弹簧414能沿着z轴方向向下推动滑动件421。
38.开关机构40的开关组件43具有一开关件431以及一开关弹簧432,开关件431具有一按压部431a,并且,开关件431从按压部431a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一卡榫部431b以及一平行排列于卡榫部431b的定位部431c,其中,按压部431a连接一按钮433,而卡准部431b在不同的位置分别贯穿形成一靠近于按压部431a的第一卡榫穿孔431b1以及一远离于按压部431a的第二卡榫穿孔431b2,于此实施例中,卡榫部431b能从承载本体41的下狭槽412k穿入至承载本体41的滑动穿孔412f,使得滑动件421的纵向滑动杆421b能穿过于第一卡榫穿孔431b1,而承载本体41的张力调整件413则能穿过于第二卡榫穿孔431b2,其中,当卡榫部431b穿入于滑动穿孔412f时,开关件431能相对于活动座412而沿着x轴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定位部431c能在承载本体41的上狭槽412j与滑动穿孔412f之间来回移动,同时,按压部431a外凸于承载本体41的基准侧412g而位于承载本体41的右侧,另外,开关弹簧432位于承载本体41的第二活动部412d与按压部431a之间,其中,开关弹簧432的一部分穿入至第二活动部412d的凹孔412l内部,使得开关弹簧432的一端抵触于凹孔412l的端面,而开关弹簧432的另一端则抵触于按压部431a,使得开关弹簧432能沿着x轴方向向右推动开关件431。
39.开关机构40的手动拨杆44位于承载本体41的活动座412上方,并且,手动拨杆44设有一枢接部441、一连接部442以及一拨杆部443,枢接部441枢接于活动座412的枢接块
412m,使得手动拨杆44能相对于活动座412进行摆动,进而手动拨杆44能在一开启位置b1(如图8a所示)与一关闭位置(如图8b所示)之间来回摆动,而连接部442连接于滑动件421的横向滑动杆421a,并且,连接部442位于枢接部441与拨杆部443之间,使得枢接部441与拨杆部443分别位于连接部442的相对两侧,于此实施例中,连接部442侵斜设置于枢接部441,并且,连接部442设有一连接板442a以及一从连接板442a延伸形成的连接块442b,其中,连接板442a位于承载本体41的滑动穿孔412f外部,而连接块442b可位于滑动穿孔412f的内部,并且,连接块442b凹陷形成一导轨422c以让滑动件421的凸块421c穿入,另外,拨杆部443朝向靠近连接部442的方向逐渐缩而呈现渐缩样态,使得拨杆部443的厚度朝向远离近连接部442的方向逐渐增加,进而拨杆部443于面向导引面412i的一侧具有一可设为斜面或弧曲面的拨杆导引面443a。
40.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响线调整装置2以基准侧412g作为分界而形成一放置区域c1以及一位于放置区域c1右侧的操作区域c2,其中,开关件431的按压部431a从按压部431a的中心沿着x轴方向水平延伸形成一位于操作区域c2内的水平中心线d1,而手动拨杆44的拨杆部443从拨杆部443的中心沿着z轴垂直投影出一位于操作区域c2内的垂直中心线d2,而水平中心线d1相交于垂直中心线d2,其中,水平中心线d1与垂直中心线d2两者都位于一相交平面e上,使得按压部431a的中心与拨杆部443的中心都位于相交平面e上,借此,当手动拨杆44位于关闭位置b2时,拨杆部443从俯视观之,拨杆部443会遮挡于按压部431a。
41.请参阅图8a所示,开关组件43的开关弹簧432向右推抵于开关组件43的开关件431,使得开关件431位于一阻挡位置a1而让开关件431的一部分卡榫部431b卡合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下凹槽421e,进而滑动组件42的滑动件421无法相对于承载本体41进行移动,而当开关件431位于阻挡位置a1时,滑动件421的凸块421c外凸于承载本体41的滑动穿孔412f,使得手动拨杆44位于一开启位置b1而拉紧响线机构20的每一个响线22,让每一个响线22呈现拉紧状态,当手动拨杆44位于开启位置b1时,手动拨杆44的连接块442b位于缺口412h的内部,同时手动拨杆44的连接板442a位于滑动穿孔412f的外部,于此实施例中,当手动拨杆44位于开启位置b1时,手动拨杆44的一部分拨杆部443外凸于承载本体41的基准侧412g,使得开关件431的按压部431a与一部分拨杆部443都位于操作区域c2的内部,进而开关件431的按压部431a与一部分拨杆部443都设置在承载本体41的右侧,相对承载本体41、滑动组件42、开关件431的卡榫部431b、开关件431的定位部431c、手动拨杆44的连接部442、手动拨杆44的枢接部441与手动拨杆44的剩余拨杆部443都位于放置区域c1的内部。
42.请参阅图8b所示,演奏者使用一鼓棒60敲击于开关组件43的开关件431,使得开关件431从阻挡位置a1移动向左移动至释放位置a2,进而开关件431的按压部431a驱使开关件431的卡榫部431b进行移动,让卡榫部431b释放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下凹槽421e,同时开关件431的定位部431c从承载本体41的上狭槽412j移动至滑动件421的上凹槽421d内部,一旦当卡榫部431b释放于下凹槽421e时,滑动组件42的滑动弹簧422会向下推动滑动组件42的滑动件421以改变定位部431c与上凹槽421d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而进行移动的滑动件421能带动手动拨杆44从开启位置b1进行顺时针摆动,而连接部442的连接块442b从缺口412h移动至滑动穿孔412f的内部,其中,当上凹槽421d的端面接触定位部431c时,手动拨杆44则摆动至关闭位置b2而让响线机构20的每一个响线22从拉紧状态转变为松弛状态,于此实施例中,在手动拨杆44则摆动至关闭位置b2的过程中,滑动组件42的凸块421c会在手动拨杆
44的导轨422c内部进行移动,另外,当手动拨杆44位于关闭位置b2时,开关件431的按压部431a与整个拨杆部443都位于操作区域c2的内部,同时,承载本体41、滑动组件42、开关件431的卡榫部431b、开关件431的定位部431c、手动拨杆44的连接部442与手动拨杆44的枢接部441都位于放置区域c1的内部。
43.请参阅图8c所示,当演奏者使用鼓棒60敲击响线小鼓50而需要将多个响线22从松弛状态转变为拉紧状态时,演奏者将鼓棒60沿着z轴移动而碰触到手动拨杆44的拨杆导引面443a,接下来,因为手动拨杆44的拨杆部443是呈现渐缩样态的外观造型,使得鼓棒60接触到拨杆导引面443a之后会沿着拨杆导引面443a而靠近于手动拨杆44的连接块442b,进而确保鼓棒60不会脱离于拨杆导引面443a,其中,在鼓棒60沿着拨杆导引面443a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手动拨杆44会从关闭位置b2逆时针摆动至开启位置b1,使得滑动组件42的滑动件421相对于承载本体41而沿着z轴方向向上移动,进而滑动组件42的凸块421c同时在手动拨杆44的导轨422c内部进行移动,于此实施例中,因为手动拨杆44的枢接部441倾斜设置于手动拨杆44的连接部442,使得手动拨杆44摆动至开启位置b1的过程中时能避免连接部442接触到张力调整件413,如图所示,滑动件421继续向上移动,而当纵向滑动杆421b的下凹槽421e对位于开关件431的卡榫部431b时,开关组件43的开关弹簧432会推动开关件431从释放位置a2向右移动至阻挡位置a1,使得开关件431的一部分卡榫部431b卡合于纵向滑动杆421b的下凹槽421e,进而滑动组件42的滑动件421无法相对于承载本体41进行移动。
44.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