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5670发布日期:2022-08-24 11:1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革胡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


背景技术:

2.革胡是指于1958年杨雨森以二胡为基础创制的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其以胡琴蟒皮振动原理发声,通过内、外马将琴弦与蟒皮相连传导震动。在我国革胡大多用于民族交响管弦乐团、室内乐、现代国风音乐。革胡性能良好,音色优美,皮膜振动发声原理使之具有民族胡琴之传统韵味。其音域、定弦与大提琴一致,具有独特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达形式。
3.然而,传统革胡内琴马在不同音区无法提供平稳的音色、音量过度,与蟒皮接触范围基本处于中心位置,在特定频段易引起较大共振。在高噪音舞台演奏环境下因接触范围小,蟒皮受内琴马牵制不足,易与环境噪音形成共振进而引发扩音鸣叫。革胡传统蟒皮有效振动直径约为33cm,根据不同个体皮膜松紧程度,其蟒皮突出共振频段约为95hz至120hz的根音及其泛音列中第二至四个泛音。其中以第二个泛音共振最为明显。
4.革胡传统内马为伞状支架,通过伞柄与外马相连,伞脚以六边发散状居中粘贴于蟒皮内表面,这种传统的革胡内琴马将蟒皮自振动面分隔为六个均等分空间,不符合鼓面泛音振动原理,且六个面基本共享相同的共振敏感范围,不符合革胡大音域的设计。在革胡制作、维修者传统理念中,革胡内马伞脚均以平均六边、三边接触蟒皮,其振动在特定频段易产生较大狼音与共振,使音色过度不平均,同时高低频振动不均所引发的音量、音色、振动反应速度的不均匀,对于革胡演奏与听觉的体验有非正向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以皮膜在不同频段下展现出的不同振动现象为基础,改进内马与蟒皮接触方式,既能保持低音纯净,又能为中高音提供高爆发度的性能。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包括琴身和蟒皮底架以及外马,所述蟒皮固定于琴身底部中空结构的外侧,所述琴身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内马结构,所述内马结构与外马固定连接,所述外马与琴身上琴弦连接固定,所述内马结构的外侧与蟒皮的内侧连接,所述内马结构中包括内马环、内马脚、内马架和内马杆,所述内马杆通过内马脚和内马架的连接固定实现与蟒皮连接,所述内马杆与外马固定。
8.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内马环为中空的环状结构,且所述内马脚设置有三组,每组所述内马脚均等距固定在内马环的外侧壁上,每组所述内马脚的顶端侧壁均固定有两组内马架,每组所述内马架的另一端均与内马杆的底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马的底端贯穿内马杆。
9.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单根所述内马脚上的两组内马架均互相平行。
10.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马与琴身之间设置有琴筒外马出口。
11.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内马杆的底端为悬空状态,且与内马环和蟒皮均不接触。
12.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外马为上大下小的扇形结构,且外马与琴筒外马出口之间设置连接点。
1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内马环的圆心为琴筒外马出口与蟒皮圆心交点处向琴筒外马出口处的延长线方向偏移2.5c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以皮膜在不同频段下展现出的不同振动现象为基础,改进了传统革胡的内马与蟒皮接触方式,针对革胡整体震动突破了中心发散振动的思维,从底层逻辑避免了绝对均分形状所带来的特定频段非正常振动。通过声学改进内琴马,将蟒皮分隔为高、中、低音区共五个不同振动区域,其所覆盖的共振泛音列将由原本一列增至四列,较好覆盖了革胡演奏常用音区,使蟒皮在不同音区振动过度平滑,音色统一,既能保持低音纯净,又能为中高音提供高爆发度的性能。同时,改变了内马结构在琴身中的位置,并增大与蟒皮的接触面积,皮膜不易与环境噪音形成共振,具有更高的舞台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革胡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革胡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马结构与外马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马结构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革胡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
21.其中:1、琴身;2、蟒皮;3、底架;4、外马;5、内马结构;51、内马杆;52、内马架;53、内马脚;54、内马环;6、琴筒外马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1
2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学改进内琴马的革胡,包括琴身1和蟒皮2底架3以及外马4,所述蟒皮2固定于琴身1底部中空结构的外侧,所述琴身1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内马结构5,所述内马结构5与外马4固定连接,所述外马4与琴身1上琴弦连接固定,所述内马结构5的外侧与蟒皮2的内侧连接,所述内马结构5中包括内马环54、内马脚53、内马架52和内马杆51,所述内马杆51通过内马脚53和内马架52的连接固定实现与蟒皮2连接,所述
内马杆51与外马4固定,所述内马结构5在琴身1内为偏心结构;所述内马环54为中空的环状结构,且所述内马脚53设置有三组,每组所述内马脚53均等距固定在内马环54的外侧壁上,每组所述内马脚53的顶端侧壁均固定有两组内马架52,每组所述内马架52的另一端均与内马杆51的底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马4的底端贯穿内马杆51;单根所述内马脚53上的两组内马架52均互相平行,所述外马4与琴身1之间设置有琴筒外马出口6,所述内马杆51的底端为悬空状态,且与内马环54和蟒皮2均不接触,所述外马4为上大下小的扇形结构,且外马4与琴筒外马出口6之间设置连接点。
25.实施例2
26.在与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前提下,本实施例所述内马环54的圆心为琴筒外马出口6与蟒皮2圆心交点处向琴筒外马出口6处的延长线方向偏移2.5cm。
27.本实用新型针对革胡整体震动突破了中心发散振动的思维,从底层逻辑避免了绝对均分形状所带来的特定频段非正常振动。通过声学改进内琴马,将蟒皮2分隔为高、中、低音区共五个不同振动区域,其所覆盖的共振泛音列将由原本一列增至四列,较好覆盖了革胡演奏常用音区,使蟒皮2在不同音区振动过度平滑,音色统一。
28.以皮膜在不同频段下展现出的不同振动现象为基础,改进内马结构5与蟒皮2接触方式,既能保持低音纯净,又能为中高音提供高爆发度的性能。为革胡演奏高、中、低音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与听觉体验,较与现有的结构,改变了内马结构5在琴身1中的位置,并增大与蟒皮2的接触面积,皮膜不易与环境噪音形成共振,具有更高的舞台实用性。
29.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有助于革胡演奏者的实际演奏体验,又能提高乐器发声音色、音量统一度;另一方面更能提升乐器在不同场合环境下使用的可塑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