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409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LED灯具的散热效果主要是通过散热鳍片来实现的,LED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至散热鳍片,通过散热鳍片的布置形成空气对流,以空气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排出,一般的LED灯具散热装置中只有散热鳍片,而通过散热鳍片结构来散热,效果往往不是很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面设置有灯座,所述散热器下面安装了由均匀分布的LED灯管和透明玻璃板所构成的照明装置,所述散热器内部设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中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长方体形状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远离散热鳍片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固定框架两个对角处外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一和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一和电动伸缩杆二分别与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电动伸缩杆一和电动伸缩杆二端部分别与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散热器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两侧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风扇,所述灯座中安装有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照明装置、风扇、电动伸缩杆一和电动伸缩杆二,在所述散热器(6)外表面设置有散热涂层。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为石墨材料构成,所述散热鳍片为立式平行布置。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散热器内部两侧。优选的,所述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散热装置中除了传统技术中用散热鳍片来散热外,而且还安装了电动伸缩杆和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热量,发出相应的信号,信号被信号处理器接受和处理,然后通过调节电动伸缩杆和旋转轴来调节散热鳍片的旋转角度,使空气对流来进行散热,另外还安装了风扇加快散热的速度,整个散热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散热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鳍片式LED灯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6,散热器6上面设置有灯座11,散热器6下面安装了由均匀分布的LED灯管和透明玻璃板所构成的照明装置1,散热器6内部设有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中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长方体形状的散热鳍片3,散热鳍片3的一端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远离散热鳍片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杆,固定框架2两个对角处外侧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一4和电动伸缩杆二7,电动伸缩杆一4和电动伸缩杆二7分别与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电动伸缩杆一4和电动伸缩杆二7端部分别与连杆的端部连接,散热器6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散热器6两侧有通孔8,且通孔8中安装有风扇9,灯座11中安装有信号处理器10,信号处理器10分别电连接温度传感器5、照明装置1、风扇9、电动伸缩杆一4和电动伸缩杆二7,散热鳍片6为石墨材料构成,散热鳍片6为立式平行布置,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散热器6内部两侧,该散热装置中除了传统技术中用散热鳍片3来散热外,而且还安装了电动伸缩杆和温度传感器5,根据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照明装置1中产生的热量,发出相应的信号,信号被信号处理器接受和处理,然后通过调节电动伸缩杆和旋转轴来调节散热鳍片的旋转角度,使空气对流来进行散热,另外还安装了风扇9加快散热的速度,整个散热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散热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散热涂层的组成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50重量份,加入650-份水中,加入0.05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0℃下水解1小时,升温至7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2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2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2%的碳纳米管、10%的镍铝合金粉、2%的银粉、20%的氮化镓和67.9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所述的助剂为湿润剂迪高270聚醚硅氧烷。实施例2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80重量份,加入950份水中,加入0.4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5℃下水解5小时,升温至9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2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8重量份和乙酸乙酯22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反应3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90℃,加入12份硅酸乙酯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2%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1.8%的银粉、20%的氮化镓和4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4重量份所述的助剂包括0.2重量份湿润剂、1重量份分散剂、2.8重量份成膜助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实施例3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5重量份,加入800份水中,加入0.2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2℃下水解2小时,升温至8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5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5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6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5℃脱水缩合反应2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5℃,加入5份硅酸乙酯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1%的碳纳米管、20%的镍铝合金粉、1%的银粉、15%的氮化镓和63.9%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包括0.2重量份湿润剂、0.3重量份分散剂、1重量份成膜助剂、0.1重量份消泡剂、0.4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实施例4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50重量份,加入950份水中,加入0.05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0℃下水解1小时,升温至9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2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5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5%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0.55%的银粉、10%的氮化镓和59.4%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0.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05湿润剂、0.15成膜助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实施例5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0重量份,加入700份水中,加入0.1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1℃下水解2小时,升温至75℃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8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4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5℃脱水缩合反应2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5℃,加入6份硅酸乙酯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15%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0.5%的银粉、5%的氮化镓和64.35%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4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包括0.1重量份湿润剂、0.2重量份分散剂、2重量份成膜助剂、0.3重量份消泡剂和1.4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所述防腐填料为磷酸锌。实施例6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70重量份,加入800份水中,加入0.3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3℃下水解3小时,升温至8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3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4重量份和乙酸乙酯20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2%的碳纳米管、25%的镍铝合金粉、1%的银粉、16%的氮化镓和57.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0.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1重量份湿润剂、0.1重量份分散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的混合物。实施例7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0重量份,加入750份水中,加入0.2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2℃下水解3小时,升温至75℃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3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8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反应3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90℃,加入12份硅酸乙酯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2%的碳纳米管、28%的镍铝合金粉、0.8%的银粉、15%的氮化镓和56.1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其中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2重量份湿润剂、0.1重量份分散剂、1重量份成膜助剂、0.2重量份消泡剂和0.5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其中6重量份所述防腐填料包括2重量份磷酸锌、1重量份改性磷酸锌和3重量份钼酸锌的混合物。通过以下试验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散热涂层的散热性能:取8块铝基板分别标注,板1、板2、板3、板4、板5、板6、板7、板8;其中板1未涂散热涂层,板2-8表面分别依次涂本发明实施例1-7中的散热涂层,固化后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将板1至板8放置于加热板上,依次调整温度50℃、80℃、100℃、150℃、200℃、250℃,300℃,每次调温后,平衡60分钟再继续加热至下一温度,利用测温仪记录温度,结果如表1所示,室温25℃。表1初始温度℃5080100150200250300板1平衡60分钟后386578121155198243板2平衡60分钟后26505883110160201板3平衡60分钟后22485680105149190板4平衡60分钟后23455581103148188板5平衡60分钟后2041487698130175板6平衡60分钟后2142497799132176板7平衡60分钟后23495280100135185板8平衡60分钟后24475481103141188从表1中可以清楚表明涂有本发明散热涂层的铝基板温度均远低于未涂散热涂层的铝基板,说明本发明散热涂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本发明散热涂层组合、配比合理,散热效果好;本发明散热涂层配方中散热填料的组成配比合理,有效果增加了形成的膜层的散热面积,从而使本发明散热涂层的散热效果明显提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