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打瞌睡多功能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0192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防打瞌睡多功能台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打瞌睡多功能台灯。



背景技术:

人们在晚上使用台灯照明进行办公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非常的困倦,喜欢打瞌睡,但目前市场上的台灯功能单一,常常没有任何提醒,要么没有效率的奋战了一晚上,要么趴着睡着了,一不小心还会着凉导致感冒发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公告号为 CN 20264737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护眼防近视台灯,包括 处理器、红外传感器、提醒器、计时器、LED 灯,所 述红外传感器、所述提醒器、所述计时器、所述 LED 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提醒声提醒台灯使用者调整坐姿, 使得眼睛与书本的保持足够距离,也可以防止使用者在灯下打瞌睡。但是此实用新型存在以下缺陷:现在人们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一般都喜欢坐有靠背的椅子,当人们感到困倦了,往往喜欢靠在靠背上休息,一不小心就睡着了,此时红外感应器并不能感应到人们向后靠的位置,从而没办法对人进行提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前后感应人体位置,避免人们打瞌睡的多功能台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打瞌睡多功能台灯,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台灯本体,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的第一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的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铰接并能固定在第一伸缩杆上,第二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角度感应模块,第二伸缩杆内设置有延时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的角度感应模块、延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提醒模块与设置在底座的电源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的角度感应模块的角度感应范围设置为+30°—-30°(正表示前,负表示后)。

其中,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电风扇、音乐播放装置,电源模块为电风扇和音乐播放装置提供电源。

其中,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储物盒。

其中,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时钟,所述的时钟外表面上设置有荧光器。

其中,所述的电源模块为市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通过角度感应模块感应人体前后倾倒的角度并通过提醒模块进行提醒,从而避免人们向前或者向后打瞌睡,同时也有利于纠正人们工作和学习时的坐姿;第二、底座上设置的电风扇、音乐播放装置、储物盒、时钟能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轻松和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台灯本体;3、第一伸缩杆;4、第二伸缩杆;5、角度感应模块;6、延时模块;7、信号发射模块;8、信号接收模块;9、处理模块;10、控制模块;11、提醒模块;12、电源模块;13、电风扇;14、音乐播放装置;15、储物盒;16、时钟;17、荧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打瞌睡多功能台灯,包括底座1、连接在底座1上的台灯本体2,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杆3,第一伸缩杆3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杆4,第二伸缩杆4和第一伸缩杆3铰接并能固定在第一伸缩杆3上,第二伸缩杆4的顶端设置有角度感应模块5,第二伸缩杆4内设置有延时模块6和信号发射模块7,底座1内设置有信号接收模块8、处理模块9、控制模块10和提醒模块11,角度感应模块5、延时模块6、信号发射模块7、信号接收模块8、处理模块9、控制模块10和提醒模块11与设置在底座1的电源模块12电连接,电源模块12为市电。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台灯放置在桌面上使用,人体坐在桌子前,通过第一伸缩杆3和第二伸缩杆4调节角度感应模块5的位置,使得角度感应模块5处于人头顶的正中央并与人头顶的距离在20cm左右,角度感应模块5的角度感应范围设置为+30°—-30°(正表示前,负表示后),也就是说感应线的感应范围在60°之间,人坐在椅子上时感应线不会感应到人体,当人打瞌睡向前或者向后倾倒时,人体头部或者身体接触到感应线,角度感应模块5启动,如图2所示,延时模块6的延时时间设置为5秒以上,当感应时间超过5秒时,信号发射模块7开始发射感应信号,信号接收模块8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把感应信号传送给处理模块9,处理模块9对感应信号做综合的处理,得出相应的指令信息信号,控制模块10根据指令信息信号控制提醒模块11的工作,从而提醒人们,避免人们工作和学习时打瞌睡。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还设置有电风扇13、音乐播放装置14,电源模块12为电风扇13和音乐播放装置14提供电源,底座1上还设置有储物盒15和时钟16,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轻松和便利,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时钟16外表面上设置有荧光器17,起到装饰的作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但是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