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14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灯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灯管,属于灯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T5灯管结构及缺点:

(1)底部为灯管支架,驱动电源一般放置于此处,材质不透明。

缺点:支架两侧不发光,发光面较小,存在灯光暗区;

(2)传统的灯管,其电源和灯板部分是分开的。

缺点:组装时电源和灯板需要焊线连接,生产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化灯管,它不仅能够改善其两侧发光效果,消除两侧暗区,而且能够增加发光面积,使光线更加柔和。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灯管,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灯壳和发光源;其中,

所述灯壳的底端设置有发光源容置区域,所述发光源容置于发光源容置区域;

所述灯壳除发光源容置区域外的剩余部分为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主要由左侧透光壁、上部透光壁和右侧透光壁围成。

进一步,所述左侧透光壁为平面壁;和/或所述右侧透光壁为平面壁;和/或所述上部透光壁为大半圆柱环结构。

进一步为了方便组装生产,提高生产效果,并合理布局发光区域,所述发光源为LED灯板和驱动电源制成一体的集成体。

进一步,所述发光源为扁平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发光源容置区域设置有一扁平状的通槽,所述发光源插入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所述本体还具有两个堵头,其中一个堵头安装在灯壳的一端,另外一个堵头安装在灯壳的另一端,两个堵头分别与发光源相连。

进一步,所述本体的高度范围为2cm~6cm;和/或所述本体的宽度范围为2cm-6cm;和/或所述本体的长度范围为10cm~300c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区域主要由左侧透光壁、上部透光壁和右侧透光壁围成,从而可以使发光源发出的光由左侧透光壁、上部透光壁和右侧透光壁三面发出,从而使其能够改善其两侧发光效果,消除两侧暗区,增加发光面积,使光线更加柔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源采用的是LED灯板和驱动电源制成一体的集成体,使其组装方便,生产效率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布局发光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一体化灯管,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灯壳1和发光源2;其中,

所述灯壳1的底端设置有发光源容置区域,所述发光源2容置于发光源容置区域;

所述灯壳1除发光源容置区域外的剩余部分为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主要由左侧透光壁11、上部透光壁12和右侧透光壁13围成。

如图2所示,所述左侧透光壁11为平面壁;和/或所述右侧透光壁13为平面壁;和/或所述上部透光壁12为大半圆柱环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源2为LED灯板和驱动电源制成一体的集成体。

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源2为扁平状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源容置区域设置有一扁平状的通槽14,所述发光源2插入所述通槽14内。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还具有两个堵头3,其中一个堵头3安装在灯壳1的一端,另外一个堵头3安装在灯壳1的另一端,两个堵头3分别与发光源2相连。

如图1、2所示,所述本体的高度范围为2cm~6cm;和/或所述本体的宽度范围为2cm-6cm;和/或所述本体的长度范围为10cm~300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透光区域主要由左侧透光壁11、上部透光壁12和右侧透光壁13围成,从而可以使发光源2发出的光由左侧透光壁11、上部透光壁12和右侧透光壁13三面发出,从而使其能够改善其两侧发光效果,消除两侧暗区,增加发光面积,使光线更加柔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源2采用的是LED灯板和驱动电源制成一体的集成体,使其组装方便,生产效率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布局发光区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