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特别是指一种双效散热型照明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灯具上,例如:集鱼灯、舞台灯或探照灯等,皆使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导致在运作时会产生高热,因此必须搭配良好的散热。
惟,现有此类照明灯具除了发光二极管会产生高热,做为控制用的控制电路板上所搭载的多数电子组件也会有热的生成,导致现有照明灯具即使发散来自于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但却无法有效的以同一散热风扇来发散控制电路板上的热,影响照明灯具的整体散热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习知缺失的发明创造,乃为本案发明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效散热型照明灯,藉由风扇的进、出风分别对应于灯壳的进、出气孔,以能以同一风扇所产生的强制进气气流和强制出气气流分别发散控制电路板和发光模块的热,从而以最低成本达到双效散热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双效散热型照明灯,包括:一灯壳,开设有多数进气孔和多数出气孔;一散热模块,包含设置于该灯壳内且具有多数鳍片的一散热体,任相邻二该鳍片之间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一进气侧和对应该多数出气孔配置的至少一出气侧;一发光模块,贴设于该散热体;一风扇,设置于该灯壳内且具有一进风部和朝该多数进气侧的出风一出风部;以及一控制电路板,设置于该灯壳内且具有面向该进风部裸露的一待散热面,每一该进气孔皆横跨该待散热面与该进风部。
优选地,上述每一进气孔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端,上述待散热面和进风部皆位于每一进气孔的该两端之间。
优选地,上述每一进气孔之两端的其中一端齐平于上述待散热面。
优选地,上述待散热面与进风部彼此间隔相邻而形成一气流信道,该气流信道与上述多数进气孔彼此直线连通。
优选地,上述散热体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上述多数鳍片设置于该第一面,上述发光模块贴设于该第二面,该第二面为一平面。
优选地,上述散热模块更包含一均温板,该均温板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导热面,上述散热体贴接于该二导热面的其中之一导热面,上述发光模块贴接于该二导热面的其中另一导热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更包括彼此位于同一直线的二镜片,上述灯壳还开设有一照明孔,上述发光模块朝该照明孔出光,该二镜片设置于灯壳内的发光模块与照明孔之间且皆面向该照明孔。
优选地,上述二镜片的其中之一镜片为一滤光镜片,该滤光镜片可组卸地对应上述照明孔位置组装于上述灯壳内。
优选地,上述二镜片的其中之一镜片为一强化玻璃镜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更包括一固定结构,上述散热模块、上述发光模块、上述风扇和上述控制电路板皆经由该固定结构固定于上述灯壳内,该灯壳包含具有一开口的一壳本体和对应该开口位置可组卸地盖合于该壳本体的一外盖,上述二镜片的其中之一镜片被夹置定位于该外盖与该固定结构之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更包括彼此位于同一直线的一聚光镜和一镜片,上述灯壳还开设有一照明孔,上述发光模块朝该照明孔出光,该镜片设置于灯壳内的发光模块与照明孔之间且面向该照明孔,该聚光镜可组卸地对应该照明孔位置组装于灯壳且朝远离该照明孔方向凸出。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更包括一固定结构和一组卸结构,上述散热模块、上述发光模块、上述风扇和上述控制电路板皆经由该固定结构固定于灯壳内,该组卸结构可组卸地固定于该固定结构上,上述聚光镜具有一环绕凸缘,该环绕凸缘被夹置定位于该组卸结构与该固定结构之间。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能以同一风扇所产生的强制进气气流和强制出气气流分别发散控制电路板和发光模块的热,从而以最低成本达到双效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00、100a…照明灯
1…灯壳
11…壳本体
111…进气孔
112…出气孔
113…开口
114…灯头
115…固接柱
12、12a…外盖
121…照明孔
122…第一固接孔
2…固定结构
21…第一固定板
22…第二固定板
23…第三固定板
24、24a…框架
241…第二固接孔
25…防水垫
26…盖板
3…发光模块
31…光板
32…LED组
4…散热模块
41…散热体
41a…第一面
41b…第二面
411…鳍片
4111…进气侧
4112…出气侧
42…均温板
421…导热面
5…风扇
51…进风部
52…出风部
6…控制电路板
61…待散热面
7、7a…镜片组
71、72、74…镜片
73…聚光镜
731…环绕凸缘
8…组卸结构
81…组装板
811…第三固接孔
82…第二防水垫圈
C…气流通道
R…第一防水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效散热型照明灯,例如:集鱼灯、舞台灯或探照灯等,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至图7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灯100包括:一灯壳1、一发光模块3、一散热模块4、一风扇5以及一控制电路板6,较佳还包括一固定结构2和一镜片组7。
灯壳1开设有多数进气孔111和多数出气孔112,这些进气孔111系可环绕分布于灯壳1的一高度位置,这些出气孔112则可环绕分布于灯壳1的另一高度位置。
散热模块4包含一散热体41,较佳还包含一均温板42,散热体41和均温板42皆设置于灯壳1内。散热体4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41a和一第二面41b,第二面41b系为一平面,至于第一面41a则设置有彼此间隔相邻的多数鳍片411,使任相邻二鳍片411之间皆具有彼此连通的至少一进气侧4111和至少一出气侧4112,具体而言,任相邻二鳍片411之间系具有一个进气侧4111和两个出气侧4112,且出气侧4112系对应出气孔112配置(见图4),以在出气时不受阻碍,以保证出气顺畅,因此具有较佳的发光模块散热效果。
发光模块3包含一光板31以及电性配设于光板31上的一LED组32,LED组32则包含至少一LED组件(图中未示)。在附图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发光模块3系贴接于散热体41呈平面状的第二面41b,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均温板42(具有彼此相对的二导热面421)系设置于发光模块3与第二面41b之间,使散热体41的第二面41b贴接于二导热面421的其中之一,并使发光模块3贴接于二导热面421的其中另一,因此,发光模块3所产生的热将能经由均温板42传递给散热体41。
风扇5设置于灯壳1内的中段位置,至于前述的发光模块3和散热模块4则设置于灯壳1内的上部位置。风扇5具有一进风部51和一出风部52,且出风部52系朝散热体41的多数进气侧4111的出风,并利用散热体41之第一面41a的导引,使经由进气侧4111吹入任相邻二鳍片411之间的风能够转而朝二出气侧4112输出,进而顺势经由出气孔112排出灯壳1之外。
做为控制等用途的控制电路板6则设置于灯壳1内的底部位置,使风扇5位于上部位置与下部位置之间。控制电路板6具有一待散热面61和相对于待散热面61的另一面(未标示组件符号),于控制电路板6的另一面则电性配置有多数电子组件(未标示组件符号)。其中,待散热面61系面向风扇5的进风部51裸露,亦即在待散热面61与进风部51之间没有任何阻隔。
如图4所示,特别的是,前述每一进气孔111(具有彼此相对的两端)皆横跨待散热面61与进风部51,使待散热面61和进风部51皆位于每一进气孔111的两端之间,较佳而言,每一进气孔111的其中一端皆齐平于待散热面61,且待散热面61与进风部51彼此间隔相邻而形成一气流通道C(见图4),气流通道C则与多数进气孔111彼此直线连通,使经由进气孔111进入灯壳1的风适能顺势流过待散热面61而带走控制电路板6上的热,也就是能让流过待散热面61的风不会受到阻碍,而且又是直接流过待散热面61,因此在气流通道C内会形成较强劲的带热气流而具有较佳的控制电路板散热效果。
换言之,藉由风扇5进风时所产生的强制进气气流,即能带走控制电路板6所产生的热;再藉由同一风扇5出风时所产生的强制出气气流,即能带走发光模块3所产生的热,因此具有双效散热的效果。当然,欲达到本实用新型如前所述的较佳发光模块散热效果和较佳控制电路板散热效果,还必须符合分别如前所述的各种条件。
镜片组7设置于灯壳1内的上部位置且包含彼此位在同一直在线的二镜片71、72。具体而言,灯壳1的一端开设有一照明孔121,另一端则设置有一灯头114,发光模块3系朝照明孔121出光,镜片组7则设置于发光模块3与照明孔121之间,且二镜片71、72皆面向照明孔121,使发光模块3所照射的光线能够先通过二镜片71、72的作用,再从照明孔121朝外射出。
当本实用新型照明灯100被设置于渔船上,以做为从水面上朝海里照射光线而诱引鱼群聚集的集鱼灯时,二镜片71、72的其中之一系可为一滤光镜片或一强化玻璃镜片。就滤光镜片而言,滤光镜片系可组卸地对应照明孔121位置组装于灯壳1内,因此,藉由换装不同的滤光镜片,就能滤出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进而诱引不同种类的鱼群聚集。就强化玻璃镜片而言,则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可用来保护发光模块3或可用来保护滤光镜片,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此外,灯壳1较佳系包含一壳本体11和一外盖12。其中,壳本体11的一端具有一开口113,另一端设置有前述灯头114;外盖12开设有前述照明孔121,且外盖12系能对应开口113位置可组卸地盖合于壳本体11。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4所示,藉由将固接组件(图中未示)固接于外盖12的第一固接孔122与壳本体1内的固接柱115之间,以在固接组件固接时,使外盖12组装于壳本体11;并在卸下固接组件时,使外盖12自壳本体11分离。
前述发光模块3、散热模块4、风扇5、控制电路板6和镜片组7系皆经由固定结构2固定于灯壳1内。固定结构包含各具开孔(未标示组件符号,用以出光或通气)的一第一固定板21、一第二固定板22、一第三固定板23、一框架24、一防水垫25以及一盖板26,且各开孔皆与照明孔121位在同一直在线。其中,第一固定板21用以固定风扇5,第二、三固定板22、23用以分别夹置于第一、二面41a、41b而固定散热体41,盖板26用以定位发光模块3,防水垫25用以套接于镜片(例如图中的镜片71)的周缘,框架24则连接第三固定板23而用以定位防水垫25和盖板26以及还用以将均温板42定位于散热体41的第二面41b上。
滤光镜片(例如图中的镜片72)则被夹置定位于外盖12与框架24之间,因此,可藉由卸下外盖12而更换其它滤光镜片。较佳的情况是,在外盖12的底面与滤光镜片(例如图中的镜片72)的顶面周缘之间,还可增设一第一防水垫圈R,以提升防水效果。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照明灯100a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照明灯100相同,差异仅在外盖12a、框架24a和镜片组7a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并另外增设一组卸结构8。
第一实施例的外盖12所开设的照明孔121形状系对应于二镜片71、72,第二实施例的外盖12a所开设的照明孔121a的形状则对应于组卸结构8。
镜片组7a包含彼此位在同一直在线的一聚光镜73和一镜片74。防水垫25套接于镜片74的周缘并被框架24a所定位,且镜片74设置于发光模块3与照明孔121a之间且面向照明孔121a;聚光镜73则可组卸地对应照明孔121a位置组装于灯壳1内,并朝远离照明孔121a方向凸出于灯壳1之外,又聚光镜73的底部系具有一环绕凸缘731。
组卸结构8包含一组装板81,较佳还包含一第二防水垫圈82。组装板81开设有一开孔(未标示组件符号),以供聚光镜73的凸出部分通过,且聚光镜73的环绕凸缘731系被夹置定位于组装板81与框架24a之间。
组装板81系能对应照明孔121a位置可组卸地组装于框架24a上。具体而言,藉由将固接组件(图中未示)固接于组装板81的第三固接孔811与框架24a的第二固接孔241之间,以在固接组件固接时,使组装板81组装于框架24a上;并在卸下固接组件时,使组装板81自框架24a分离。如此,以具有更换聚光镜73的效果,进而因为聚光而将光线照射到更深远的海水里。
至于第二防水垫圈82则套接于聚光镜73的环绕凸缘731,并使第二防水垫圈82位于组装板81、环绕凸缘731与镜片74之间而更具防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系具有以下功效:藉由风扇5的出风部52正对于散热体41进气侧4111,且二出气侧4112又正对于灯壳1的出气孔112,再加上控制电路板6的待散热面61系面向风扇5的进风部51裸露(待散热面61正对于进风部51),且进风部51与待散热面61之间形成气流信道C,气流信道C又与灯壳1的进气孔111直线连通,因此,能以同一风扇5所产生的强制进气气流和强制出气气流分别发散控制电路板6和发光模块3的热,从而达到以最低成本进行双效散热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系还具有其它功效:藉由流过待散热面61的风系为顺势流过而不会受到阻碍,且又是直接流过待散热面61,因此在气流通道C内会形成较强劲的带热气流而具有较佳的控制电路板散热效果。藉由可依需要更换相应的滤光镜片,以能滤出特定波长范围的光,进而诱引不同种类的鱼群聚集而利于补捞。藉由可更换为强化玻璃镜片,以具有保护作用。藉由可换装聚光镜73,以能将光线照射到更深远的海水里。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保护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专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