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38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式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具体地说是一种反射式LED透镜。



背景技术:

背光光源在传统液晶显示器(LCD)以及大型广告板中有大量的应用。而传统的冷阴极管(CCFL)背光源已经逐渐被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源所取代。而最初的背光源利用背面雕花处理的导光板实现,其光源(线光源的CCFL或点光源的LED)从导光板侧面将光导入,此种方式由于导光板技术的限制,光照效率不高。而直下式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则有效提高了光照效率问题。LED属于有限角度光束的点光源,直下式LED背光源需要数百甚至上千白色或三基色LED排列而形成面光源,形成一个大面积平面进行照明,因而所需LED颗粒过多造成成本过高。

将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是 LED 背光源的关键技术。光源均匀度和混光高度是背光源两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对于光均匀性的改进是制约LED直下式背光源的重要因素。LED背光源中基于LED阵列的面光源,均匀度与LED光强分布密切有关。当没有安装透镜时,LED光强分布接近朗伯特分布。当利用传统的半球型透镜作为LED背光源,会改变LED的光强分布,减少光束角度,使得光线更集中在 LED 中轴线附近。不管采用哪一种 LED 封装方式,将其用于直下式LCD的背光源时,都会由于光强分布过于集中而使得光线集中在中轴线附近,使得背光源难以得到高均匀度。而且反射角度不大,难以获得较大的投射距离和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射式LED透镜,具有较大的投射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射式LED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入光面和出射面,出射面为透镜本体的侧面,入光面设置在透镜本体的底面,该入光面向透镜本体凹陷形成光源安装腔,透镜本体上设有反射结构,该反射结构包括两个反射面,该两个反射侧面的底面相互连接,两个反射侧面的上端相互远离,使得两个反射侧面形成“V”型反射腔,两个反射侧面朝向透镜本体的外侧弧形倾斜延伸设置,两个反射侧面底部的连接点位于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透镜本体内下部位于入光面两侧还设有向上倾斜的下反射面。

所述下反射面的上端延伸至光源安装腔的上方。

所述下反射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所述光源安装腔的顶面还设有朝向反射面凸起的空腔。

所述反射面的表面上还设有凸起的锥形点。

所述透镜本体的底面设有支撑引脚。

所述透镜本体内设有位于出射面所在侧的折射凸台。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反射面,具有较大的投射角度,应用于液晶显示屏当中,可以获取大角度的反射光线,获得更加均匀的辉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线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反射式LED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所述透镜本体1具有入光面7和出射面4,出射面4为透镜本体1的侧面,入光面7设置在透镜本体1的底面,该入光面7向透镜本体凹陷形成光源安装腔8,透镜本体1上设有反射结构,该反射结构包括两个反射面2,该两个反射侧面的底面相互连接,两个反射侧面的上端相互远离,使得两个反射侧面形成“V”型反射腔,两个反射侧面朝向透镜本体的外侧弧形倾斜延伸设置,两个反射侧面底部的连接点位于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透镜本体1内下部位于入光面7两侧还设有向上倾斜的下反射面6。通过下反射面6和反射结构中的两个反射面2的配合,可以使光线以更大的角度反射出去,从而得到更大的投射距离。

所述下反射面的上端延伸至光源安装腔的上方。

所述下反射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由透镜本体的中心朝向其侧面倾斜延伸设置,入光面射出的光线先射到下反射面进行反射。

所述光源安装腔8的顶面还设有朝向反射面凸起的空腔9。一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到该空腔中会进行散射和被吸收。

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反射面2的表面上还设有凸起的锥形点3。利用该锥形点,接收到光线后会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射,从而配合反射面上的平整表面的反射,得到不同的更大角度的反射光线。

所述透镜本体1的底面设有支撑引脚10,便于安装。

所述透镜本体1内设有位于出射面4所在侧的折射凸台5,光线经过该折射凸台时再次被折射,然后从出射面射出。

本实用新型中,如附图2所示,光源安装腔中的光源产生光线,大部分光线射到下反射面上被反射,然后射到反射结构中的反射面,一部分光线直接经反射面的表面反射到出射面向外射出,一部分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锥形点被反射,从而得到更大角度的投射,能够在屏幕上获得更加均匀的辉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