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由镓(Ga)与砷(As)、磷(P)、氮(N)、铟(In)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发光二极管属于半导体元件,作为一种高效的发光源,具有环保、省电、寿命长等诸多特点,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电源指示灯、家庭照明、电子看板等照明产品。LED发光二极管在工作发光时,往往会产生热量,为保证其正常运行,会在其发光位置设置有散热装置进行散热。
现有的散热装置均采有圆柱形的散热体,散热面积有限,散热效果不好,影响发光二极管的稳定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散热面积、具有双重散热效果的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包括LED灯珠、透镜、引线脚,还包括设置于LED灯珠下方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所述第一散热体临近所述LED灯珠,所述引线脚贯通所述第一散热体的两侧引出,所述第一散热体为圆形,其外圆端面轴向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体包括基部和片部,所述基部为圆形,贴覆于所述第一散热体远离LED灯珠,所述片部在基部另一侧面并贯通该侧面的多个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体的散热片延伸方向与第二散热体的片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的,所述基部的外径小于第一散热体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体的散热片为绕着第一散热体中心轴环形阵列且呈向外辐射的鳍状结构,将所述第一散热体的侧壁形成多个导热壁。
优选的,所述片部为沿第二散热体侧面向外辐射的鳍状结构,将所述第二散热体的下侧面形成多个导热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为铝制件或陶瓷件。
优选的,所述导热壁的侧面为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曲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对LED发光二极管起到了双重撒热的作用,增加的散热面积,散热性能更好;
二、第一散热体的散热片轴向设置,第二散热体的散热片径向设置,实现均匀散热,加强散热能力,延长LED发光二极管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包括LED灯珠1、透镜2、引线脚3和散热装置4。LED灯珠由支架支撑的晶片组成,光线大部分从晶片表面发出,所述支架的结构第一层是铁,第二层镀铜,导电性好,散热快;第三层镀镍,防氧化;第四层镀银,反光性好,易焊线。
所述散热装置4设置于LED灯珠1下方用于对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散热体41和第二散热体42。所述第一散热体41临近所述LED灯珠1,所述引线脚3从透镜2贯通所述第一散热体41的两侧引出。
所述第一散热体41为圆形,其外圆端面轴向设有多个散热片43,该散热片43为绕着第一散热体41中心轴环形阵列且呈向外辐射的鳍状结构,将所述第一散热体41的侧壁形成多个导热壁44。
所述第二散热体42包括基部421和片部422,所述基部421为圆形,贴覆于所述第一散热体41远离LED灯珠1。所述片部422在基部421的另一侧面即远离第一散热体41的一侧面,所述片部422为设置在该侧面的多个散热片43,该散热片43纵向贯通该侧面。所述片部422为沿第二散热体42侧面向外辐射的鳍状结构,将所述第二散热体42的下侧面形成多个导热壁44。
所述导热壁44的侧面为具有内凹或外凸的曲面,优选为两个侧面都为曲面,由此增加散热面积。
所述第一散热体41的散热片43延伸方向与第二散热体42的片部422的延伸方向垂直。两者形成双重散热的效果,垂直交错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421的外径小于第一散热体41的外径。
所述第一散热体41和第二散热体42为铝制件或陶瓷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散热LED发光二极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第一散热体和第二散热体对LED发光二极管起到了双重撒热的作用,增加的散热面积,散热性能更好;
二、第一散热体的散热片轴向设置,第二散热体的散热片径向设置,实现均匀散热,加强散热能力,延长LED发光二极管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