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感应调光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390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自动感应调光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动感应调光台灯。



背景技术:

在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需要用到台灯来辅助照明。但是台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进行光线强度的调整,调整时需要手动的进行,常常在使用时,手也会在忙其他事情,造成调整上的不便。另外,时间不同需要调整的频率也不同,如此,给使用上也造成一定的麻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自动感应调光台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调光台灯,可以感应外界光线强度,进行自动调整光照,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感应调光台灯,包括底座、支撑杆、灯罩和照明灯,其中,所述底座内设有微处理器和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底座上设有手动调光旋钮、设于手动调光旋钮上的锁定按键、定时按键、充电指示灯、触摸开关、所述底座一侧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底座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垫,所述支撑杆为弯折可调节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灯罩设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照明灯装设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灯罩靠近支撑杆的位置上设有光强度感应器,所述光强度感应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手动调光旋钮、锁定按键、定时按键和照明灯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充电指示灯和充电插口电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照明灯为LED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时按键设有整点定时按键和半点定时按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插口为正反两插的USB插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防滑垫对称分散设于底座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光台灯,包括底座、支撑杆、灯罩和照明灯,底座设有微处理器、蓄电池、手动调光旋钮、锁定按键、定时按键、充电指示灯、触摸开关、充电插口和多个防滑垫,支撑杆固定于底座上且弯折可调节,灯罩设于支撑杆的顶部,照明灯装设于灯罩内,灯罩靠近支撑杆的位置上设有光强度感应器,首次使用时,通过充电插口给蓄电池充好电然后通过触摸开关打开照明灯,利用手动调光旋钮调整光线强度,再按下锁定按键保存光强度信息至微处理器,再次使用台灯时,光强度感应器自动感应光线强度并传递给微处理器对照明灯做对应的调整,使其与保存的光强度信息相对应,达到自动调节,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调光台灯,包括底座1、支撑杆2、灯罩3和照明灯4。

其中,所述底座1内设有微处理器5和与所述微处理器5连接的蓄电池6,所述底座1上设有手动调光旋钮7、设于手动调光旋钮7上的锁定按键8、定时按键9、充电指示灯10、触摸开关11。其中,所述定时按键9设有整点定时按键91和半点定时按键92,用于设定整点或半点的定时。

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充电插口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口12为正反两插的USB插接口,与所述蓄电池6电性连接,用于给所述蓄电池6充电,以使蓄电池6给微处理器5供电。所述充电指示灯10也与所述蓄电池6电性连接,用于显示蓄电池6的充电情况。

所述底座1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垫13,在此,多个防滑垫13对称分散设于底座1下表面,防止使用时的滑动,提高使用稳定性。所述支撑杆2为弯折可调节杆,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弯折度的调节。所述支撑杆2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灯罩3设于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所述照明灯4装设于所述灯罩3内,优选的,所述照明灯4为LED灯。

所述灯罩3靠近支撑杆2的位置上设有光强度感应器14,所述光强度感应器14与所述微处理器5电性连接。所述光强度感应器14用于自动感应环境光线强度并传递给微处理5。

所述微处理器5与所述手动调光旋钮7和锁定按键8电性连接,用于储存手动调光旋钮7和锁定按键8调节锁定的光线强度信息,同时所述微处理器5也与定时按键9和照明灯4电性连接,用于时间定时设置和光线强度的自动调节。

因此,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光台灯,首次使用时,通过充电插口12给蓄电池6充好电然后通过触摸开关11打开照明灯4,利用手动调光旋钮7调整光线强度,再按下锁定按键8保存光强度信息至微处理器5,再次使用台灯时,光强度感应器14自动感应光线强度并传递给微处理器5对照明灯4做对应的调整,使其与保存的光强度信息相对应,达到自动调节,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