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安装板及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523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安装板及警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的安装板及警灯。



背景技术:

警灯常用于特种车辆,如公安车辆、消防车辆、救护车辆、救险车辆等。目前安装在摩托车或自行车上的警灯,主要为立柱式警灯,通过安装支撑杆装配在警车一侧;现有的立柱式警灯的板本体因结构的限制,设置得较为小巧,无法有效梳理内部线路;同时该立柱式警灯的安装比较占用空间,使用上存在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灯具的安装板及警灯,能有效梳理发光组件的线路,结构更加紧凑,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灯具的安装板,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包括第一配合端体及贯穿所述板本体的过线孔;所述第一配合端体包括容纳槽及用于安装盖板或/和发光组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过线孔相通的第一进出口、及卡线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卡线部相对应的过线槽。

上述灯具的安装板使用时,可通过板本体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通过在板本体的第一配合端体内设置容纳槽来放置发光件的线路,发光件的线路穿过所述过线槽、通过卡线部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经所述第一进出口、穿过所述过线孔与外部线路电连接,该板本体与盖板形成封闭的容纳槽形成线路保护腔,内部有效梳理发光件的连接线路,使警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的。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安装体及贯穿所述第一安装体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体靠近所述第一配合端体的端面设置。因而通过设置第一安装体及第一连接孔,便于实现盖板及发光组件与板本体可拆卸连接,安装便利、同时使警灯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有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安装体与第一支撑体及容纳槽侧壁固定、并形成第二进出口,所述第一安装体设有与所述第二进出口同向的导入端。因而利用第一支撑体及容纳槽的侧壁来固定第一安装体,使第一安装体的更加牢靠,盖板及发光组件的安装更加稳定,进而使警灯的整体结构牢靠;第二进出口及导入端的设置,便于在第一安装体上安装螺母或其他连接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至少为三个、且沿所述容纳槽的边缘间隔设置。因而使盖板及发光组件与板本体的连接位置至少有三个,且靠近容纳槽的边缘设置,使容纳槽内部空间更加充足,便于在容纳槽内安装电气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端体的端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自由端设有导入部。因而先在板本体上定位安装发光组件及前安装支架,再利用螺栓或铆钉等紧固零件将发光组件及前安装支架固定在板本体上,提高安装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线部折弯形成卡线槽;或所述卡线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形成夹扣的第一夹体及第二夹体。因而可根据需要设计卡线部的形状,该卡线部的结构包括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但不仅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线部包括卡设第一发光件的线路的第一卡线部、以及卡设第二发光件的线路的第二卡线部,所述过线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卡线部相对应的第一过线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线部相对应的第二过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端体相对的第二配合端体,所述第二配合端体设有与外部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因而板本体可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外部组件连接,进而可将该警灯安装在摩托车尾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贯穿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容纳槽相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有横向贯穿所述第三连接孔插槽。因而可通过插槽将螺母或夹片螺母对应安装在第二连接孔上,便于利用螺栓或铆钉等紧固零件将板本体与与外部组件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包括向外凸出环绕固设于所述第一配合端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配合端体的外壁之间的凸缘,所述凸缘设有卡槽。通过设置凸缘,便于形成发光组件的支撑部,同时通过设置与卡体相配合的卡槽,便于该发光组件通过卡体与卡槽的配合实现与板本体的快速对齐。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警灯,包括上述的灯具的安装板,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爆闪灯,所述第一爆闪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侧壁;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爆闪灯、及与所述第一爆闪灯相对设置的前安装支架,两个所述第二爆闪灯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爆闪灯的两侧及所述前安装支架的两侧、围设形成与所述第一配合端体相配合的配合框;盖板,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封闭所述容纳槽。

该警灯可通过板本体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通过在板本体的第一配合端体内设置容纳槽来放置第一爆闪灯、第二爆闪灯的线路,第一爆闪灯的线路及第二爆闪灯的线路穿过所述过线槽、通过卡线部设置于容纳槽内,并经所述第一进出口、穿过所述过线孔与外部线路电连接,该板本体与盖板形成封闭的容纳槽形成线路保护腔;并将发光组件设置于板本体的外壁,便于根据需要设计成对应形状或外观的警灯。该警灯通过板本体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利用板本体与发光组件的配合,使警灯的外观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或者改变,满足整车的美观设计。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爆闪灯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爆闪灯连接的第二连接体、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且分别与第三连接体固定,所述第三连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外侧及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外侧。该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实现了第一爆闪灯与第二爆闪灯的连接固定,同时利用第三连接体将第一爆闪灯及第二爆闪灯安装在板本体上,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长期使用后,便于更换损坏的第一爆闪灯或第二爆闪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板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板的第二轴测结构示意图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灯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组件与安装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件的第一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件的第二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片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尾箱的爆炸示意图。

100、板本体,110、第一配合端体,111、容纳槽,1112、第一进出口,1114、过线槽,1116、插槽,102、第一过线槽,104、第二过线槽,112、第一连接部,1122、第一安装体,106、导入端,1124、第一连接孔,1126、第一支撑体,1128、第二进出口,113、卡线部,1132、卡线槽,1134、第一卡线部,1136、第二卡线部,120、过线孔,130、第一定位柱,132、导入部,140、第二配合端体,142、第二连接部,1422、第二连接孔,150、凸缘,152、卡槽,200、发光组件,202、配合框,210、第一爆闪灯,220、第二爆闪灯,222、定位槽,230、前安装支架,232、定位部,234、第一安装孔,236、第一定位孔,238、卡体,240、连接件,242、第一连接体,2422、第一通孔,2424、第三连接孔,244、第二连接体,2442、第二通孔,2444、第四连接孔,246、第三连接体,2462、第二定位孔,2464、第二安装孔,247、第一加强筋,248、第二加强筋,300、盖板,310、第五连接孔,400、夹片螺母,410、卡接部,412、通孔,420、螺母,422、螺纹孔,500、紧固件,510、螺杆体,520、螺栓头,522、第二螺纹孔,600、装饰盖,700、尾箱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具的安装板,包括板本体100,所述板本体100包括第一配合端体110及贯穿所述板本体100的过线孔120;所述第一配合端体110包括容纳槽111及用于安装盖板300或/和发光组件200的第一连接部112,所述容纳槽111的底壁设有与所述过线孔120相通的第一进出口1112、及卡线部113,所述容纳槽111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卡线部113相对应的过线槽1114。

如图1至7所示,上述灯具的安装板使用时,可通过板本体100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通过在板本体的第一配合端体110内设置容纳槽111来放置发光件的线路,发光件的线路穿过所述过线槽1114、通过卡线部113设置于容纳槽111内,并经所述第一进出口1114、穿过所述过线孔120与外部线路电连接,该板本体与盖板形成封闭的容纳槽形成线路保护腔,内部有效梳理发光件的连接线路,使警灯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的。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警灯,上述安装板;发光组件200,发光组件200通过第一连接部112设置于板本体的外壁,发光组件200包括第一爆闪灯210,第一爆闪灯210的线路穿过过线槽1114、通过卡线部113设置于容纳槽111内,并经第一进出口1112、穿过过线孔120与外部线路电连接;及盖板300,盖板300通过第一连接部112封闭容纳槽111。

如图1至5及图13、14所示,上述警灯使用时,可通过安装板100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通过在安装板100的第一配合端体110内设置容纳槽111来放置第一爆闪灯210的线路,第一爆闪灯210的线路穿过过线槽1114、通过卡线部113设置于容纳槽111内,并经第一进出口1112、穿过过线孔120与外部线路电连接,该安装板100与盖板300形成封闭的容纳槽111形成线路保护腔;并将发光组件200设置于安装板100的外壁,便于根据需要设计成对应形状或外观的警灯。该警灯通过安装板100安装在车尾箱上,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利用安装板100与发光组件200的配合,使警灯的外观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或者改变,满足整车的美观设计。

如图2、3及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112设有第一安装体1122及贯穿第一安装体1122的第一连接孔1124,第一安装体1122靠近第一配合端体110的端面设置。因而通过设置第一安装体1122及第一连接孔1124与螺栓等紧固零件配合,便于实现盖板300及发光组件200与安装板100可拆卸连接,安装便利、同时使警灯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112还设有第一支撑体1126,第一安装体1122与第一支撑体1126及容纳槽111侧壁固定、并形成第二进出口1128,第一安装体1122设有与第二进出口1128同向的导入端106。因而利用第一支撑体1126及容纳槽111的侧壁来固定第一安装体1122,使第一安装体1122的更加牢靠,盖板300及发光组件200的安装更加稳定,进而使警灯的整体结构牢靠;第二进出口1128及导入端106的设置,便于在第一安装体1122上安装螺母或其他连接配件。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12为至少为三个、且沿容纳槽111的边缘间隔设置。因而使盖板300及发光组件200与安装板100的连接位置至少有三个,且靠近容纳槽111的边缘设置,使容纳槽111内部空间更加充足,便于在容纳槽111内安装电气元件。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且分别对应设置于容纳槽111的四个边角。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配合端体110的端面还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1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30,第一定位柱130的自由端设有导入部132。因而先在安装板100上定位安装发光组件200及前安装支架230,再利用螺栓或铆钉等紧固零件将发光组件200及前安装支架23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提高安装效率及产品组装后的一致性。

如图2及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卡线部113折弯形成卡线槽1132;或卡线部11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形成夹扣的第一夹体(未示出)及第二夹体(未示出)。因而可根据需要设计卡线部113的形状,该卡线部113的结构包括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但不仅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具体的,卡线部113包括卡设第一爆闪灯210的线路的第一卡线部1134、以及卡设第二爆闪灯220的线路的第二卡线部1136,过线槽1114包括与第一卡线部1134相对应的第一过线槽102、以及与第二卡线部1136相对应的第二过线槽104。

如图2及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板100还包括与第一配合端体110相对的第二配合端体140,第二配合端体140设有与外部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42。因而安装板100可通过第二连接部142与外部组件连接,进而可将该警灯安装在摩托车尾箱上;该第二连接部与外部组件的固定方式可为:卡接固定、螺纹连接固定、铆接固定、焊接固定或粘接固定。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42设有贯穿安装板100与容纳槽111相通的第二连接孔1422,容纳槽111的底壁设有横向贯穿第二连接孔1422的插槽1116。因而可通过插槽1116将螺母或夹片螺母400对应安装在第二连接孔1422上,便于利用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500零件将安装板100与与外部组件固定。

如图1、6及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警灯还包括与第一爆闪灯210相对设置的前安装支架230,发光组件200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爆闪灯220、及,与第一爆闪灯210相对设置的前安装支架230,两个第二爆闪灯220分别固设于第一爆闪灯210的两侧及前安装支架230的两侧、围设形成与安装板100第一配合端体110相配合的配合框配合框202。因而通过增设第二爆闪灯220,提高发光组件200的发光面积,提高警灯的提示效果;同时与前安装支架230围设形成与第一配合端体110相配合的配合框配合框202,同时使安装后的警灯结构更加紧凑。具体的,安装时,先按照好第一爆闪灯210及第二爆闪灯220,再将前安装支架230装在第二爆闪灯220上,形成封闭的四边形便于;或先将前安装支架230完成与发光组件200的组装完成组装,再将组装好的发光组件200安装在安装体的容纳槽111的外壁上,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使安装后的警灯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的,前安装支架230设有定位部232,第二爆闪灯220设有与定位部232相卡合的定位槽222。因而通过定位部232及定位槽222的配合,使前安装支架230分别与第二爆闪灯220卡合固定,便于拆装。再进一步的,前安装支架230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24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34及与第一定位柱130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孔236。因而可通过螺栓或铆钉等紧固零件将前安装支架23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

如图4至10所示,此外,发光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件240,连接件240包括与第一爆闪灯210的连接的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二爆闪灯220连接的第二连接体244、及与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的第三连接体246,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二连接体244呈夹角设置、且分别与第三连接体246固定,第三连接体246设置于第一连接体242的外侧及第二连接体244的外侧。该连接件240通过第一连接体242及第二连接体244实现了第一爆闪灯210与第二爆闪灯220的连接固定,同时利用第三连接体246将第一爆闪灯210及第二爆闪灯220安装在安装板100上,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长期使用后,便于更换损坏的第一爆闪灯210或第二爆闪灯220。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二连接体244呈直角设置;第一连接体242设有与第一爆闪灯210连接的第一通孔2422,第二连接体244设有与第二爆闪灯220连接的第二通孔2442;第三连接体246设有第一定位柱130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462、及与第一连接孔1124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464,第二定位孔2462与第二安装孔2464相错开,便于第三连接体246通过第二定位孔2462与安装板100的第一定位柱130配合,初步定位在安装板100的第一安装体1122上;再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孔2464、与螺母本体420的第一螺纹孔422紧固配合,将第三连接体246固定在第一安装体1122上,进而将发光组件20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二连接体244呈直角设置,进而使第一爆闪灯210与第二爆闪灯220呈直角连接,便于形成长方体状的发光组件200;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422及第二通孔2442,便于通过螺栓来将第一爆闪灯210及第二爆闪灯220固定在连接件240上,在利用第三连接体246实现第一爆闪灯210及第二爆闪灯220快速准确的安装在安装板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体246相对于第一连接体242、第二连接体244的位置而言,认为是外侧,即钝角的一侧;而在警灯成品中,第三连接体246相对于第一连接体242、第二连接体246来说,设置在警灯的内侧。

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体242的端部设有第三连接孔2424,第二连接体244的端部设有第四连接孔2444;还包括装饰盖600,装饰盖600通过第三连接孔2424及第四连接孔2444分别与第一连接体242及第二连接体244固定。因而通过安装装饰盖600使发光组件200的整体更加美观。此外,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三连接体246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47,可增强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三连接体246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体244与第三连接体246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248,可增强第二连接体244与第三连接体246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4及图11至14所示,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夹片螺母400及紧固件500,夹片螺母400包括第一连接体242与第一安装体1122卡接配合的卡接部410及设置于所卡接部410上的螺母420,螺母420的螺纹孔422与第一连接孔1124相对应,紧固件500包括穿过第二安装孔2464、与螺母420的第一螺纹孔422紧固配合的螺杆体510、以及与螺杆体510的固定端固定的螺栓头520,螺栓头520设有第二螺纹孔522,盖板300设有与第二螺纹孔522相对应的第五连接孔310。该夹片螺母400通过卡接部410将螺母420安装在安装板100的第一安装体1122上,进而在第一安装体1122的第一连接孔1124对应位置设置第一螺纹孔422,便于通过紧固件500穿过第二安装孔2464、与螺母420的螺纹孔紧固配合,将第三连接体246固定在第一安装体1122上,进而将发光组件20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同时紧固件500设有螺栓头520(即螺栓头),该螺栓头520设有与盖板300的第五连接孔310相对于的第二螺纹孔522,进而可利用螺栓将盖板300固定在紧固件500上,而紧固件500固定在安装板100上,进而实现了盖板300与安装板100的安装固定。该卡接部410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22相对应的通孔412。优选的,该卡接部410为U型夹片。采用紧固件500,既可以实现其螺杆体510与夹片螺母400的紧固配合,达到将发光组件200(连接件240)紧固在安装体110上,同时又可以实现将盖板300固定在警灯顶部,一件双用(既是螺栓又是螺母),将两组螺纹连接集成一体,节省内部空间,另外螺栓头520的顶面还起到支撑盖板300的作用,使盖板300能承受更大的外部冲击而不易变形。

如图2、5所示,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板100还包括向外凸出环绕固设于第一配合端体110的外壁与第二配合端体140的外壁之间的凸缘150,凸缘150设有卡槽152;前安装支架230设有与卡槽152相配合的卡体238。通过设置凸缘150,便于形成第一爆闪灯210、第二爆闪灯220及前安装支架230的支撑部,同时通过设置与卡体238相配合的卡槽152,便于该发光组件200通过卡体238与卡槽152的配合实现与安装板100的快速对齐。

如图1、13及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尾箱,包括上述的警灯,还包尾箱本体700,尾箱本体700设有与安装板100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因而可在尾箱本体700安装警灯,充分利用摩托车的现有结构来实现警灯的安装,使摩托车整体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尾箱,还包括摩托车本体,摩托车尾箱固设于摩托车本体的货物架上。因而充分利用摩托车的现有结构来实现警灯的安装,使摩托车整体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