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灯灯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00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路灯灯罩,属于路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路灯,指给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泛指交通照明中路面照明范围内的灯具。路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需要照明的地方。

路灯通常用于夜间路面照明,照明时间长,灯泡长时间处于照明状态,产热聚集,灯罩内温度升高,缩短灯泡寿命,且路灯通常较高,更换灯泡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路灯灯罩,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路灯灯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底部开口,罩体内用于安装发光体,所述罩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罩顶,和设置在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在发光体四周,且与发光体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吊绳吊挂在罩顶的垂直下方,所述侧壁的底部与底座固定,

所述侧壁的顶部边缘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罩顶的四周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卷轴,每根连接线的顶端分别固定在其垂直上方的卷轴上,当连接线全部缠绕到卷轴四周时,侧壁被连接线拉起,围绕在发光体四周,当连接线全部放开后,侧壁弯曲折叠到底座上,卷轴的中心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设置有驱动小马达,所述驱动小马达与雨水感应器电连接。

所述连接线均匀分布在罩顶的四周。

所述侧壁的内侧或者外侧贴有若干层硬质片,若干层硬质片纵向均匀分布与侧壁贴合固定,任意上下相邻的硬质片之间的侧壁均压制有折痕,当连接线放松时,侧壁沿着折痕呈锯齿形状依次叠放到底座上。

所述驱动小马达与发光体的电源线连接。

所述雨水感应器感应到干燥状态变化到雨水,发生正转驱动电流,正转驱动电流传递到驱动小马达,驱动小马达正转,拉动侧壁升起,围绕在发光体四周;

雨水感应器感应到雨水状态变化到干燥状态,发生发转驱动电流,反转驱动电流传递给驱动小马达,驱动小马达感受到该电流时,驱动小马达启动反转,将侧壁放下。

所述驱动小马达设定有工作时间,该工作时间与驱动小马达的工作效率匹配,使得驱动小马达每启动一次,能刚好完成侧壁升到罩顶或者从罩顶降到底座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当晴朗天气时,雨水感应器感应不到雨水,驱动小马达处于关机状态,连接线全部放开,侧壁全部折叠在底座上,发光体四周只有几根连接线和吊绳,对于气流经过发光体几乎无阻碍,发光体散热良好;当雨水天气时,雨水感应器感应到雨水,驱动小马达处于开启状态,旋转中心轴,卷轴旋转将连接线缠绕在其四周,侧壁被拉升,围绕在发光体四周,发光体四周形成封闭环境,防止雨水飞溅到发光体上,以及罩体内部,确保雨天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雨水感应器,2—罩顶,3—卷轴,4—连接线,5—吊绳,6—底座,7—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依次为:雨水感应器1,罩顶2,卷轴3,连接线4,吊绳5,底座6,侧壁7。结合附图可见,本智能路灯灯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底部开口,罩体内用于安装发光体,所述罩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罩顶,和设置在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在发光体四周,且与发光体之间留有间距。侧壁和罩顶保护发光体免受环境破坏。

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吊绳吊挂在罩顶的垂直下方,所述侧壁的底部与底座固定,底座承接住侧壁。

所述侧壁的顶部边缘连接有若干根连接线,罩顶的四周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卷轴,每根连接线的顶端分别固定在其垂直上方的卷轴上,当连接线全部缠绕到卷轴四周时,侧壁被连接线拉起,围绕在发光体四周,当连接线全部放开后,侧壁弯曲折叠到底座上,卷轴的中心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设置有驱动小马达,所述驱动小马达与雨水感应器电连接。

所述连接线均匀分布在罩顶的四周。

所述侧壁的内侧或者外侧贴有若干层硬质片,若干层硬质片纵向均匀分布与侧壁贴合固定,任意上下相邻的硬质片之间的侧壁均压制有折痕,当连接线放松时,侧壁沿着折痕呈锯齿形状依次叠放到底座上。

所述驱动小马达与发光体的电源线连接。

所述雨水感应器感应到干燥状态变化到雨水,发生正转驱动电流,正转驱动电流传递到驱动小马达,驱动小马达正转,拉动侧壁升起,围绕在发光体四周;

雨水感应器感应到雨水状态变化到干燥状态,发生发转驱动电流,反转驱动电流传递给驱动小马达,驱动小马达感受到该电流时,驱动小马达启动反转,将侧壁放下。

所述驱动小马达设定有工作时间,该工作时间与驱动小马达的工作效率匹配,使得驱动小马达每启动一次,能刚好完成侧壁升到罩顶或者从罩顶降到底座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