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丝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0565发布日期:2018-07-27 21:2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丝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白炽灯是一种利用白炽灯丝发光的光源,但是由于白炽灯存在高能耗的缺陷,其逐渐退出市场。

目前,由激发光源与光转换层组合形成的照明装置已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光转换层的存在,激发光源和光转换层难以制备成类似于白炽灯丝的结构,使得照明装置不能很好的仿照白炽灯的造型效果,从而不能提供如白炽灯般的光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将激发光源和光转换层组成灯丝状的结构以及由该灯丝组成的照明装置。

一种灯丝,其包括:激发光源;封闭的透明容置腔,所述激发光源设置在所述透明容置腔内;设置在所述透明容置腔内的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所述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位于所述激发光源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层与所述激发光源直接接触,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荧光粉层直接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层包围所述激发光源处于所述透明容置腔内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层包围所述荧光粉层处于所述透明容置腔内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容置腔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直管或者为螺旋状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带有中心腔的夹层管,所述夹层管设置在所述透明容置腔内,所述激发光源设置在所述中心腔内;所述荧光粉层设置在由所述中心腔内并与所述激发光源接触,所述量子点层设置在所述夹层管与所述透明容置腔的夹层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管的一端闭合,一端为开口。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外罩,灯丝,设置在所述外罩内;其中,所述灯丝包括:激发光源;封闭的透明容置腔,所述激发光源设置在所述透明容置腔内;设置在所述透明容置腔内的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所述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位于所述激发光源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罩内的支柱,所述支柱承载与所述灯丝连接的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丝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围绕所述支柱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封闭的透明容置腔容纳激发光源、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形成灯丝结构,且照明装置包括该灯丝,能够提供如白炽灯般的光环境,使用者可以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灯丝的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灯丝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灯丝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灯丝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灯丝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照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灯丝,请参考图1至图6,该灯丝1包括激发光源11、透明容置腔13、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激发光源11设置在封闭的透明容置腔13内,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设置在透明容置腔13内,且两者位于激发光源11的外周。激发光源11产生的光线可以激发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产生荧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透明容置腔13的形状制作为与白炽灯的灯丝的形状大体相同,(例如螺旋状等,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熟知的,不再赘述),因此激发光源11的形状与透明容置腔13的形状(即,白炽灯的灯丝的形状)相适配或大体相同,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的形状也与透明容置腔13的形状(即,白炽灯的灯丝的形状)相适配或大体相同,因此从整体上看,本实施方式的灯丝的形状可以与白炽灯的灯丝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由本实施方式的灯丝构成的照明装置能达到白炽灯的造型效果,并且能提供如白炽灯般的光环境。

现在请参考图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荧光粉层15与激发光源11直接接触,量子点层17与荧光粉层15直接接触。换句话说,在激发光源11朝向透明容置腔13的方向上,在激发光源11的外周依次为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也就是说,量子点层17处于较外侧,因此可以减小激发光源11产生的热量对量子点层17的不良影响。且仅利用荧光粉层15分隔激发光源11和量子点层17,使得激发光源11和量子点层17可以处于相对较近的距离,提升量子点层17的发光效率,因而量子点层17中可以使用较少量的量子点就可以与荧光粉层15相适配。也就是说可以利用较少量的量子点设置在量子点层17中,使其与荧光粉层15配合后,该灯丝可以获得与白炽灯的发光光谱相类似或相同的发光谱图,从而提供如白炽灯般的光环境。当然,在激发光源11的外周也可以依次为量子点层17和荧光粉层15,也就是说,荧光粉层15处于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粉层15包围了激发光源11处于透明容置腔13内的部分。在此,激发光源11处于透明容置腔13内的部分并不包括激发光源11与透明容置腔13端面齐平的部分。也就是说,激发光源11与透明容置腔13的端面齐平的部分并没有被荧光粉层15包围。激发光源11处于透明容置腔13的部分被荧光粉层15包围后,可以减小激发光源11的漏光,降低对灯丝1的发光性能的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量子点层17包围了荧光粉层15处于透明容置腔13内的部分,同样的,荧光粉层15与透明容置腔13的端面齐平的部分并没有被量子点层17包围。荧光粉层15处于透明容置腔13的部分被量子点层17包围后,降低荧光粉层15产生的荧光直接出射的可能性,使得大部分的荧光粉层15产生的荧光与量子点层17产生的荧光混合后再出射,降低灯丝1的发光性能的不良影响,使得其的发光光谱与白炽灯的发光光谱接近或相同。

该激发光源11可以是360度全角度发光的光源,因此激发光源11可以全角度的激发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发射荧光,从而该灯丝1也能够全角度发光,该灯丝1的发光方向与白炽灯中灯丝的发光方向类似或相同。

透明容置腔13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透明容置腔13为直管,该直管的两端都具有开口,该直管的两端都由密封胶137密封。激发光源11、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的端面都与透明容置腔13两端的端面齐平,密封胶137设置在这两个端面。当该透明容置腔13为直管时,在设置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的过程中,可以降低封装的难度。

另外,透明容置腔13的管径范围可以为1毫米至4毫米,从图1看来,透明容置腔13在纸面垂直方向上的长度范围可以为1毫米至4毫米。具体的,该透明容置腔13的管径可以为1.0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0毫米、3.5毫米、4.0毫米等。将透明容置腔13的管径设置于该范围内,可以与现有的照明装置的制备工艺相适配,并且综合考虑激发光源11的发光性能、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的性质,从而使得灯丝1处于较佳的发光效果,提升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

现在请参考图2,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透明容置腔13的形状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直管,该透明容置腔13闭合的一端即为透明容置腔13的本身,开口的一端可以由密封胶137。在该实施例中的透明容置腔13采用一端开口、一端闭合的直管形式可以减小密封胶137的用料,且该直管的一端由透明容置腔13本身封闭,可以使得该端的阻水阻氧性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从而减小外界的水汽、氧气等对量子点层17的影响。

现在请参考图3和图4,该透明容置腔13为螺旋状管,该透明容置腔13以螺旋状的方式扭曲,该形状类似于白炽灯灯丝的形状,从而可以获得白炽灯灯丝般的发光效果。现在请参考图4,图4是图3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激发光源设置11、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呈环状的设置在激发光源11的外周。透明容置腔13为螺旋状管,激发光源11、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也随螺旋状管的形状延伸。该形状的灯丝在单位体积内,可以具有多段的透明容置腔13,透明容置腔13之间排布的较为紧密,使得其在单位体积内发光的强度较高,从而灯丝1的发光强度较高。

该螺旋状管的两端可以都开设开口,两端的开口可以由密封胶137密封。该螺旋状管可以为一端开口,一端闭合,该螺旋状管的闭合端可以由透明容置腔13本身封闭,开口端可以由密封胶137密封。

现在请参考图5和图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公开的灯丝1中还包括了夹层管19,该夹层管19设置在透明容置腔13内,该夹层管19具有中心腔191,夹层管19与透明容置腔13之间为夹层193,激发光源11、荧光粉层15设置在中心腔191内,量子点层17设置在夹层193内。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之间通过夹层管19分隔开来,可以减小荧光粉层15和量子点层17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提升量子点层17内量子点的稳定性。

现在请参考图5,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透明容置腔13和夹层管19都为两端开口的直管,透明容置腔13和夹层管19的端面齐平或基本上齐平,两端通过密封胶137进行密封。这样夹层管19内设置了激发光源11和荧光粉层15后,可以作为单独部件设置,有助于灯丝1的组装。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透明容置腔13为一端闭合,一端为开口,同样的,夹层管19也为一端闭合,一端为开口。夹层管19的闭合端和透明容置腔13的闭合端处于同一侧,两者的开口端的端面齐平或基本齐平,并且利用密封胶137将其密封。这样,激发光光源11和荧光粉层15设置在夹层管19内,量子点层单独15设置在透明容置腔13内,后续进行灯丝组装时,这两个部件可以同时作为单独的部件进行组装,组装过程更加方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容置腔可以为螺旋状管,夹层管也可以为螺旋状管,夹层管设置在透明容置腔内。激发光源和荧光粉层设置在夹层管内,量子点层设置在夹层中。

在以上实施例中,量子点层17可以包括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可以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第一量子点层和第二量子点层直接接触设置,形成叠层结构,从而可以减小发射不同荧光的量子点之间的自吸收现象,从而提升灯丝1的发光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现在请参考图7,该照明装置包括灯丝1、外罩2和灯头3,外罩2和灯头3连接,灯丝1设置在外罩2内,该灯丝1可以为上文所描述的灯丝的结构。该灯丝1包括了激发光源、封闭的透明容置腔、荧光粉层、量子点层。激发光源、荧光粉层、量子点层设置在透明容置腔内,且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位于所述激发光源的外周。激发光源可以通过导线43与外部电源连接,激发光源与外部电源导通后可产生光线,该光线激发荧光粉层和量子点层发射荧光。

该照明装置还包括支柱41,该支柱41设置在外罩2内,支柱41承载与灯丝1连接的导线43,从而固定灯丝1在封闭空间内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灯丝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这些灯丝1围绕着支柱41设置。

该照明装置设置了具有上文所述结构的灯丝1,可以使得整个照明装置仿照白炽灯的造型效果,提供如白炽灯般的光环境。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