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为便于人们夜间出行,一般在公路两旁会设置路灯,其中路灯上用来保护灯泡的灯壳一般是直接与外界接触并透射灯泡发出的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路旁由于车辆路过扬起的灰尘较大,以及随着雾霾的影响,空气中污染颗粒较多,还有鸟类停留在路灯上休息时留下的粪便等等原因,都会使得路灯的灯壳上积存大量的污垢,影响灯壳的透光效果,进而影响路灯的使用寿命,由于人们一般很少去清洗灯壳,并且清洗也十分不便,需要环卫工人乘坐云梯上去逐个清洗,或者逐个拆下来进行清洗,如此清洗往往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灯具的灯壳清洗不便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包括灯壳和设于所述灯壳内的光源,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一保护罩和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保护罩设于所述灯壳之外并与所述灯壳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罩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保护罩相对于所述灯壳转动,且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灯壳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一清理条。
优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二保护罩和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一保护罩和所述第二保护罩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灯壳的两侧,所述第二保护罩与所述灯壳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罩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保护罩相对于所述灯壳转动,且所述第二保护罩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灯壳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二清理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罩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保护罩内侧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位置对应的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孔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罩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保护罩内侧延伸的第二转动轴,述第二保护罩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传动孔,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孔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与所述第一传动槽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与所述第二传动槽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第二驱动源开启或者关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罩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二保护罩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灯壳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灯壳上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灯壳两端的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源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灯具,通过在其上安装第一保护罩,使第一保护罩在第一驱动源的驱动下绕着灯壳的外周转动;在不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将第一保护罩保持在灯壳的上方,以防止第一保护罩影响路灯的正常照明;在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一保护罩朝向灯壳的下方转动,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保护罩通过设置在其侧沿的第一清理条刮动积存在灯壳上的污垢,使污垢在被刮动的过程中脱落于灯壳上,从而可以实现轻松、有效和快速地对污垢进行清理,且清理过程极为方便,不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保护罩 11—第一转动轴 12—第一传动孔
13—第一清理条 14—第一传动槽 15—第一透气孔
20—第一驱动源 21—第一传动齿 30—第二保护罩
31—第二转动轴 32—第二传动孔 33—第二清理条
34—第二传动槽 35—第二透气孔 40—第二驱动源
41—第二传动齿 50—灯壳 51—第一安装孔
52—第二安装孔 53—第三安装孔 54—第四安装孔
6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壳50和设于所述灯壳50内的光源,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一保护罩10和第一驱动源20,所述第一保护罩10设于所述灯壳50之外并与所述灯壳5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护罩10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保护罩10相对于所述灯壳50转动,且所述第一保护罩10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灯壳50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一清理条13。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通过在其上安装第一保护罩10,使第一保护罩10在第一驱动源20的驱动下绕着灯壳50的外周转动,在不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将第一保护罩10保持在灯壳50的上方,以防止第一保护罩10影响路灯的正常照明;在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源20驱动第一保护罩10朝向灯壳50的下方转动,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保护罩10通过设置在其侧沿的第一清理条13刮动积存在灯壳50上的污垢,使污垢在被刮动的过程中脱落于灯壳50上,从而可以实现轻松、有效和快速地对污垢进行清理,且清理过程极为方便,不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进一步地,为加强清理效果,可在第一清理条13上喷淋清洗液,使污垢更易于脱离灯壳50。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灯具还包括第二保护罩30和第二驱动源40,所述第一保护罩10和所述第二保护罩30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灯壳50的两侧,所述第二保护罩30与所述灯壳5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保护罩30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保护罩30相对于所述灯壳50转动,且所述第二保护罩30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所述灯壳50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二清理条33。具体地,为使污垢得到有效全面的清理,通过再在灯具上设置一与第一保护罩10相同,但安装方向与第一保护罩10相反的第二保护罩30,使得第一保护罩10与第二保护罩30可分别清理灯壳50一侧的污垢,达到更加理想的清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具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源20和所述第二驱动源40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20和所述第二驱动源40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地,在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可以通过市政管理系统与控制器连线而实现控制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由灯壳50的两侧同时朝向灯壳50的下方转动,从而实现对灯壳50上的污垢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将第一保护罩10与第二保护罩30以相反的方向安装,不仅有利于保留出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足够的安装空间,而且有利于控制器对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的控制,使得控制器在发出同一转动信号时,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在接到这同一信号后,可以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同时在灯壳50的两侧对其下表面进行清理,进而实现了简单、高效、全面的对灯壳50污垢的清理作业,市场应用前景极佳。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还可以通过与设置在路灯杆上的电开关连接,当需要对灯壳50进行清理时,由环卫工人按动电开关即可启动;还可以与无线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当需要对灯壳50进行清理时,由环卫工人在终端设备上控制即可启动,操作更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罩10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保护罩10内侧延伸的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保护罩10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轴11位置对应的第一传动孔12,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孔12相连接。具体地,通过在第一保护罩10的一端设置朝向第一保护罩10内侧延伸的第一转动轴11,并且在第一保护罩10的另一端开设与第一转动轴11位置对应的第一传动孔12,使得第一保护罩10易于安装在灯壳50上的一侧,并且将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直接与第一传动孔12相连接,即由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直接驱动第一保护罩10转动,有效地提升了机构传动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保护罩30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保护罩30内侧延伸的第二转动轴31,述第二保护罩30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传动孔32,所述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传动孔32相连接。同样地,通过在第二保护罩30的一端设置朝向第二保护罩30内侧延伸的第二转动轴31,并且在第二保护罩30的另一端开设与第二转动轴31位置对应的第二传动孔32,使得第二保护罩30易于安装在灯壳50上的另一侧,并且将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直接与第二传动孔32相连接,即由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直接驱动第二保护罩30转动,有效地提升了机构传动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清理条13设置于第一保护罩10的下侧且由第一转动轴1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传动孔12的另一端,第二清理条33设置于第二保护罩30的下侧且由第二转动轴3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传动孔32的另一端;如此将第一清理条13和第二清理条33分别布满于第一保护罩10的下侧和第二保护罩30的下侧,使得第一清理条13和第二清理条33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地覆盖于灯壳50的下表面,实现无死角地清理灯壳50上的污垢,从而实现对灯壳50的下表面大范围的清理。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动孔1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槽14,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若干第一传动齿21,所述第一传动齿21与所述第一传动槽14相啮合。具体地,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与第一保护罩10通过齿轮齿槽配合的方式实现传动,使得第一驱动源20与第一保护罩10之间实现高效率的传动,并且在传动的过程中易于控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源20的转动,达到准确地控制第一保护罩10在灯壳50一侧的转动角度,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第一保护罩10在灯壳50一侧清理污垢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传动孔3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传动槽34,所述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若干第二传动齿41,所述第二传动齿41与所述第二传动槽34相啮合。同样地,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与第二保护罩30通过齿轮齿槽配合的方式实现传动,使得第二驱动源40与第二保护罩30之间实现高效率的传动,并且在传动的过程中易于控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源40的转动,达到准确地控制第二保护罩30在灯壳50另一侧的转动角度,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保护罩30在灯壳50另一侧清理污垢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保护罩1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15,所述第二保护罩30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35。具体地,在不需要对污垢进行清理时,将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保持在灯壳50上方相对的两侧,以防止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影响路灯的正常照明,此时,由于路灯在照明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在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15和第二透气孔35,使得热量得以及时散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灯壳50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所述灯壳50上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所述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1内,所述第一转动轴11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53内,所述第二转动轴31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内,所述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孔54内。具体地,通过在灯壳50的一端并排地设置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52,在灯壳50相对的另一端并排地设置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且两端的安装孔对称设置,使得第一保护罩1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51和第三安装孔53安装在灯壳50的一侧并转动,使得第二保护罩30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52和第四安装孔54安装在灯壳50的另一侧并转动,如此设计,安装方便、转动效果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孔51、第二安装孔52、第三安装孔53和第四安装孔54内均设有轴承,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端安装于轴承内,第一转动轴11安装于轴承内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端安装于轴承内,第二转动轴31安装于轴承内,以便于第一驱动源20的输出轴、第一转动轴11、第二转动轴31和第二驱动源40的输出轴分别在第一安装孔51、第三安装孔53、第二安装孔52和第四安装孔54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在灯壳50上的转动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灯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灯壳50两端的支撑架60,所述第一驱动源20固定于所述支撑架60的一端,所述第二驱动源40固定于所述支撑架60的另一端。具体地,通过在灯壳50的两端设置支撑架60,以便于第一驱动源20和第二驱动源40的固定地安装在灯壳50的两端,进而便于驱动第一保护罩10和第二保护罩30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