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501发布日期:2019-05-21 21:0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丝灯组装工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种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灯丝灯一般包括灯头、驱动电源、LED灯丝和透光罩,驱动电源设置在灯头内,LED灯丝固定设置在透光罩内,透光罩固定在灯头上,LED灯丝通过导丝与驱动电源实现电连接,导丝的一端固接在LED灯丝上,导丝的另一端通常是通过人工装配绕设在与驱动电源电连接的金属方针上或者锡焊在驱动电源上。上述结构的LED灯丝灯存在如下缺陷:

1)导丝通过人工绕设到金属方针上,生产效率低下,且人工在进行绕丝装配的时候松紧力度难以控制,绕的太松,会导致导丝安装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及接触不良的情况,从而导致整灯无法正常使用,使得产品的稳定性不好;而绕的太紧则容易将导丝弄断,导致零部件的损坏。

2)导丝通过人工锡焊在驱动电源上,生产效率低下,且人工在进行锡焊时很容易焊点位置误差大,容易出现虚焊、焊错等问题,导致零部件的损坏,废品率高。

而现在缺少全自动LED灯丝灯的组装生产线,目前LED灯丝灯的导丝是先通过人工将导丝先焊接到驱动器组件上,然后再进一步以人工的方式将整个灯丝灯组装在一起,然而,由于LED灯的导丝的直径往往较小,因此其焊接工艺的难度大大提高,其焊接的可靠程度与焊接工人的技术有关,因此不同的工人焊接完成的质量可能不尽相同,且其焊接的效率较低,在装配过程中耗时较多,组装速度较慢,因此延长了整体LED灯丝灯的总装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难度低、连接紧密的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所述的LED灯丝灯包括泡壳和驱动电源,其中,所述泡壳封口处引出有毛泡外导丝且所述驱动电源设置有驱动输出导丝,包括有两组绕导丝机构,其中,每组所述绕导丝机构均包括有一对相向开合的夹钳、驱动一对夹钳开合动作的夹合驱动单元以及驱动一对夹钳旋转动作的旋转驱动单元,利用每对所述夹钳共同夹持预设有的毛泡外导丝和驱动输出导丝作旋转缠绕。

进一步,所述绕导丝机构还包括有固定座及旋转连接于固定座上的轴承座,其中,所述夹合驱动单元固定安装于轴承座上且所述一对夹钳连接于夹合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固定于固定座上且其输出端与轴承座相旋转传动。

进一步,所述夹合驱动单元为手指气缸。

进一步,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为旋转电机,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套设有与轴承座上预设有的从动齿轮相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夹钳的钳口呈倾斜布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改变传统的LED灯丝灯内部结构以毛泡外导丝和驱动输出导丝采用绕线缠绕的连接方式,使得毛泡外导丝与驱动电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大幅度降低死灯的故障情况;装配难度低,提升了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夹具的示意图。

图4为绕线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的LED灯丝灯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的驱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的LED灯丝灯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泡壳,2-LED光源,3-驱动电源,31-驱动电路板,311-圆缺口,32-驱动电源元器件,33-驱动输出导丝,34-输入导线,4-灯头,5-绝缘套,6-毛泡外导丝,100-工装夹具,151-绕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LED灯丝灯包括有的泡壳1、设于泡壳内的LED光源2(本实施例的LED光源2为LED灯丝)、设于泡壳1封口处的驱动电源3、灯头4以及固定于灯头4内的绝缘套5,其中,LED光源2从泡壳1内延伸引出两根毛泡外导丝6至泡壳封口外,约20-30毫米;驱动电源包括有的驱动电路板31、驱动电源元器件32、设于驱动电路板31顶面上的两根驱动输出导丝33,其次,在驱动电路板31侧边缘处开有两个分别临近两驱动输出导丝33的圆缺口311,两驱动输出导丝33呈对称布置或不对称布置且两圆缺口311呈对称布置或不对称布置。

因此,通过在预设有的工装夹具100上预先将电源电路板31放置于泡壳1封口处且将两根毛泡外导丝6分别张开外扩弯折至驱动电路板31侧边缘的两圆缺口311内,此时的两根毛泡外导丝6分别与两根驱动输出导丝33一一对应呈临近布置。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用于承载及转运LED灯丝灯的的工装夹具100,本实施例的工装夹具100包括有泡壳夹模101、驱动夹模102、定位套103、左滑座104以及右滑座105,其中,右滑座105滑动连接于左滑座104顶面上(本实施例的右滑座105和左滑座104均成型有燕尾槽供预设有的“工”型滑块相滑动配合);泡壳夹模101由固定连接于预设有的固定座上的两泡壳夹模组成,因此通过两泡壳夹模起到对泡壳1外围进行定位。此外,定位套103设于两泡壳夹模正下方且定位套103可竖向往复移动,利用定位套103托举泡壳1底部,通过设置竖向气缸(图中未示)输出端与定位套103底端相连接以驱使定位套103竖向往复。驱动夹模102由固定连接于右滑座105上的右驱动夹模和固定连接于定模座104上的左驱动夹模组成,其中,通过右滑座105与左滑座104之间的滑动动作以同步带动右驱动夹模与左驱动夹模的合拢或者分离,从而在右滑座105与左滑座104相向滑动时,令右驱动夹模与左驱动夹模合拢对接形成用于夹持驱动电路板的夹持型腔;泡壳夹模101位于驱动夹模102的下方。进一步,为了实现左滑座104与右滑座105之间滑动动作,通过设置有连杆组件106以驱使两者进行滑动动作,即,本实施例的连杆组件106包括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驱动气缸(图中未示),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且驱动气缸的伸缩端与该铰接点相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左滑座104相铰接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右滑座105相铰接,从而通过驱动气缸的伸缩动作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行摆动动作,进而实现带动左滑座104与右滑座105相滑动,同时,在左滑座104和右滑座105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以便于左滑座104与右滑座105相向滑动时,起到弹性夹持的效果。因此,通过将泡壳1及电源驱动3放置于工装夹具上,即,通过泡壳夹模101对泡壳1进行定位且泡壳1底部通过定位套103进行托举支撑,再通过驱动夹模102夹持驱动电路板31,并且将毛泡外导丝6和驱动输出导丝33经弯折外拨均与驱动电路板31呈一定的夹角,此时的两根毛泡外导丝6部分位置被压于驱动电路31板底面下方。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LED灯丝灯的绕导丝装置,包括有用于夹持毛泡外导丝6和驱动输出导丝33作旋转缠绕动作的绕线组件151,其中,绕线组件151包括有两组的绕导丝机构,其中,每组所述绕导丝机构均包括有一对相向开合的夹钳1511、驱动一对夹钳1511开合动作的夹合驱动单元1512以及驱动一对夹钳1511旋转动作的旋转驱动单元151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每组绕导丝机构151还包括有固定座1514及设于固定座1514上的轴承座1515(轴承座1515固定安装于固定座1514上),其中,夹合驱动单元1512通过一传动轴旋转连接于轴承座1515上且一对夹钳1511连接于夹合驱动单元1512的输出端;旋转驱动单元1513固定于固定座1514上且其输出端与轴承座1515相旋转传动,即,夹合驱动单元1512与轴承座1515上的传动轴相旋转传动。进一步,旋转驱动单元1513为旋转电机,其中,旋转驱动单元1513(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套设有与轴承座1515的传动轴上预套有的从动齿轮相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即通过旋转驱动单元1513(旋转电机)经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使轴承座1515的传动轴作旋转动作,从而实现带动夹钳1511进行旋转动作,此外,本实施例的夹合驱动单元1512为手指气缸,通过将手指气缸带动夹钳1511夹合动作,从而预先将两根毛泡外导丝6和两根驱动输出导丝33外拨张开后,通过两组绕导丝机构的夹钳1511分别夹持住相临近的一根毛泡外导丝6和一根驱动输出导丝33后(此时的一根毛泡外导丝6和一根驱动输出导丝33作为一组,共两组分别供两组夹钳1511夹持),再通过旋转驱动单元1513分别带动两组夹钳1511作旋转动作,从而令两组的毛泡外导丝6和驱动输出导丝33均作旋转缠绕以紧密缠绕在一起(此时的夹钳1511在旋转驱动单元1513的驱使下旋转一定的圈数),最后两组夹钳松1511开复位便完成了绕线操作,如附图4所示。

在完成绕线操作后,通过工装夹具100输送转运至下游工位,下游工位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处不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为了便于理解,可在下游工位对缠绕在一起的毛泡外导丝6和驱动输出导丝33进行修剪,以裁剪多余的部分并且竖向拉直(以避免在套装绝缘套5时导致对驱动输出导丝33和毛泡外导丝6造成挤压变形或者移位的问题),随后将预先涂满胶泥的灯头4及绝缘罩5固定安装于泡壳1封口处,从而固定连接装配成为一个整体的LED灯丝灯。

此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手指气缸属于本技术领域中所常用的驱动动力元件,本领域所公知的手指气缸是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导轨、夹爪、拨叉和密封件等组成,可参考文献“徐文灿著. 气动元件及系统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其原理及结构属于公知常识,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