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6190发布日期:2019-05-03 19:5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路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



背景技术:

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给灯源供电使用,无需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安全节能无污染,节省电费免维护。

但是由于太阳能路灯需要经常性的对其进行维护或检测,而现有的灯杆均是笔直的,所以巡查人员需要借助吊篮车上升至高处才能对灯具或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检测工作,此时吊篮车必然需要占用机动车道,从而导致机动车道中车流行驶缓慢而发生严重堵车的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并且一般会在灯杆上安装带有警示标语或标识的警示牌,而警示牌一般都是通过与卡箍焊接,并将卡箍外套在灯杆上的方式将警示牌悬空固定在灯杆上,那么在需要更换新的的警示牌时则需要将卡箍取下,同时将卡箍与警示牌之间的焊接处切割开并焊接新的警示牌,下一步再通过卡箍将警示牌悬空固定在灯杆上,但是上述过程中在将警示牌与卡箍焊接及切割的过程中很容易将两者损坏。

同时在安装过程中一般会在地面中浇筑钢制基座,而在灯杆底端焊接有底板,其中基座上焊接贯穿底板的螺柱,并且在底板顶端的螺柱上螺接螺母将底板锁紧在基座上,实现固定灯杆的目的,但是底板上经常会淤积到较多雨水或其他液体,而淤积的液体容易螺栓头部与底板之间的缝隙渗入至用于安装螺柱的圆孔内,从而加速圆孔及位于圆孔内螺柱的生锈或腐蚀,并且螺柱顶端的螺纹裸露在外容易被其他物体碰触到,使得螺纹损坏,导致螺柱滑丝或者不能有效的与螺母螺接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便于警示牌的安装更换,同时还能对螺柱的螺纹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包括支撑管,还包括浇筑固定在水泥地面中的底座,该底座上焊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柱,其中支撑管底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焊接有对应螺柱的固定柱,其中固定柱上设置有贯穿底板的固定通道,且螺柱顶端穿过对应固定柱上的固定通道,位于固定柱顶端的螺柱上还螺接有盖母,所述支撑管一侧还设置有警示牌,该警示牌背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将其固定在支撑管上的锁紧机构,且锁紧机构包括角钢、螺栓、弧形卡座及锁紧螺母,所述角钢数量为两组,角钢的其中一端与标牌背面焊接,且上下两组角钢的另一端之间构有滑动开口,其中两组角钢与警示牌背面之间构有容纳螺栓头部的滑动腔,所述支撑管上外套有弧形卡座,其中位于支撑管两侧的滑动腔内还均设置有螺栓,且螺栓的杆身依次穿过滑动开口及弧形卡座对应的弯折部,位于弧形卡座弯折部背面的螺栓上螺接有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两侧上下并列焊接有多组横管,其中两侧对应的横管之间上下错开设置,且横管截面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外侧壁与底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优选的,所述弧形卡座内侧粘接有橡胶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螺柱上外套有位于固定柱与盖母之间的密封胶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在对路灯上的灯具等设备进行维护时可借助横管攀爬至支撑管高处进行操作,而无需借助吊篮车即可完成,这不仅不会占用社会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维护及安装工作成本。

2、本发明中由于固定柱顶端与盖母底端之间的连接处与底板顶部之间存在高低落差,那么底板顶部的液体也够不到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也就更不可能从两者之间的连接处渗入固定通道内,同时由于在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还安装有密封胶圈以对两者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达到防止液体渗入固定通道内的目的,从而降低固定通道内侧壁及位于固定通道内螺柱因沾有渗入液体导致生锈或腐蚀几率。

3、本发明中采用盖母与螺柱螺接,由于盖母顶端为密封设置的,从而将盖母顶部的液体挡住,使其不能渗入盖母内径与螺柱外侧壁之间缝隙处,同时由于螺柱顶端裸露的部分被盖母罩住,使得螺柱顶端的螺纹不会裸露在外,那么就更不会发生外物碰触到该部分螺纹使其变形,导致螺柱螺纹滑丝或不能与盖母、螺母等进行正常螺接工作。

4、本发明中警示牌通过锁紧机构活动固定在支撑管上,使得警示牌便于从支撑管上拆卸下或安装在支撑管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锁紧机构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支撑管,2、底座,3、螺柱,4、固定柱,5、固定通道,6、盖母,7、密封胶圈,8、警示牌,9、锁紧机构,91、角钢,92、螺栓,93、弧形卡座,94、锁紧螺母,95、滑动开口,96、滑动腔,10、横管,11、加强筋板,1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带有警示机构的路灯,包括支撑管1,还包括浇筑固定在水泥地面中的底座2,其中底座2顶端裸露在外,并且在底座2上焊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柱3,而在支撑管1底端焊接有紧贴在底座2上的底板12,该底板12顶端焊接有对应螺柱3的固定柱4,固定柱4高度为1~ 2.5cm,同时固定柱4上设置有贯穿底板12的固定通道5,而固定通道5内径与螺柱3直径相适配,那么在安装底板12时将螺柱3与对应的固定通道5对齐,并将螺柱3穿过对应的固定通道5、而底板12放置在底座2上,接着在固定柱4顶端的螺柱3上螺接盖母6的方式将底板12锁紧在底座2上,而在这过程中为了加强盖母6与固定柱4顶端之间的密封性能,在将盖母6螺接在螺柱3顶端上之前需要在固定柱4顶端的螺柱3上外套密封胶圈7,接着将盖母6与螺柱3顶端螺接即可,如图3所示,在螺柱3顶端螺接盖母6并将密封胶圈7锁紧在固定柱4上后,盖母6的内顶端与螺柱3顶端之间还留有0.2~0.4cm的间隙,这也就表明盖母6还可在螺柱3上进行向下旋转并进一步将固定柱4及底板12锁死在底座2上,但是由于此时盖母6已经将密封胶圈7锁紧在固定柱4上,将固定柱4及底板12锁死在底座2上,所以此时固定柱4会将盖母6底端抵住而不能继续向下旋转,从而致使留有0.2~0.4cm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柱4顶端与盖母6底端之间的连接处与底板12顶部之间存在1~2.5cm的高低落差,那么底板12顶部的液体也够不到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也就更不可能从两者之间的连接处渗入固定通道5内,同时由于在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还安装有密封胶圈7以对两者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达到防止液体渗入固定通道5内的目的,从而降低固定通道5内侧壁及位于固定通道5内螺柱3因沾有渗入液体导致生锈或腐蚀几率,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有液体大量淤积在固定柱4顶端上,其中盖母6底端直径大于固定柱4 直径,而密封胶圈7直径不大于盖母6底端直径,通过盖母6底端将固定柱4及密封胶圈7 罩住防止液体淤积在两者顶端上,并且以往都是通过螺母与螺柱3螺接,但是该种方法会发生如下问题,也就是液体可能从螺母内径与螺柱3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渗透,并经过密封胶圈7内径与螺柱3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渗入固定通道5内部,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盖母6与螺柱3螺接,由于盖母6顶端为密封设置的,从而将盖母6顶部的液体挡住,使其不能渗入盖母6内径与螺柱3外侧壁之间缝隙处,同时由于螺柱3顶端裸露的部分被盖母6罩住,使得螺柱3顶端的螺纹不会裸露在外,那么就更不会发生外物碰触到该部分螺纹使其变形,导致螺纹滑丝或不能与盖母3、螺母等进行正常螺接工作。

其中在支撑管1两侧还上下并列焊接有多组横管10,并且两侧对应的横管10之间上下错开设置,而同侧上下任意相邻两组横管10之间的间距60cm,同时横管10截面为矩形结构,那么工人在需要攀爬到支撑管1上方对灯具等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时,只需通过攀爬支撑管 1两侧的横管10就能很方便的攀爬到支撑管1高处,从而对设备进行维护工作,其具体操作为:通过手抓上方的横管10,左脚踩在左侧第一组横管10上,接着提起右脚并踩在右侧第一组横管10上,下一步将左脚提起并踩在左侧第二组横管10上,此时手则逐渐抓住位于其此时上方的横管10上借力,从而实现在支撑管1上进行逐渐往上攀爬的动作,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横管10顶端面为水平的,而不是为弧形面,所以这就加大了工人脚底与横管1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也提升了脚底踩在横管10上的舒适度,最终加大了工人脚底与横管10之间的摩擦力,对提升工人在横管10上的安全性起到了积极效果,导致工人在对路灯上的灯具等设备进行维护时可借助横管10攀爬至支撑管1高处进行操作,而无需借助吊篮车即可完成,这不仅不会占用社会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维护及安装工作成本。

同时在支撑管1还安装有用于警示作用的警示牌8,其中在警示牌8背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将其固定在支撑管1上的锁紧机构9,而锁紧机构9包括角钢91、螺栓92、弧形卡座 93及锁紧螺母94。

本实施例中每组锁紧机构9中的角钢91数量为两组,如图1、2所示,两组角钢91水平设置,其中位于上方的角钢91一端与警示牌8背面焊接固定,而其另一端则竖直向下设置,同时位于下方的角钢91其中一端与警示牌8背面焊接固定,其另一端则竖直向上设置,从而使得上下两组角钢91的竖直端之间构有滑动开口95,同时两组角钢91与警示牌8背面之间构有容纳螺栓92头部的滑动腔96。

如图1所示,每组锁紧机构9中的螺栓92数量为两组,其中两根螺栓92分别位于支撑管1的左右两侧并紧贴支撑管1侧壁,并且螺栓92的头部卡在滑动腔96内,而螺栓92的杆身则穿过滑动开口95,同时两根螺栓92的杆身夹持固定住支撑管1,进一步在支撑管1前侧外套有弧形卡座93,其中螺栓92的杆身末端穿过弧形卡座93的弯折部,并且在弯折部背面安装有与螺栓92螺接的锁紧螺母94,从而通过锁紧螺母94将弧形卡座93锁紧在支撑管1 上,实现将警示牌8悬空固定在支撑管1上方的目的,同时为了加强弧形卡座93与支撑管1 之间的摩擦力及防止弧形卡座93直接在支撑管1上移动会划伤支撑管1,本实施例中在弧形卡座93内侧粘接有与支撑管1接触的橡胶防护垫。

其中螺栓92杆身穿过与其大小相适配的滑动开口95,而螺栓92的头部则卡在滑动腔96 内并不从宽度小于其头部直径的滑动开口95穿出,那么螺栓92安装在滑动腔96内并穿过滑动开口95后,螺栓92的头部可在滑动腔96内进行左右滑动,而螺栓92的杆身则可在滑动开口95内左右滑动,从而改变其在警示牌8背面的所处位置。

而当螺栓92末端穿过外套在支撑管1前侧的弧形卡座93弯折部后,在弯折部背面的螺栓92上螺接锁紧螺母94,其中锁紧螺母94逐渐向后转动以缩小弧形卡座93与角钢91之间的间距时,从而会带动滑动腔96内的螺栓92头部向前移动并紧贴在角钢91的竖直端内侧,并同时将支撑管1紧贴在角钢91前端上,从而实现通过弧形卡座93将角钢91锁紧固定在支撑管1上,也就间接将警示牌8悬空固定在支撑管1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支撑管1外侧壁与底板顶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1以将其两者之间的稳固性。

本发明锁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将螺栓92的头部从滑动腔96左右两端的开口滑入滑动腔 96内,而此时螺栓92的杆身则同时滑入滑动开口95内,当螺栓92滑动至警示牌8中间处时,接着将两根螺栓92夹持固定住支撑管1,由于螺栓92在警示牌8背面的位置为可调节的,也就使得可通过改变两组螺栓92的间距使其满足于多种不同规格的支撑管1,进一步在支撑管1左侧外套大小与支撑管1相适配的弧形卡座93,其中螺栓92的杆身末端穿过弧形卡座93的弯折部,并且在弯折部背面的螺栓92上螺接锁紧螺母94,通过锁紧螺母94逐渐向后转动以缩小弧形卡座93与角钢91之间的间距时,以带动滑动腔96内的螺栓92头部向前移动并紧贴在角钢91的竖直端内侧,其中支撑管1紧贴在角钢91前端上,从而实现通过弧形卡座93将角钢91锁紧固定在支撑管1上,也就间接将警示牌8悬空固定在支撑管1上。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