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及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3884发布日期:2019-11-25 21:2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及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及面板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具中,由于光源体积较小,而为满足照明的需要,光源的发光亮度较大,发出的光线较为刺眼;为提高照明的舒适度,人们采用导光板扩大光源的发光面积,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分散到面积更大的导光板上,再由导光板提供照明,使光线更柔和,舒适度更高。因此,面板灯由于其发光均匀,光线较为柔和而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中,相比其他光源,面板灯的照明效果更好,更舒适,因此更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市场上,常规侧发光式面板灯的光学件一般有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光学件数量比较多,组装时工序繁琐,并且各光学件难以精确的一一对齐,进而容易因错位导致漏光或发光不均匀,影响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旨在解决常规侧发光式面板灯的光学件数量较多,组装工序繁琐,影响组装精度,进而影响照明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包括扩散板和导光板,所述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胶黏层,用于粘接所述扩散板和导光板,形成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还包括反光纸,所述反光纸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胶黏层,用于粘接所述反光纸和导光板,形成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胶黏层的面积、所述的扩散板与导光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所述导光板与反光纸之间的接触面积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包括导光板和反光纸,所述导光板和反光纸之间设置有胶黏层,用于粘接所述导光板和反光纸,形成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层为光学无影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灯,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发光组件以及设有出光口的面框;所述面框包括框体和向框体内侧延伸的底板,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底板相抵接;所述的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和上述任一种光学件,所述光源设置于发光组件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光源、上述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和反光纸,所述反光纸向着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的导光板设置;所述的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的扩散板与所述底板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光源,和上述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所述的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的扩散板与所述底板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光源、扩散板,和上述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底板相抵接,所述的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的导光板向着所述扩散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扩散板与导光板之间或导光板与反光纸之间设置胶黏层,形成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或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组装面板灯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光学件,可以减少组装时的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改善面板灯漏光或发光不均匀的问题,进而提升照明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异物进入,进一步提升面板灯的品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灯,由于采用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或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减少面板灯在组装时的工序,避免因异物进入影响面板灯的品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面板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面板灯的面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面板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面板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扩散板、10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2导光板、20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3胶黏层、30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4反光纸、5背板、6发光组件、61光源、7面框、71框体、72底板、8垫片、9电源驱动、91电线、92输入线、93螺丝、94.导热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包括扩散板1和导光板2,所述扩散板1和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胶黏层3,用于粘接所述扩散板1和导光板2,形成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扩散板1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胶黏层3,形成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在组装面板灯时,采用本方案的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则无需分别组装扩散板1和导光板2,而只需要一次即可组装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减少了面板灯在组装时的工序,提升组装效率,避免异物进入扩散板1与导光板2之间,影响面板灯的品相;同时,更方便扩散板1、导光板2之间的定位,避免因导光板2滑动偏移而导致面板灯漏光或发光不均匀。

如图2和图6所示,本方案中,所述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还包括反光纸4,所述反光纸4与导光板2之间设置有胶黏层3,用于粘接所述反光纸4和导光板2,形成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采用胶黏层3将扩散板1、导光板2、反光纸4粘接为一整体,组装面板灯时,采用本方案所得的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只需要组装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而无需分别组装扩散板1、导光板2、反光纸4;进一步减少面板灯组装的工序,提高组装的效率,避免异物进入扩散板1、导光板2和反光纸4之间;也可以避免因导光板与反光纸之间的间隙而产生水波纹;无需再增加eva垫使光学件紧贴,节省元件,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由于传统面包灯采用的反光纸4较薄,组装反光纸4时不容易进行自动化生产,而采用本方案,反光纸4与扩散板1和导光板2形成一整体,不仅可以更好地定位,防止组装面板灯时扩散板和反光纸偏移位置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良,还能更方便自动化生产。

进一步地,为提高使用胶黏层3的光学件的质量,提高发光均匀性,所述的胶黏层3的面积、所述的扩散板1与导光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导光板2与反光纸4之间的接触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由于光学无影胶具有固化快、粘结性能好、光学性能优、固化后透光率高、耐候性能好和不黄变等特点,本实施例采用的胶黏层3为光学无影胶层,可降低增设了胶黏层后对整灯光学效率的影响。

为提高扩散板1、导光板2、反光纸4之间的粘接效果,本实施例可通过将光学无影胶均匀涂抹在扩散板1和导光板2的任一接触面上,并将两者叠合再进行固化,同时,固化时采用从中心到四边的固化顺序,即可得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

进一步地,在导光板2与反光纸4的接触面上涂抹光学无影胶,优选在导光板2上涂抹光学无影胶,再将反光纸4贴合在导光板2上进行固化,同样地,固化时采用从中心到四边的固化顺序,可得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现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时,也可以首先贴合反光纸4与导光板2,再贴合扩散板1,这里不做限定。

另外,涂抹光学无影胶时,可采用精密涂布机器将光学无影胶涂抹在对应的接触面上,再进行贴合固化,使光学无影胶层涂布更均匀,避免因增设光学无影胶层导致面板灯的照明效果变差。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于面板灯的光学件,包括导光板2和反光纸4,所述导光板2和反光纸4之间设置有胶黏层3,用于粘接所述导光板2和反光纸4,形成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

本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2和反光纸4之间设置胶黏层3,将导光板2、反光纸4粘接为一整体,形成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在组装面板灯时,采用本实施例所得的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无需分别组装导光板2和反光纸4,而只需要一次即可组装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减少了面板灯在组装时的工序,避免异物进入导光板2和反光纸4之间,影响面板灯的品相;也可以避免因导光板与反光纸之间的间隙而产生水波纹;无需再增加eva垫使光学件紧贴,节省元件,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更方便导光板2、反光纸4之间的定位,避免因反光纸4滑动偏移而导致面板灯漏光或发光不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层3为光学无影胶层。

实现本方案时,可通过将光学无影胶均匀涂抹在扩导光板2和反光纸4的接触面上,优选在导光板上涂抹光学无影胶,再将反光纸4贴合在导光板2上并进行固化,同时,固化时采用从中心到四边的固化顺序,即可得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

实施例3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灯,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5、发光组件6以及设有出光口的面框7;所述面框7包括框体71和向框体内侧延伸的底板72,所述发光组件6与所述底板72相抵接;所述的发光组件6包括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光源61、实施例1所得的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和反光纸4,所述反光纸4向着所述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的导光板设置;所述光源设置于发光组件侧面,所述的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的扩散板1与所述底板72相抵接。

本方案中,由于面板灯采用扩散板导光板二合一光学件10,在组装面板灯时,无需分别组装扩散板1和导光板2,减少了面板灯在组装时的工序,避免组装面板灯时异物进入,影响面板灯的质量。

为更好地固定发光组件6,避免发光组件6移位导致面板灯质量较差,所述背板5与所述发光组件6之间还设置有垫片8;同时,垫片8还起到保护发光组件6的作用,避免发光组件6与背板5接触摩擦受损。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5上还设置有电源驱动9,电源驱动9和发光组件6通过电线91电连通;所述电源驱动9通过输入线92接通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5可以扣合连接所述面框7,也可以通过螺丝93固定连接所述面框。

为避免光源61过热而损坏,所述光源61与框体71之间还设置有导热胶带94。

可以理解,本方案所采用的面框7为铝框、木框等,这里不做唯一限定。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方案与实施例3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6包括设置在框体71内侧的光源61和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所述的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三合一光学件20的扩散板1与所述底板72相抵接。本方案可进一步地减少面板灯组装时的工序,避免组装面板灯时异物进入,影响面板灯的质量。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方案与实施例3的区别只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6包括设置在框体71内侧的光源61、扩散板和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所述扩散板1与所述底板72相抵接,所述的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的导光板2向着所述扩散板1设置。本方案由于采用导光板反光纸二合一光学件30,在组装面板灯时,无需分别组装导光板2和反光纸4,减少了面板灯在组装时的工序,避免组装面板灯时异物进入,影响面板灯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