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灯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0234发布日期:2019-04-23 23:36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灯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路灯。



背景技术:

智慧路灯是指通过应用先进、高效、可靠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等,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的路灯,智慧路灯具有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实现远程照明控制,大幅节省电力资源,还可以提供信息采集、环境监控、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

目前,智慧路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能耗水平的降低,一个是功能的多样化。能耗水平的降低主要是实现电能利用的最大化,功能多样化主要是给路灯增加诸如拍照、摄像、监控、环境检测和充电等功能。功能多样化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架设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传统的设备(比如路灯、监控设备、充电桩和信号基站等)安装,都是单独进行的,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需要进行规划和施工,工程较为繁琐。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主要表现在:

1.施工占用路面,造成交通拥堵;

2.建设成本逐年增加,尤其在征地方面,甚至出现征地成本过高导致的修改计划;

3.施工地点受周围环境影响,组网困难,容易出现盲点;

4.各工程单独进行,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

智慧路灯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在原有的路灯基础上升级或者更换,既避免了征地和铺线等的影响,又能够降低建设成本,方便后续的功能升级。

但是目前投入使用的智慧路灯还是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后续的升级难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升级方便的智慧路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路灯,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灯架和固定在灯架上的照明灯;所述灯架上设有模块化安装部分;

所述模块化安装部分包括固定板、对称设在固定板上且与其铰接的连接臂A与连接臂B、开在连接臂A上的螺纹孔、和设在连接臂B上的紧固螺栓;

所述紧固螺栓与螺纹孔相匹配;

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臂A与连接臂B夹在灯架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灯架的一组相对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臂A与连接臂B的内侧面上设有凸起;

所述凸起与凹槽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座内设有工作室;所述底座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门。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灯架内设有空腔;

所述灯架的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开放端;

所述灯架的下端与底座内的工作室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座与灯架的连接处设有U型管;

所述U型管的一端位于灯架下端与工作室连接处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U型管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的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升级方便。在智慧路灯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下,会增加诸如交通拍照、监控和环境检测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结构不同,安装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板作为设备与路灯之间的连接。固定板体积小,尺寸可定制,制造成本低,与灯架的连接方式固定,能够满足多种设备的安装需要,避免了对灯架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后续的升级改造中,只需要更换固定板即可,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设有工作室,可以在其中安装诸如充电设备,信号传输设备和信号基站等,能够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多样。

灯架上安装的各种设备需要连接电线和信号线,安装时在灯架上打孔,将线缆穿入灯架内,最后与工作室内的控制设备连接。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雨水可能会从打孔处流入灯架并最终流到工作室内,造成工作室内部的设备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防水结构,用以避免雨水流到工作室内。雨水从开口处流到灯架内后,最终会流到U型管内并从排水管流出,能够避免工作室内的设备被淋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块化安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底座、12灯架、13照明灯、21固定板、22连接臂A、23连接臂B、24螺纹孔、25紧固螺栓、31凹槽、32凸起、41工作室、42门、5空腔、51U型管、5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路灯,包括底座11、固定在底座11上的灯架12和固定在灯架12上的照明灯13;所述灯架12上设有模块化安装部分;

所述模块化安装部分包括固定板21、对称设在固定板21上且与其铰接的连接臂A22与连接臂B23、开在连接臂A22上的螺纹孔24、和设在连接臂B23上的紧固螺栓25;

所述紧固螺栓25与螺纹孔24相匹配;

所述固定板21通过连接臂A22与连接臂B23夹在灯架12上。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灯架12的一组相对侧面上设有凹槽31;所述连接臂A22与连接臂B23的内侧面上设有凸起32;

所述凸起32与凹槽31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座11内设有工作室41;所述底座11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门42。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灯架12内设有空腔5;

所述灯架12的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开放端;

所述灯架12的下端与底座11内的工作室41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底座11与灯架12的连接处设有U型管51;

所述U型管51的一端位于灯架12下端与工作室41连接处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排水管52;所述排水管52的一端与U型管51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1的侧壁连接。

下面结合实际的安装与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安装时,将底座11用膨胀螺丝安装到地面上。地下的电缆从底座11的底面进入工作室41,顺序穿过U型管51和灯架12后与照明灯13连接。

安装摄像头、噪声传感器、空气污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时,根据其安装方式将其固定到固定板21上。固定板21的尺寸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制作。

接着,将固定板21移动到指定高度,然后转动连接臂A22和连接臂B23,同时使固定板21向靠近灯架12的方向移动,二者接触后停止。

反向转动连接臂A22和连接臂B23,当凸起32卡入凹槽31后停止。接着用扳手转动紧固螺栓25,将其拧到螺纹孔24内并拧紧,安装工作完成。固定板21通过连接臂A22和连接臂B23与灯架12之间的摩擦力固定,连接臂A22和连接臂B23上的凸起32和灯架12上的凹槽31受到挤压后轻微变形,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板21与灯架12连接的稳定性。

当安装高度不合适时,适当的反向转动紧固螺栓25后调整固定板21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再次拧紧紧固螺栓25。

然后在灯架12上的对应位置处打孔,并将固定板21上设备的电线和数据线通过孔塞入灯架12内的空腔5。打开工作室41上的门42,将电线和数据线从U型管51内拉出,与工作室内的控制设备连接。

后续的升级与改造,直接更换固定板21上的设备就可以完成,如果固定板21不合适,更换新的固定板21。这样,就不用更换底座11和灯架12,能够有效缩减工程量,降低成本。

工作室41内还可以安装充电桩、小型信号基站等设备,用以方便市民生活,进一步增加路灯的功能,使其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

当灯架12进水时,水会沿着空腔5的内壁流到U型管51内。U型管51在工作室41内的位置为两端高,中间低,水流动到U型管51的最低处时会从排水管52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