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LED灯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LED灯管也俗称光管、日光灯管,其光源采用LED作为发光体。传统的日光灯管又称荧光灯,灯两端各有一灯丝,灯管内充有微量的氩和稀薄的汞蒸气,灯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导电时发出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led灯管有很多优点,一般用于普通照明,写字楼,商场,酒楼,学校,家庭,工厂等室内照明,在日常生活中,由于LED灯管的普及,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目前LED灯管与灯头的连接都是固定的,样式单一往往只能只能满足单一的照明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LED灯管在装饰等方面的需求日益上升,往往需要将LED灯管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形状,而传统的连接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LED灯管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LED灯管连接结构,包括LED灯管、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边侧均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的左右边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部的中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中侧均留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连接部中侧的通孔相通,所述连接部与LED灯管边端的卡槽插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截面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两通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为三通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整体凸起,所述连接部以及连接部里侧开设的通孔均呈“工”字形。
优选的,所述LED灯管两侧的卡槽与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卡槽呈“工”字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边端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的截面厚度与LED灯管的截面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边侧连接部与LED灯管两侧的卡槽进行插接固定相连,结构稳固,同时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为两通和三通设计,在进行LED灯管的连接时,操作人员可依据相应的需求随意选择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便于依据用户的需求构成多种几何形状,从而拓展了适用的场合与范围,相应的商业价值高,样式新颖,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LED灯管、2-第一连接组件、3-第二连接组件、4-连接部、5-凹槽、6-卡槽、7-空腔、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新型LED灯管连接结构,包括LED灯管1、第一连接组件2与第二连接组件3,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的边侧均设有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与连接部4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4的左右边端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连接部4的中侧开设有通孔8,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的中侧均留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与连接部4中侧的通孔8相通,所述连接部4与LED灯管1边端的卡槽6插接相连。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的截面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为两通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为三通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4整体凸起,所述连接部4以及连接部4里侧开设的通孔8均呈“工”字形。
具体的,所述LED灯管1两侧的卡槽6与连接部4对应设置,所述卡槽6呈“工”字形。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的边端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的截面厚度与LED灯管1的截面厚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均为塑钢材质。
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边侧连接部4与LED灯管1两侧的卡槽6进行插接固定相连,结构稳固,同时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为两通和三通设计,在进行LED灯管1的连接时,操作人员可依据相应的需求随意选择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进行连接,便于依据用户的需求构成多种几何形状,从而拓展了适用的场合与范围,相应的商业价值高,样式新颖,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可依据实际的需求对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之间的夹角以及边端接口数目等进行更改,以达到目的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