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442发布日期:2019-07-17 05:3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光透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投光透镜时可以将投射的光源进行透过成像的装置。

有些带有投射光源的装置在运行前,需要进行测定投射光源经过不同角度的透镜投射的成像情况,因此会选定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投射观察,传统的投射实验在进行调整不同角度时,需要调整透镜的不同摆动放置,有些用来承载透镜的支撑架调整的角度比较单一,不方便更加具体系统的全面观察,而且在携带上也是不方便的,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设计一种可以应用在45以及多种角度上的投光灯的光学透镜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包括承载无盖空心盒,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上表面一端铰链连接有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相匹配的承载无底空心盒,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内下表面一端设有与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内下表面相搭接的条形支撑架,所述条形支撑架前表面中心处加工有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内设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前端面嵌装有投光灯源,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内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条形支撑架前侧两端处嵌装有一对一号水平滑轨,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下表面且与一对所述一号水平滑轨相对应处嵌装有一对二号水平滑轨,一对所述一号水平滑轨和一对所述二号水平滑轨上均设有水平滑动架,每个所述水平滑动架上中心处均嵌装有竖直圆轴,一对所述水平滑动架之间设有且与一对所述竖直圆轴相套装的条形镜框,所述条形镜框内侧均加工有两对水平滑动凹槽,每个所述水平滑动凹槽内均设有移动块,每个所述移动块内侧表面均设有吸铁块,所述条形镜框内设有透镜,所述透镜侧表面嵌装有与两对所述吸铁块相连接的两对铁块。

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外侧表面均嵌装有水平圆轴,每个所述水平圆轴上均套装有摆动支撑杆,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摆动支撑杆相对应的支撑基座。

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拉伸杆,每个所述竖直拉伸杆下端均设有真空吸盘。

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下表面和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上表面且靠近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带,两对所述固定带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手握把手。

所述条形支撑架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内下表面之间为搭接,所述条形支撑架下端侧表面设有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内侧表面之间的若干个水平拉伸杆。

所述条形镜框前表面嵌装有环形标尺,所述环形标尺前表面四角处均通过螺钉与所述条形镜框前表面之间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于调整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了解不同的透光情况,携带比较方便的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的侧视剖面图;

图2为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中所述水平滑动架、所述竖直圆轴、所述条形镜框、所述移动块、所述吸铁块、所述透镜和所述铁块相配合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的局部正视剖面图

图4为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中所述条形框架、所述透镜、所述铁块、所述环形标尺和所述螺钉相配合的正视图;

图中所示:1、承载无盖空心盒;2、承载无底空心盒;3、条形支撑架;4、滑动架;5、投光灯源;6、一号水平滑轨;7、二号水平滑轨;8、水平滑动架;9、竖直圆轴;10、条形镜框;11、移动块;12、吸铁块;13、透镜;14、铁块;15、固定块;16、水平圆轴;17、摆动支撑杆;18、支撑基座;19、竖直拉伸杆;20、真空吸盘;21、固定带;22、手握把手;23、水平拉伸杆;24、环形标尺;2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在45度投光灯的光学透镜,包括承载无盖空心盒1,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上表面一端铰链连接有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相匹配的承载无底空心盒2,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下表面一端设有与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2内下表面相搭接的条形支撑架3,所述条形支撑架3前表面中心处加工有滑动通孔,所述滑动通孔内设有滑动架4,所述滑动架4前端面嵌装有投光灯源5,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条形支撑架3前侧两端处嵌装有一对一号水平滑轨6,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2下表面且与一对所述一号水平滑轨6相对应处嵌装有一对二号水平滑轨7,一对所述一号水平滑轨6和一对所述二号水平滑轨7上均设有水平滑动架8,每个所述水平滑动架8上中心处均嵌装有竖直圆轴9,一对所述水平滑动架8之间设有且与一对所述竖直圆轴9相套装的条形镜框10,所述条形镜框10内侧均加工有两对水平滑动凹槽,每个所述水平滑动凹槽内均设有移动块11,每个所述移动块11内侧表面均设有吸铁块12,所述条形镜框10内设有透镜13,所述透镜13侧表面嵌装有与两对所述吸铁块12相连接的两对铁块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每个所述固定块15外侧表面均嵌装有水平圆轴16,每个所述水平圆轴16上均套装有摆动支撑杆17,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2左右两相对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摆动支撑杆17相对应的支撑基座18,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竖直拉伸杆19,每个所述竖直拉伸杆19下端均设有真空吸盘20,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下表面和所述承载无底空心盒2上表面且靠近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对固定带21,两对所述固定带21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手握把手22,所述条形支撑架3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下表面之间为搭接,所述条形支撑架3下端侧表面设有与所述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侧表面之间的若干个水平拉伸杆23,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镜框10前表面嵌装有环形标尺24,所述环形标尺24前表面四角处均通过螺钉25与所述条形镜框10前表面之间进行连接。

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人工转动位于每个水平圆轴16上的摆动支撑杆17,使得慢慢的与位于条形无底空心盒2外侧表面上的支撑基座18进行接触,由每个支撑基座18的下表面不是水平的,因此便于在摆动支撑时,使得条形无底空心盒2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之间摆动角度进行打开,位于移动架4上的投光光源5便于进行发出光线,位于前侧条形镜框10内的透镜13便于透光进行观察的,其中滑动架4可以在位于条形支撑架3上的滑动通孔内进行水平滑动,调整与透镜13之间的位置,使得光线不同的,其中条形支撑架3是搭接在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下表面的,通过若干个水平拉伸杆23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侧表面进行连接,便于通过人工拉动每个水平拉伸杆23,使得进行调整与透镜13之间的位置,改变透光情况的,其中透镜13可以进行水平转动和竖直的转动,调整透光角度的,其中在进行水平转动时,可以使得位于透镜13上下表面的一对铁块14与所对应的吸铁块12之间进行分离,使得左右两侧的铁块14与所对应的一对吸铁块12进行吸附固定,便于进行转动调整角度的,其中进行竖直转动与水平转动情况相同,就是连接位置不同,其中每个吸铁块12均固定在移动块11内侧,每个移动块11均可以在所条形镜框10内的水平滑动凹槽内进行移动,调整转动的位置,便于调整透镜13的位置的,其中条形镜框10通过一对竖直圆轴9与一对水平滑动架8进行连接,条形镜框10可以在一对竖直圆轴9上进行整体转动,调整照射位置的,其中由于每个竖直圆轴9与所对应的水平滑动架8之间连接比较活动,便于在使得承载无盖空心盒1和承载无底空心盒2之间的打开角度较小时,使得条形镜框10进行倾斜放置的,也便于调整角度的,其中一对水平滑动架8通过一对二号水平滑轨7与承载无底空心壳2内下表面进行连接,便于进行水平移动,调整之间距离,便于调整照射情况的,其中另一个水平滑动架8通过一对一号水平滑轨6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内下表面进行连接,也便于使得水平滑动架8进行移动的,其中每个水平圆轴16均通过固定块15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外侧表面进行连接,位于承载无盖空心盒1下方的若干个真空吸盘20便于与承载表面进行连接,便于吸附固定良好,其中每个真空吸盘20均通过竖直拉伸杆19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下表面进行连接,也便于根据情况进行竖直拉伸,调整照射情况的,其中此装置在进行携带时,可以手提手握把手22的,其中手握把手22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带21与承载无盖空心盒1和承载无底空心盒2之间进行连接,每个固定带21便于适应不同的摆动角度的,其中位于条形镜框10前表面的环形标尺24便于标识透镜13的转动位置的,其中环形标尺24通过两对螺钉25与条形镜框10侧表面进行连接,便于进行拆卸的,其中在进行测量角度和位置时,只需要测量透镜13与指定的水平线或者竖直线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即可。

最后,还应说明,上述举例和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再次说明,上述实施例只是给出了随意举了一个目前常用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