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9867发布日期:2020-08-21 15:1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使驾驶员或乘客通过简单的触摸操作来控制用于照亮车辆内部的光源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设置有用于存储各种物品的存储装置,例如手套箱或操纵箱,以及用于照亮车辆内部的室内灯。

也就是说,各种便利装置安装在车辆中,以便为车辆的乘车人提供方便和舒适。

关于用于车辆的便利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室内灯,其包括:前壳,其中安装有至少一个用于扩散光的透镜、设有灯的开关、以及从车辆接收电源以响应开关的操作而驱动灯的板;以及后壳,其连接到前壳的后侧。在前壳的纵向方向上、在前壳的底表面中形成长的滑动孔,并且开关以滑动方式操作。灯板安装在板的接触端下方的滑动壳的上侧,并且连接到灯板的灯暴露于滑动壳的下表面。旋钮安装在滑动壳一侧的下表面上,以便通过滑动孔暴露于车辆内部。所述板设置有第一端,接触端与其接触以打开灯,以便在灯处于关闭状态下照亮车辆内部的右侧区域;第二端,接触端与其接触以打开灯以使当车门打开和关闭时灯被打开和关闭;第三端,接触端与其接触以打开灯以便照亮车辆内部的中心区域;以及第四端,接触端与其接触以打开灯以便照亮车辆内部的左侧区域。第一至第四端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在灯关闭的状态下,如果接触端通过滑动开关选择性地与第一、第三和第四端接触,则灯选择性地照亮车辆内部的右侧区域、中心区域和左侧区域。在灯关闭的状态下,如果接触端通过滑动开关与第二端接触,则当门打开时灯打开,当门关闭时灯关闭。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室内灯中,为了照亮车辆的内部,需要滑动所述开关,以使接触端选择性地接触板的每一个第一、第三和第四端。

也就是说,存在驾驶员或乘客需要用手指操作开关来控制灯的不便之处。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授权号10-1400984(2014年5月22日授权)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其能够使驾驶员或乘客通过简单的触摸操作控制用于照亮车辆内部的光源。

根据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灯模块来实现,灯模块包括:盖,盖包括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组装孔;连接到盖的壳体,壳体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安装在第一组装孔中的照明透镜;连接到盖并容纳在内部空间中的后盖,后盖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第二组装孔,第二组装孔面向第一组装孔;安装到后盖的第一触摸感应单元,第一触摸感应单元配置为感应人体接近和接触第一组装孔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的周边部分;第二触摸感应单元安装在后盖,第二触摸感应单元被配置为感应人体接近和接触第一组装孔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的整个部分;以及安装在后盖上的控制板,控制板设有通过第二组装孔向照明透镜发光的光源,控制板配置为响应于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的感应结果来控制光源,其中,当第二触摸感应单元感应到人体接近和接触照明镜头中心部分时,控制板执行控制使得光源打开或关闭,并且当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感应到人体接近和接触第一组装孔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的周边部分时,控制板不控制光源。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5(a)和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剖视图;和

图6(a)、图6(b)以及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的使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安装在车辆内部的驾驶员座位或乘客座位附近,并且用于照亮车辆的内部。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盖10,盖10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组装孔11;以及壳体20,其连接到盖10。壳体2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21。

在此,两个第一组装孔11形成在盖10的外表面中。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配合孔、至少一个配合突起、至少一个配合凹槽的紧固部分形成在盖10的外表面中。

在壳体20的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紧固部分,紧固部分形成为配合突起,该配合突起设置成以配合方式紧固到盖10的配合孔型紧固部分中。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安装在第一组装孔11中的照明透镜30。

在此,设置两个照明透镜30以对应于两个第一组装孔11。

在照明透镜30的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形成为配合突起,该配合突起设置成以配合方式紧固到盖10的配合凹槽型的紧固部分中。形成为配合突起的至少一个附加紧固部分形成在照明透镜30的外表面中。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后盖40,后盖40连接到盖10并容纳在壳体20的内部空间21中。后盖40中形成有第二组装孔42a,该第二组装孔42a面向第一组装孔11。

具体地,后盖40包括:主体41,主体41连接到盖10并且在主体41中形成有面向第一组装孔11的通孔41a;以及突出部分42,突出部分42形成在主体41中的通孔41a周围,且在突出部分42中形成有面向通孔41a的第二组装孔42a。

在此,两个通孔41a形成在主体41的外表面中,以对应于两个第一组装孔11。

在主体41的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紧固部分,紧固部分形成为配合孔,该配合孔构造成以配合方式与盖10的配合突起型紧固部分和照明透镜30的配合突起型紧固部分接合。

另外,至少一个配合突起型紧固部分形成在主体41的外表面中。

另外,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配合突起43以从主体41的外表面中的突出部分42附近的部分突出。

另外,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配合突起44以从主体41的外表面中的突出部分42和第一配合突起43之间的部分突出。

在此,两个突出部分42从主体41的外表面突出以对应于两个通孔41a,并且一对彼此连在一起的第二组装孔42a形成在两个突出部分42中每一个的外表面中以面向两个通孔41a中相应的一个。

彼此连在一起的一对第二组装孔42a形成在两个突出部分42中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中的倾斜处,以便不彼此面对。

另外,至少一个配合孔型紧固部分形成在突出部分42的外表面中。

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安装在第二组装孔42a中的扩散透镜31。

在此,设置两个扩散透镜31以对应于两个第二组装孔42a。

具体地,设置彼此连接的一对扩散透镜31,以对应于彼此连在一起的一对第二组装孔42a。

在扩散透镜31的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形成为配合突起,该配合突起构造成以配合方式紧固到突出部分42的配合孔型紧固部分中。

此外,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该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安装到后盖40并且配置为基于电容的变化感应人体接近和接触第一组装孔11的外围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外围部分。

此外,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该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安装到后盖40并且配置为基于电容的变化感应人体接近和接触第一组装孔11的外围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整个部分。

另外,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包括控制板70,控制板70安装在后盖40。控制板70设置有光源71,光源71通过安装在第二组装孔42a中的扩散透镜31向照明透镜30发射光。控制板70响应于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的感应结果来控制光源71。

在此,设置四个光源71以对应于两对扩散透镜31,每对扩散透镜彼此连接。光源71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s)等。

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分别具有形成在其中的第一配合孔51b和第二配合孔61b,以允许第一配合突起43和第二配合突起44配合在其中。

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分别包括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分别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中的第一插入空间51a和第二插入空间61a,突出部分42插入第一插入空间51a和第二插入空间61a中。配合第一配合突起43和第二配合突起44的第一配合孔51b和第二配合孔61b分别形成在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周边部分中。此外,电连接到控制板70的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分别形成在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周边部分上。

在此,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形成为板状,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分别从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周边部分突出。

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位于突出部分42和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之间,并插入第一插入空间51a。

控制板70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中的第一连接孔72和第二连接孔73,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装配在第一连接孔72和第二连接孔73中,以与其电连接。

在控制板70的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紧固部分,该紧固部分形成为配合孔,该配合孔配置成以配合方式与主体41的配合突起型紧固部分配合。

此外,控制板70设置有连接器,该连接器连接到车辆的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

壳体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中的暴露孔,以允许控制板70的连接器通过其暴露,从而连接到车辆的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

在下文中,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发明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中,照明透镜30安装在盖10中的第一组装孔11中,并且后盖40的主体41安装在盖10中。

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中的第一配合孔51b和第二配合孔61b以配合方式与后盖40的第一配合突起43和第二配合突起44接合。

在此,突出部分42插入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中的第一插入空间51a和第二插入空间61a,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位于突出部分42和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之间并插入第一插入空间51a。

随后,扩散透镜31安装在后盖40中的第二组装孔42a中,并且控制板70安装在后盖40的主体41上。

在此,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的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装配到控制板70中的第一连接孔72和第二连接孔73中,由此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电连接到控制板70。

随后,盖10和壳体20彼此连接。

扩散透镜31、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以及控制板70安装到后盖40,后盖40容纳在壳体20的内部空间21中。

随后,用于车辆的灯模块100安装在车辆的内部,并且控制板70电连接到车辆的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

如图6(a)、图6(b)和图7所示,控制板70通过装配在第一连接孔72和第二连接孔73中的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向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的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施加电压。

在此,向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施加比向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更高的电压。

在施加电压的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周围产生电场,因此在第一组装孔11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周边部分形成能够感应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的电容变化的第一触摸感应区域a1。

此外,在施加电压的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周围产生电场,并且因此在第一组装孔11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整个部分中形成能够感应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电容变化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

在此,形成比第一触摸感应区域a1宽的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

因此,如图6(a)和图6(b)所示,人体例如驾驶员的手指或乘客的手指可以接近并接触照明透镜30的中心部分,而不是盖10中的第一组装孔11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周边部分。

在此,驾驶员的手指或乘客的手指仅位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内。

由于位于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内的人体是导电的,因此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电容改变。

也就是说,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感应人体与照明透镜30的中心部分的接近和接触。

控制板70通过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第二连接端61c检测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电容变化,并确定电容的变化作为控制信号。当光源71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板70执行控制使得光源71接通。

因此,光源71发光,并且来自光源71的光通过安装在第二组装孔42a中的扩散透镜31漫射,并且顺序地穿过通孔41a和安装在第一组装孔11中的照明透镜30。

结果是,车辆内部被照亮。

此后,人体例如驾驶员的手指或乘客的手指可以再次接近并接触照明透镜30的中心部分。

此时,控制板70通过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第二连接端61c检测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电容变化,并确定电容的变化作为控制信号。当光源71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板70执行控制使得光源71关闭。

结果是,车辆内部不被照亮。

如图7所示,人体,例如驾驶员的手指或乘客的手指可能会接近并接触盖10中的第一组装孔11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周边部分,而不是照明透镜30的中心部分。

在此,驾驶员的手指或乘客的手指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a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内。

由于位于第一触摸感应区域a1和第二触摸感应区域a2内的人体是导电的,所以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中的每一个的电容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第一触摸感应单元50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60感应人体与第一组装孔11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30的周边部分的接近和接触。

控制板70通过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第一连接端51c和第二连接端61c同时检测第一触摸感应电极体51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体61的电容变化,并确定电容的变化作为控制消除信号。因此,控制板70不控制光源71。

结果,车辆内部保持在照明状态或非照明状态。

从以上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当仅第二触摸感应单元感应到人体接近和接触照明透镜的中心部分时,控制板控制光源,使得光源打开或关闭。

另外,当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感应到人体接近和接触盖中的第一组装孔的周边区域以及照明透镜的周边部分时,控制板不控制光源。

也就是说,盖中的第一组装孔的周边区域和照明透镜的周边部分被清楚地定义为不能进行光源控制的部分,并且照明透镜的中心部分被清楚地定义为光源控制部分。

换句话说,驾驶员或乘客能够通过简单的手指触摸操作来控制光源以照亮车辆的内部。

由于扩散透镜通过后盖的突出部分与照明透镜隔开预定距离,可以进一步增加来自光源的光的漫射。

也就是说,可以照亮车辆内部的更宽区域。

根据本发明,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中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以配合的方式与后盖的第一配合突起和第二配合突起接合。

也就是说,不需要使用粘接材料或粘合材料将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结合或粘合到后盖。

另外,后盖的突出部分插入第一触摸感应电极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的主体中的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中,因此第一触摸感应电极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的主体不会阻挡光源发出的光线。

也就是说,来自光源的光容易通过照明透镜漫射。

由于第二触摸感应电极的主体位于后盖的突出部分和第一触摸感应电极的主体之间,因此可以准确地识别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的安装位置。

也就是说,可以容易地安装或替换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同时将它们彼此区分开。

由于第一触摸感应电极和第二触摸感应电极的主体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装配在控制板中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因此可以容易地安装或替换在后盖和控制板之间的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

此外,第一触摸感应单元和第二触摸感应单元由后盖和控制板稳定地支撑。

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