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灯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69350发布日期:2020-01-10 22: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环形灯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灯以及包括环形灯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或电器产品,例如手机、音箱等的按键的周围经常会增加一圈环形灯,从而增加其外观效果。目前的环形灯,为了得到较大的出光光圈,一般通过将多个光源环绕出光光圈设置,多个光源的光线传输至出光位置,从而得到环形灯。但是,多个环绕设置的光源耗电量大、发热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形灯及电子设备,旨在实现环形灯的出光光圈具有较大尺寸的同时,减少环形灯的耗电量及发热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形灯。环形灯包括光源以及导光板;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入光区,第二表面上设有环形的出光区,入光区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环形的出光区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环绕的区域内,其中,参考平面为垂直于导光板的光轴的平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入光区入至导光板内,并从出光区出光;入光区包括内凹的弧面,光源照射至入光区的光线与弧面垂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通过使得照射至入光区的光线均能够与入光区的弧面垂直,使得经入光区入射至导光板内的光线不会在入光区的入光界面上产生反射,从而使得光线能够全部的进入导光板内,避免入光损失,进而提升光源的光线利用率,使得在光源数量较少时光线能量也能够较为充足,以使光线在导光板内能够传输较远的距离,即使得在光源数量较少的同时得到较大的出光光圈,实现环形灯具有大的出光光圈的同时,减少环形灯的耗电量及发热量。

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区的弧面为平滑的弧面。本实施例中入光区为平滑的弧面,能够较为容易的成型得到。

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区包括中心区以及依次围绕中心区外周排布的多个子区,多个子区呈同心环状,中心区以及子区均包括子弧面以及侧面,中心区的侧面连接中心区的子弧面及与中心区相邻的子区的子弧面,子区的侧面连接相邻的两个子区的子弧面,中心区的子弧面及多个子区的子弧面形成入光区的弧面。本实施例中,入光区为菲涅尔面,且菲涅尔面的各个子弧面形成本申请的入光区的弧面,从而避免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在入光区的入光界面上产生反射的同时,能够使得入光区的内凹程度减小,从而能够减薄导光板的厚度,进而减少环形灯的厚度,以便于环形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一些实施例中,光源位于导光板的第一表面背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并与导光板间隔设置。通过将光源与导光板间隔设置,使得光源投射至导光板上的光斑能够覆盖导光板的入光区。

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的出光区的直径为光源至导光板的距离的20~50倍。本实施例中,由于出光区的直径与光源至导光板的直径的比值较大,即环形灯能够在具有较薄的厚度的情况下得到较大的光圈大小,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光源与入光区相对设置,光源的中心位于入光区的中心轴上,光源包括出光面,出光面朝向导光板。本实施例中,光源的中心位于入光区的中心轴上,从而使得光源照射至入光区的各个位置的光线能够较为均匀,进而使得出光区的各个位置的出光能够较为均匀,实现良好的出光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的表面上覆盖有反射层,反射层位于入光区及出光区的区域镂空。本实施例中,导光板的表面上除入光区及出光区的其它区域覆盖有反射层,使得导光板内的光线中传输至导光板的表面时能够全部的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能够在导光板内继续传输,从而避免光线从导光板除出光区外的其它位置漏光或者被导光板吸收,进一步提高光线利用率,并使得光线在导光板内能够传输更大的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为金属镀层或者对外表面特殊处理形成。

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背离导光板的一侧覆盖有遮光层。本实施例中,反射层背离导光板的一侧覆盖有遮光层,即在导光板的表面上除入光区及出光区的其它区域覆盖有遮光层,以通过遮光层避免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区外的其它位置漏出,保证环形灯具有更好的发光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的表面覆盖有黑白胶,黑白胶包括白色薄膜层以及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形成于白色薄膜层上并与白色薄膜层形成一体结构;白色薄膜层为反光层,黑色油墨层为遮光层。本实施例中,反射层与遮光层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通过一道制程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反射层及遮光层,能够减少制程,减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内分散有光扩散剂。通过光扩散剂对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进行反射或折射,使得光线在导光板内均匀分散,并使得光线能够在导光板的内部传输更远的距离,从而能够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光源发出的光能够在导光板内传输的更远,从而能够利用较少的光源得到较大的光圈,减小环形灯的耗电量及发热量。

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灯还包括装饰板,装饰板设于出光区环绕的区域内,装饰板用于增强环形灯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的环形出光区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背离导光板的端面为出光面,装饰板嵌入环形凸起围成的环形空间内,装饰板背离导光板的一面与出光面共面,使得环形灯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灯还包括固定部以及多条连接臂,固定部位于导光板的外周并与导光板间隔,多条连接臂连接于导光板与固定部之间,连接臂具有弹性。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部用于将导光板固定。并且,由于连接臂具有弹性,使得固定部固定时,导光板在受到导光板轴向方向(即与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力时连接臂会产生弹性形变,导光板上的受力撤销时,导光板能够恢复至原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外壳以及环形灯,设备外壳上设有开口,环形灯固定于设备外壳内,且导光板的出光区通过开口露出设备外壳。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环形灯,从而增强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环形灯的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环形灯的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环形灯沿ii-ii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入光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导光板沿ii-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光源的辐射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环形灯的位置i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环形灯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沿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音箱、风扇等电子产品。电子设备上设有环形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例如,在音箱上设置环形灯,使得音箱在工作时环形灯点亮,从而增强音箱的外观效果,并能够根据环形灯的工作状态判断音箱的工作状态。或者,在手机或者音箱的按键位置设置环形灯,使得环形灯的出光光圈环绕按键设置,能够提高手机或者音箱的外观效果,同时也能够标志手机按键或者音箱按键的位置,以便于暗夜中使用。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为电子音箱。电子设备200包括设备外壳110以及环形灯100。设备外壳110上设有开口111,环形灯100固定于设备外壳110内。

请参阅图2,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环形灯100的结构示意图。环形灯100包括光源10以及导光板20。光源10位于导光板20的一侧并与导光板20之间有一定距离,光源10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20后,在导光板20中进行一定距离传输后再进行出射,从而得环形的光圈。环形灯100包括导光板20,导光板20上设有用于出光的出光区221。其中,出光区221为环形。环形灯100固定于导光板20内时,且导光板20的出光区221通过开口111露出设备外壳110。环形灯100出光时能够产生环形的光圈,以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外观效果。其中,环形的出光区211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为圆形环、方形环、三角环等各种形状的环。本实施例中,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11的形状为圆形环,能够得到圆环形的出光光圈。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灯100还包括电路板30,光源10固定于电路板30上。

导光板20为导光材料制成,使得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0内进行传输。其中,导光板20可以为玻璃、树脂或者亚克力等材料。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0内分散有光扩散剂,光扩散剂可以为无机微粉类(如钛白粉)或者有机微粉类(如丙烯酸类或者有机硅类)。通过光扩散剂对进入导光板20内的光线进行反射或折射,使得光线在导光板20内均匀分散,并使得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0的内部传输更远的距离,从而能够在光源10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光源10发出的光能够在导光板20内传输的更远,从而能够利用较少的光源10得到较大的光圈,减小环形灯100的耗电量及发热量。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光扩散剂为有机微粉类,其材质与导光板20的材质不同,且能够允许光线透过。导光板20内传输的光线传输至有机微粉时发生折射,使得光源10发出的较为强烈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进行均匀的分散,从而能够扩大发光面,使得导光板20内各个位置的光线更加的均匀,避免光线传输至出光位置时光强不够的问题。并且,通过有机微粉的折射作用,会减少光线传输至导光板20的内壁面上,减少光线在导光板20的内壁面进行多次反射而产生的光强的损失,进一步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延长光线的传输距离。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及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的环形灯100的不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导光板20包括第一表面21以及与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2。光源10位于第一表面21背离第二表面22的一侧。具体的,请参阅图2,第一表面21上设有入光区211,光源10发出的光线从入光区211入射至导光板20内。入光区211为入光区211的周缘211a围成的区域。请参阅图3,环形的出光区221位于第二表面22上。出光区221包括内环221a及围绕于内环221a外侧(即内环221a远离中心的一侧)的外环221b,出光区221为内环221a与外环221b之间的区域。光线从出光区221进行出光,从而得到环形的光圈。本实施例中,出光区221的形状为圆形环,内环221a及外环221b为同心圆环,使得内环221a的任意位置至外环221b的距离均相同,从而得到各个位置宽度均一的环形光圈,实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的装饰效果需求,内环221a及外环221b的中心可以不重合,内环221a及外环221b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

请参阅图4,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环形灯100沿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入光区211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环形的出光区221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的环绕的区域内。即入光区211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出光区221的内环221a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内。其中,参考平面为垂直于导光板20的中心轴a的平面。换句话说,入光区211的周缘211a至导光板20的中心轴a的距离l2小于出光区221的内环221a至中心轴a的距离l3,经入光区211入射至导光板20内的光线需要在导光板20的径向方向(垂直于中心轴a方向)上传输一定距离后才能够从出光区221出光。在需要得到同样的光圈尺寸的情况下,经入光区211入射的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0的径向方向上传输一定的距离后再从出光区221出光,相对于使光源10的光线直接照射至第一表面22上与出光区221相对的位置,再使光线沿导光板20的轴向(与中心轴a平行的方向)传输至出光区221并出光的方式来说,由于入光区211的尺寸小于出光区221的内环221a的尺寸,光源10发出的光线覆盖的区域可以较小,因此光源10能够较导光板20更近,从而能够减小环形灯100的厚度。具体的,当光线不能在导光板20的径向方向上传输后再从出光区221出光时,如果需要较大的发光光圈,则需要光源10至导光板20的距离更远,使得光源10照射至导光板20上的光斑大小较大并覆盖发光光圈的范围,才能使得发光光圈发光。而本申请中通过导光板20将入光区211入射的光线沿导光板20的径向方向传输一定的距离至出光区221,使得光源10离导光板20的距离可以较小,从而能够实现在得到同样的光圈大小的情况下,光源10距离导光板20的距离可以更近,使得光源10照射至导光板20上的光斑大小仅覆盖入光区211即可,从而能够减小环形灯100的厚度,以便于环形灯100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的出光区22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为光源10至导光板20的距离l1的20~50倍。其中,出光区22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为外环221b至中心轴a的距离l3的2倍。本实施例中,由于出光区221为圆环形,外环221b为圆环,则出光区22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即为外环221b的直径。一些实施例中,出光区221为方形环或者三角形环时,出光区22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是指出光区221的外环221b的外接圆的直径。光源10至导光板20的距离是指光源10的中心至垂直于导光板20的中心轴并经过导光板20的中心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的中轴线与导光板20的中轴线重合,此时光源10的中心与导光板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即为光源10的中心与导光板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区211的形状与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21的形状相同,且入光区211的中心与出光区221的中心同轴。即入光区211的边缘的距离至出光区221的各个位置的距离相同,当光源10的光线均匀进入导光板20内的各个方向时,经过导光板20传输到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21的各个位置的光强相同,从而实现环形灯100的各个位置能够均匀出光。例如,当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21的形状为圆形时,入光区211的形状也为圆形;当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21的形状为方形时,入光区211的形状也为方形。其中,入光区211的形状是指入光区211的边缘轮廓形状,环形灯100的出光区221的形状是指光圈围成的形状。本实施例中,入光区211的中心与出光区221的中心均位于导光板20的中心轴a上。

入光区211包括从第一表面21向第二表面22凹设的弧面,光源10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与弧面垂直。具体的,通过对光源10的光路模拟,确认光源10的出射光路方向,再通过光源10的出射光路仿形得到所需的弧面形状,使得入射至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的光线均能够与入光区211的弧面垂直。通过使得光源10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与弧面垂直,能够避免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在入光区211的入射界面上进行反射,使得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能够全部的进入导光板20内,使得在光源10的规格及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进入导光板20内的入光量,提高光源10的光线利用率,从而使得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0内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以得到更大的出光光圈。

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区211的弧面为平滑的弧面。其中,根据仿形得到的入光区211的弧面形状可以为任意类型的平滑弧面。例如,弧面可以为半球面、样条曲面等。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例的导光板20的入光区211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导光板20沿ii-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实施例的导光板20的入光区211为菲涅尔面。具体的,入光区211包括位于中心区223以及依次围绕中心区223外周排布的多个子区222。多个子区222呈同心环状,即每个子区的中心重合。中心区223包括子弧面223a及侧面223b。每个子区222均包括子弧面222a以及侧面222b,每个子区222的侧面222b连接相邻的两个子区222的子弧面222a。中心区223的侧面223b连接子弧面223a以及与中心区223相邻的子区222的子弧面222a。每个子区222的子弧面222a的曲率方向朝向第一表面21背离第二表面22的一侧。每个子区222的侧面222b与导光板20的中心轴a平行。中心区223的子弧面223a以及多个子区222的子弧面222a形成入光区211的弧面,使得任意入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均能够垂直子弧面223a或子弧面222a入射,使得入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能够全部的进入导光板20内,提高光源10的光线利用率,以提高光线在导光板20内的传输距离。并且,通过将导光板20的入光区211设置为菲涅尔面,能够使得入光区211的内凹程度减小,从而能够减薄导光板20的厚度,进而减少环形灯100的厚度,以便于环形灯100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请重新参阅图4,光源10与入光区211相对设置,即入光区211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光源10在参考平面上的正投影。并且,光源10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20,使得光源10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的从入光区211进入导光板20内。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对应于入光区211的中心位置,即光源10的中心位于入光区211的中心轴a上,从而能够使得光源10的光线均匀的射入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0的类型与入光区211的形状相匹配,换句话说,光源10照射至第一表面21上的光斑的形状需要与入光区211的形状相同,以使得光源10的各个光源10的光线能够更均匀的射入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由于入射至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的光线均匀,使得出光区221的各个位置的出光均匀,使得环形灯10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例如,当光源10的照射至第一表面21的光斑形状为圆形时,则入光区211的形状为圆形;当光源10的照射至第一表面21的光斑形状为方形时,则入光区211的形状为方形。

一些实施例中,入光区211的大小与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相匹配,使得光源10的有效发光角度内的光线照射至第一表面21上时均能够入射至入光区211,以使得光源10的大部分的光能均能够进入导光板20内,保证具有较高的光源10的光线利用率的同时,尽量的减小入光区211的大小。由于入光区211的大小减小,而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的弯曲程度保持不变,保证入射至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的光线均能够垂直于入光区211,从而能够减小入光区211的内凹程度,降低导光板20的厚度。具体的,入光区211的大小需要等于或者稍大于光源10的有效发光区域,即入光区211的大小需要等于或者稍大于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内发出的光线在第一表面21上的照射区域的大小,从而使得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内发出的光能够全部的通过入光区211进入导光件20内。具体的,当光源10的中心位于入光区211的中心轴a上,光源10的中心与入光区211的周缘211a,所在平面的距离为l1,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为α时,入光区211的边缘至其中心轴a的距离l2则等于或稍大于l1tanα,从而使得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α内的光线能够全部入射至入光区211,以增强光源10的光线利用率。其中,光源10至入光区211的距离是指光源10至入光区211的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入光区211的半径是指入光区211的边缘围成的区域的半径。光源10的边缘与入光区211的周缘所在平面的距离l1根据实际的环形灯100的装配空间的大小进行确定。

例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一光源10的辐射图,示出了光源10在不同的发射角度的情况下的相对辐射密度。图中以中心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表示的是相对辐射密度的大小,例如,图中0.1~1.0分别表示相对辐射密度为10%~100%。图中垂直于各同心圆的径向线表示光源10的不同发射角度。其中,0°~90°分别表示发射角度与中心轴a所呈角度为±0°~±90°。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射角度在70°以内时,光源10的相对辐射密度为30%以上,即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光源10的有效发射角度为光源10的中心轴a的±70°以内。当光源10的中心至入光区211的边缘所在平面的距离为l1时,入光区211的边缘至中心轴a的距离等于或稍大于l1tan70°,从而使得光源10在有效发射角度内发射的光能够全部的进入入光区211内,增强光源10利用率。并且,能够避免入光区211过大而造成的导光板20的厚度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小环形灯100的厚度。

本申请中,光源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当所需要的光圈较小或者光圈的亮度可以较低时,可以使用单个光源10;当所需要的光圈较大或者光圈的亮度要求较高时,可以使用多个光源10。图2所示实施例中,环形灯100的光源10为一个,光源10的中心位于入光区211的中心轴a上,从而使得光源10的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各个位置的光强相同,使得经导光板20传输后最终从出光区221出光时,出光区221的各个位置的光线均匀,以实现良好的出光效果。请参阅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环形灯100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实施例中,光源10为多个,多个光源10集中设于与入光区211相对的位置,并将多个光源10作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仿形得到入光区211的弧面形状。并且,多个光源10的整体的中心位于入光区211的中心轴a上,以使得多个光源10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均能够全部传输至导光板2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光源10来说,本申请的每个光源10的光源10利用率提高,从而能够在实现同样的发光效果时,减小光源10的数量,从而节约能源,减少发热。

请参阅图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20的表面覆盖有反射层40,且反射层40对应于入光区211及出光区221的区域镂空。换句话说,导光板20的表面上除入光区211及出光区221的其它区域覆盖有反射层40,使得导光板20内的光线中传输至导光板20的表面时能够全部的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能够在导光板20内继续传输,从而避免光线从导光板20除出光区221外的其它位置漏光或者被导光板20吸收,进一步提高光线利用率,并使得光线在导光板20内能够传输更大的距离。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40可以为对导光板20除入光区211及出光区221的其它区域进行表面处理得到。例如,通过对导光板20除入光区211及出光区22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进行研磨等工艺处理,研磨后的导光板20的表面能够对导光板20内传输至其上的光线进行全反射,即经过表面处理后的导光板20的表面形成反射层40。或者,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溅镀、蒸镀等工艺在导光板20的外表面镀上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的金属镀层,如银镀层、铝镀层等。或者,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导光板20的外表面上贴合反射膜以形成反射层40。其中,反射膜可以为金属膜层、白色胶层等膜层。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给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反射层40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的反射层40的种类进行限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40背离导光板20的一面层叠有遮光层50,以通过遮光层50避免光线从导光板20的出光区211外的其它位置漏出,保证环形灯100具有更好的发光效果。遮光层50可以为黑色油墨层等遮光材料,通过涂布工艺形成于反射层40的背离导光板20的一面;或者,遮光层50也可以为黑色膜片等,通过粘贴方式形成于反射层40的背离导光板20的一面。

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40与遮光层50可以为一体结构,能够通过一道制程在导光板20的表面形成反射层40及遮光层50,能够减少制程,减低成本。例如,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反射层40与遮光层50的一体结构为黑白胶。黑白胶的一面为白色,另一面为黑色。白色的一面贴合至导光板20的外表面,实现对导光板20内传输至导光板20表面的光线的反射。黑白胶的黑色的一面背离导光板20,能够避免光线在导管板内传输的过程中从导光板20中漏光。一些实施例中,黑白胶包括白色膜层以及层叠于白色膜层上的黑色的油墨层。其中,白色膜层背离油墨层的一侧的一面即为黑白胶的白色面,黑色膜层背离白色膜层的一面即为黑白胶的黑色面。本实施例中,白色膜层即为反射层40,黑色油墨层为遮光层50。

请参阅图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灯100还包括装饰板60,装饰板60设于出光区221的内环环绕的区域内。装饰板60用于增强环形灯100的外观效果。并且,在出光区221环绕的区域内设置装饰板60,能够增强环形的出光区221环绕的区域的遮光效果,避免漏光,呈现出更好的发光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2的出光区221上设有环形凸起25,环形凸起25凸起于第二表面22。环形凸起25为与导光板20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与导光板20一体成型得到。环形凸起25包括出光面251以及相对设置的内壁面252以及外壁面253,出光面251位于内壁面252以及外壁面253之间并连接内壁面252以及外壁面253。远离出光区221的一面为出光面251,导光板20内传输的光线经过出光区221进入环形凸起25内,在环形凸起25内传输后最后从环形凸起25的出光面251出光,从而得到环形光圈。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5除出光面251外的其它表面上覆盖有反射层40以及遮光层50,避免环形凸起25的除出光面外的其它位置对在环形凸起25内传输的光线的吸收及漏光,使得在环形凸起25内传输的光线尽量多的从环形凸起25的出光面251出光,从而具有更好的出光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装饰板60内嵌于环形凸起25围成的区域内,使得装饰板60更稳定的固定于导光板20上。其中,装饰板60包括与导光板20贴合的底面61、与底面61相背的顶面62以及连接于底面61以及顶面62之间的侧面63,装饰板60内嵌于环形凸起25围成的区域内时,装饰板60的侧面63与环形凸起25的内壁面252贴合。并且,装饰板60背离导光板20的一面与环形凸起25的出光面251共面,从而使得环形灯100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请参阅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100的截面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灯100还包括固定部41,固定部41与导光板20连接,以将导光板20固定于其它的结构上。导光板20包括连接于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22之间的周面23。图11所示实施例中,固定部41为凸起于周面23的凸起结构。请参阅图12及图13,图1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环形灯100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为实施例的环形灯100沿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形灯100还包括多条连接臂42,固定部41位于导光板20的外周并与导光板20间隔,多条连接臂42连接于导光板20与固定部41之间。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42具有弹性,使得固定部41固定时,导光板20在受到导光板20轴向方向(即与中心轴a平行的方向)上的力时连接臂42会产生弹性形变,导光板20上的受力撤销时,导光板20能够恢复至原位置。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导光板20朝向光源10的一侧设置按钮70。一些实施例中,按钮70设于电路板30上。导光板20的第一表面21上设有凸起于第一表面21的按压部212,按压部212与按钮70相对设置。轴向按压导光板20时,导光板20向电路板30方向移动,按压部212与按钮70接触并按压按钮70。其中,按钮70可以为任意的按钮开关,例如,可以为电源按钮、音量调节按钮等。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入光区211,并使得照射至入光区211的光线均能够与入光区211的弧面垂直,从而避免经入光区211入射至导光板20内的光线在入光区211的入光面上产生反射,避免入光损失,进而提升光源10的光线利用率,使得在光源10数量较少时光线能量也能够较为充足,光线在导光板20内能够传输较远的距离。换句话说,能够实现在光源10数量较少的同时得到较大的出光光圈,并在实现环形灯100具有大的出光光圈的同时,减少环形灯100的耗电量及发热量。

请参阅图14,图14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的沿i-i方向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环形灯100固定于电子设备200的设备外壳110且导光板20的出光区221正好通过设备外壳110上的开口111露出设备外壳11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环形灯100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环形灯100。导光板20的固定部41固定于设备外壳110的内表面,以使导光板20与设备外壳1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按钮70有四个,四个按钮70均设于电路板30上。四个按钮70分别为音量增加按钮、音量减小按钮、通话按钮以及麦克风按钮。导光板20的第一表面21上设有四个按压部212,四个按压部213与四个按钮70一一对应,需要增加音量、减小音量、通话或使用麦克风时,轴向按压导光板20与按钮70的对应位置,即可实现所需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按钮70的数量及功能仅用于举例说明,在此不进行限制。

以上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