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5377发布日期:2020-04-17 22:4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



背景技术:

数码产品在进行夜间拍摄时,都需要通过补光模组对拍摄范围进行补光。目前的数码产品拍摄的视场角越来越大,需要有足够大的补光范围。目前的数码产品多是通过设计较大的透镜来增大补光范围,由于透镜的体积较大,会增加数码设备整体的体积,不利于数码产品微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补光范围大的补光灯透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补光模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码设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光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射面与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凸设有若干发散环,所述发散环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减小,所述发散环远离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折射面的夹角为30°-60°。

上述的补光灯透镜,通过设置反射环,反射环的一面进行折射,另一面进行反射,通过设计折射面和反射面的角度,光线先经折射再经反射后,其出射角度变大,从而达到扩大光线范围的目的,其通过反射环扩大光线范围,本身体积不用增大,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扩大光线范围。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发散环相互连接。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射面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为45°。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六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六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七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第六反射面及第七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六反射面及所述第七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六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18°,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六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七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第六反射面及第七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18°,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六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25°,所述第七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所述发散环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之间具有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补光模组,包括led灯及所述的补光灯透镜,所述led灯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所述入射面的中心设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码设备,包括所述的补光模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补光灯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补光灯透镜的另一视角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补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补光灯透镜100,用于对数码设备等产品的补光系统,从而扩大光照的范围。该补光灯透镜100包括透镜本体10,透镜本体10包括入射面20与出射面30,请参照图2,该入射面20凸设有若干发散环40,发散环40朝向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41,折射面41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减小,发散环40远离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42,反射面42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反射面42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反射面42与折射面41的夹角为30°-60°。

上述的补光灯透镜100,光线由外部打到透镜本体10的入射面20上,由于折射面靠近透镜本体10的中心,且光线是发散的,则光线会先入射到折射面41上,由于折射面41和反射面42经过合理的角度设置,光线经过折射面41折射到反射面42上,经反射面42反射后由出射面30射出,反射后光线的角度相比原来的光线角度大大地扩大,从而对光线进行了发散,增大光线的照射范围。其通过反射环扩大光线范围,本身体积不用增大,从而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扩大光线范围。

透镜本体10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圆柱状、方柱状等,均可实现其目的。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0整体呈圆柱状。入射面20与出射面30分别位于透镜本体的相对两个端面。

发散环40的作用是扩大光线的角度即照射范围,以扩大补光的范围。发散环40靠近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41,远离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42。

当发散环40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的几个反射面42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要保证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的角度有增大。例如,靠近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两个或三个反射面42的角度相同,再向透镜本体10的边缘的几个反射面42的角度相同等等角度设置方式,均可以达到扩大光线角度的目的。

请继续参照图2,例如,发散环40的数量为六个,以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420、第二反射面421、第三反射面422、第四反射面423、第五反射面424及第六反射面425,第一反射面420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a、第二反射面421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b及第三反射面422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c均为8°-15°,第四反射面423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d、第五反射面424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e均为19°-20°,第六反射面425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f均为25°-30°。

又例如,当发散环40的数量为七个时,以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420、第二反射面421、第三反射面422、第四反射面423、第五反射面424、第六反射面425及第七反射面426,第一反射面420、第二反射面421及第三反射面422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第四反射面423、第五反射面424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19°-20°,第六反射面425及第七反射面426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25°-30°。

又例如,发散环40的数量为六个,以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第二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9°-18°,第三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10°-20°,第四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19°-20°,第五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第六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25°-30°。

再例如,发散环40的数量为七个,以由透镜本体10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第六反射面及第七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第二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9°-18°,第三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10°-20°,第四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19°-20°,第五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8°-15°,第六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20°-25°,第七反射面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轴线r之间的夹角为25°-30°。

通过以上的试验,需要说明,相邻的反射面42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反射面42与折射面41的夹角为30°-60°。按照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该范围内光线经折射面41折射后可以入射到反射面42上,并保证反射后的光线能够扩大角度。

一实施例中,反射面42与折射面41的夹角为45°。该角度为优选的夹角,呈该夹角的反射面42与折射面41可以保证较大角度的出射光线,且光线的亮度也较好。

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发散环40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发散环40能够保证折射后的光线射到反射面42后不受其他影响,保证光线的亮度。

一实施例中,靠近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一发散环40与透镜本体10的中心之间具有距离。这样入射到透镜本体10的中心的光线可以直接出射,使得中心的亮度较高。

请参照图3,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补光模组200,包括led灯50及上述的补光灯透镜100,led灯50靠近透镜本体10的入射面20的中心设置。led灯50设在中心能够保证中心的亮度较高,而且光线能够均匀地向两侧出射。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数码设备,包括上述的补光模组200。数码设备引入上述补光模组200后,其补光范围扩大,但其体积不会增大,从而保证数码设备能够微型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