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在出厂前就已经装配好,接线柱一般设置在灯壳内部,安装灯具时,用户需要将灯具的灯壳进行拆卸然后,然后对灯具进行接线,这样容易造成灯具刮花或拆卸时容易损坏产品,灯具接线过程繁琐,用户使用的体验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以解决现有的灯具安装过程繁琐,安装不当容易造成灯具损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其包括:
灯壳,灯壳向内凹陷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容置腔,灯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通孔并且灯壳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开设盖体,该盖体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封闭或开启通孔;
照明组件,设置在容置腔中;
接线组件,设置在容置腔中并与通孔对应设置,接线组件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用于在通孔开启后与外部的电源导线连通从而为照明组件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盖体和灯壳为金属材质制成,其中,盖体的一端与灯壳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盖体的自由端可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通孔的方向移动以封闭或开启通孔。
进一步地,接线组件与盖体连接,接线组件可在盖体的自由端的带动下向远离或靠近通孔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盖体的自由端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弧形边,通孔的边缘与第一弧形边对应的位置上向外凹陷形成第二弧形边,第一、第二弧形边形成供导线穿过的穿线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两卡合部和两固定部,两卡合部设置在盖体上并位于第一弧形边的两端,两固定部设置在灯壳上并与两卡合部对应设置,卡合部与固定部锁紧配合,两卡合部可在盖体自由端的带动下向靠近固定部方向移动并与固定部锁紧配合,使盖体锁合到灯壳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套设在导线中并围绕穿线口设置,用于密封导线和穿线口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大致呈U形结构,围绕通孔的边缘设置,用于封闭盖体和通孔之间的边缘。
进一步地,沿盖体的两侧边缘与灯壳与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易撕线,盖体的自由端在外力作用下可沿两易撕线设置方向向远离灯壳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预定口径大小的通孔。
进一步地,灯壳为铁质材质制成。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通过设置灯壳、盖体、接线组件和照明组件,灯壳向内凹陷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容置腔,灯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通孔并且灯壳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开设盖体,该盖体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封闭或开启通孔;照明组件设置在容置腔中;接线组件设置在容置腔中并与通孔对应设置,接线组件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用于在通孔开启后与外部的电源导线连通从而为照明组件进行供电,使得用户在对灯壳进行接线时无需对灯壳进行拆卸,缩短了灯具安装的时间,提高了灯具安装的效率,同时可避免拆卸灯壳时容置造成灯壳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的灯壳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的灯壳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灯壳;101:第一弧形边;2:照明组件;3:盖体;301:第二弧形边;302:自由端;4:接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拆卸的快速接线灯具,其包括:
灯壳1,灯壳1向内凹陷形成具有一开口的容置腔,灯壳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通孔并且灯壳1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开设盖体3,该盖体3与通孔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封闭或开启通孔;
照明组件2,设置在容置腔中;
接线组件4,设置在容置腔中并与通孔对应设置,接线组件4与照明组件2电连接,用于在通孔开启后与外部的电源导线连通从而为照明组件2进行供电。
现有的灯具在出厂前就已经装配好,接线柱一般设置在灯壳1内部,安装灯具时,用户需要将灯具的灯壳1进行拆卸然,然后才能对灯具进行接线,这样容易造成灯具刮花或拆卸时容易损坏产品,灯具接线过程繁琐,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差。针对现有的灯具存在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在灯壳1上开设通孔以及盖体3,盖体3用于封闭该通孔,并且在盖体3与通孔之间设置密封件,保证灯壳1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请参阅图2,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盖体3和灯壳1都为金属材质制成,优选的,采用铁质材质以增强灯壳1的结构强度。连接时,盖体3的一端与灯壳1连接,具体与通孔的边缘连接,盖体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02,安装人员在对灯体进行接线时,可掰动盖体3的自由端302,使盖体3的自由端302向远离通孔的方向移动以开启通孔从而对照明组件2进行接线。
优选的,请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将接线组件4与盖体3进行连接,由于接线组件4在出厂时预先与设置在灯壳1内的照明组件2电连接,此时,当安装人员掰动盖体3的自由端302使之向外翻转,接线组件4便可呈现在安装人员面前,这样安装人员就可以直接对接线组件4进行接线,无需将导线伸入到通孔中,提高了接线的效率,当完成接线后,安装人员再将盖体3的自动端向靠近通孔的方向移动即可将盖体3盖合到该通孔上。
请参阅图3,盖体3的自由端302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弧形边101,通孔的边缘与第一弧形边101对应的位置上向外凹陷形成第二弧形边301,第一弧形边101的弯曲弧度与第二弧形边301的弯曲弧度一致,这样,当盖体3盖合到该通孔后,第一弧形边101和第二弧形边301形成一圆形的穿线口,可供外部电源线穿过。
为避免盖体3封闭通孔后在外力碰撞后会上下摆动,优选的,本申请设置了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具体包括:两卡合部和两固定部,两卡合部设置在盖体3上并位于第一弧形边101的两端,两固定部设置在灯壳1上并与两卡合部对应设置,卡合部与固定部锁紧配合。具体的,卡合部可以是两勾形的形状,配合部为框形结构,当盖体3自由端302的带动卡合部向靠近固定部方向移动并与固定部锁紧配合,便可使盖体3与灯壳1进行锁合。锁合后的盖体3不会在灯壳1上上下摆动,可保证导线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本申请还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套设在导线中并围绕穿线口设置,第一密封件具体为密封圈,用于密封导线和穿线口之间的缝隙。防止外部水分或灰尘从导线和穿线口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灯壳1内部,损坏灯壳1内部的照明组件2。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还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具体为密封圈,第二密封件大致呈U形结构并且围绕通孔的边缘设置,设置第二密封圈后,第二密封圈可封闭盖体3和通孔之间的边缘,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分和灰尘进入到灯壳1内部从而损坏灯体内部的零部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盖体3的两侧边缘与灯壳1与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易撕线,易撕线沿盖体3的设置方向延伸,具体的,盖体3与灯壳1是通过易撕线连接为一体的,安装人员在对灯体进行接线时,可握住盖体3的自由端302,使之沿两易撕线设置方向向远离灯壳1的方向移动向外掰动从而使灯壳1上形成预定口径大小的通孔。设置易撕线,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掰动盖体3,使灯壳1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口径大小的通孔,当盖体3越向后掰动,通孔的口径越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