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2224发布日期:2020-06-17 00:1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灯模组的透镜,属于车灯模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灯技术领域,车灯模组一般是指具有塑料或玻璃材质透镜或相当结构的零件作为最终出光元件,且用于汽车前照灯照明的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灯模组在车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模组功能多样化以及小型化等的需求越来越多。

目前,对于车灯模组有采用反射镜的形式,也有采用聚光器的结构形式,其中,采用聚光器的形式光学效率较高,但是目前也存在以下的缺陷:1)作为模组另一种集成功能的光学元件和透镜是分开设置的,模组结构较为复杂,光学系统欠佳;2)模组的光学系统构成较复杂,使得模组整体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同时带来模组重量和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可见,现有技术在小型化、集成化和低成本,以及光学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聚光器的车灯模组,将车灯模组的主功能的光学元件设置为上下弯折的聚光器,且将车灯模组的集成功能的光学元件和透镜集成设置为一体结构,结合相应的光学结构设计,使得车灯模组的重量、体积、成本和光学性能等得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聚光器的车灯模组,包括透镜1,所述透镜1后部局部向后伸出至少一个与集成功能光源3模组对应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所述透镜1与集成功能光源3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为一体;所述透镜1的主体还作为主功能光源4的最终出射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1的前端出光面的局部、对应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的位置向前伸出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

更进一步的,聚光器2呈l形,其折弯部位为全反射面,主功能光源4与聚光器2一端对应,聚光器2另一端对准透镜1。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为凸出所述透镜1的柱状结构,且设置于透镜主体1a的上侧或下侧。

更进一步的,主功能光源4设置在透镜1焦点的后端,作为模组主功能光源。

再进一步的,主功能光源4的光由所述聚光器2投射向所述透镜1的后端入光面,然后经所述透镜1投射在处于所述车灯模组前面的区域中形成车灯的近光或远光光形;所述集成功能光源3的光由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进入所述透镜1,经所述透镜1投射在处于所述车灯模组前面的区域中形成车灯的drl、角灯、位置灯的光形。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为中部空心内凹、外侧截面逐渐扩大的聚光杯结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的端面为平面或弧面且外侧截面逐渐扩大。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的末端设置有模组集成功能出光面1d,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出光面1d设置为不规则的若干个小曲面。

进一步的,模组集成功能的出光面和模组主功能的出光面共用,所述透镜1的前端面为顺滑的凸透镜曲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镜1的出光面在前后方向上和所述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局部微结构,该局部微结构为外凸或内凹的弧面或任意排布的颗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车灯模组的集成化程度高,相对成本低,因为将聚光器设置为车灯模组的主功能的一级光学元件,透镜作为车灯模组的二级光学元件,而将集成功能的光学结构和透镜设置为一体结构,使得车灯模组的光学性能提高,主要是光学效率和功能多样化的提高,这是由于作为主功能的一级光学元件,聚光器相比反射镜的光学效率高;

2)车灯模组更加小型化,因为将其他功能(比如drl、角灯、位置灯)的光学结构和透镜设置为一体,充分利用车灯模组的光学空间;

3)将主功能聚光器设置为上下弯折的形状,可大幅缩短车灯模组长度方向的距离,使得车灯模组的体积更加小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总成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车灯模组总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光学元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所示车灯模组的光学元件中光线走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透镜立体结构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透镜立体结构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透镜立体结构图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透镜立体结构图之四。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灯模组的透镜立体结构图之五。

其中,1-透镜,2-模组主功能聚光器,3-模组集成功能光源,4-模组主功能光源,5-风扇,1a-透镜主体,1b-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c-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d-模组集成功能出光面,1e-透镜微结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9,如图1和2所示,包括透镜1、模组主功能聚光器2、两个模组集成功能光源3、五个模组主功能光源4以及风扇5。

如图3所示,模组主功能光源4设置在车灯模组的下端,且左右分散设置。

如图5和6所示,1a为透镜主体,透镜1的后端入光面的局部设置有凸出的入光结构1b,作为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

透镜1的前端出光面的局部、对应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的位置设置有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

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设置为中部空心内凹、外侧截面逐渐扩大的聚光杯结构。

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为凸出透镜1的柱状结构,且设置于透镜主体1a的上侧。

模组集成功能出光结构1c的末端设置有模组集成功能出光面1d;模组集成功能出光面1d设置为不规则的若干个小曲面。

每一个模组集成光源3和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对应设置。

模组主功能聚光器2设置为向下弯折的形状,类似“l”形,这样使得车灯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减小。

靠近透镜的一端设置为出光面,出光面的上侧或下侧边界处设置为截止线形状,以形成带有截止线的车灯光形,车灯的近光或远光光形具有截止线,需要光在进入透镜之前要被截止线形状的结构进行校正,这是本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远离透镜的一端设置为入光结构,入光结构设置为中部空心内凹、外侧截面逐渐扩大的聚光杯结构,模组主功能聚光器2的上、下弯折处设置有全反射面。

车灯模组还设置有风扇,且位置设置和模组主功能光源4位置对应。

如图4所示,模组主功能光源4的光由模组主功能聚光器投射向透镜1的后端入光面,然后经透镜1投射在处于车灯模组前面的区域中形成车灯的近光或远光光形,模组集成功能光源3的光由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进入透镜1,经透镜1投射在处于车灯模组前面的区域中形成车灯的drl、角灯、位置灯或远光的光形。

在另一实施例中,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的形状以及出光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形式,例如:如图7和9所示,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设置为端面为平面或弧面且外侧截面逐渐扩大的结构,模组集成功能的出光面和模组主功能的出光面共用,透镜1的前端面为顺滑的凸透镜曲面。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一种变换,如图8所示,透镜1的出光面在前后方向上和模组集成功能入光结构1b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局部微结构,区域如图8的阴影处所示,该局部微结构为外凸或内凹的弧面或任意排布的颗粒状结构,比如可以在该区域设置为透镜表面的皮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的前大灯照明,置于汽车前照灯内。相比于现有的车灯模组,通过特定的光学元件设置以及集成其他光学元件结构于透镜,优化的光学元件、系统,以及一体化的透镜,使得车灯模组的性能得到提高,尤其是体积和光学性能得以大大优化和提升。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前后、上下、左右与所述车灯模组所在的前照灯安装于车身上时的车身坐标系的前后、上下、左右一致。透镜光轴所在方向的方向为前后,光源所在一侧的方向为后方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