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近光led光源模组1、远光led光源模组2和透镜4。近光led光源模组1和远光led光源模组2设置在同一个散热基板的上下两侧,且近光led光源模组1和远光led光源模组2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这样,远近光led光源模组产生的热量都要通过同一个散热基板导出,且两个模组的导热通道基本重合,严重影响了led的散热效果。此外,为了提高光收集效率,远近光led光源模组在垂直方向的间距不能太大,从而导致远近光led光源模组之间的散热基板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也影响了前照灯的散热效果,最终将会导致车灯温度升高,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散热效果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近光模组、远光模组和透镜,所述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光源、与所述近光led光源对应的近光反光杯以及第一散热基板,所述远光模组包括远光led光源、与所述远光led光源对应的远光反光杯以及第二散热基板,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不平行,且所述远光模组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的出光口。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135°。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反光杯包括面向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发光面的第一反射面,所述远光led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到透镜的前焦点或焦点处。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反光杯还包括面向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发光面的第二反射面,所述远光led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回到远光led光源。
进一步的,投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面上的光线与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发光面之间的夹角为90°~180°,投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上的光线与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发光面之间的夹角为0~90°。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周围包设有白色漫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远光模组还包括激光光源,所述远光反光杯上设有与所述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束相适配的通光孔,所述激光束穿过所述通光孔后投射到所述远光led光源的荧光粉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与所述荧光粉片表面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基板位于远光模组远离近光模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近光模组、远光模组和透镜,所述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光源、与所述近光led光源对应的近光反光杯以及第一散热基板,所述远光模组包括远光led光源、与所述远光led光源对应的远光反光杯以及第二散热基板,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不平行,且所述远光模组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的出光口。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不平行,即远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非0°和180°,且远光模组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的出光口,以保证光收集效率。分别设置第一散热基板为近光led光源进行散热,设置第二散热基板为远光led光源进行散热,即近光led光源和远光led光源采用不同的散热通道,相互独立,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照明灯内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远光led光源一具体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所示:1、近光led光源模组;2、远光led光源模组;4、透镜。
图2-4中所示:10、近光模组;110、近光led光源;120、近光反光杯;130、第一散热基板;20、远光模组;210、远光led光源;220、远光反光杯;230、第二散热基板;240、激光光源;30、透镜;40、白色漫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近光模组10、远光模组20和透镜30,所述近光模组10包括近光led光源110、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对应的近光反光杯120以及第一散热基板130,所述远光模组20包括远光led光源210、与所述远光led光源210对应的远光反光杯220以及第二散热基板230,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的出光方向不平行,且所述远光模组20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10的出光口。具体的,led光源有一个出光面,一般为平面,定义led光源发光面的法线为出光方向。现有技术中,因为远近光led光源正好设置在同一个散热基板的上下两侧,所以近光led光源10的出光方向和远光led光源20的出光方向正好相反,即夹角为180°。在本实用新型中,远光led光源210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的出光方向不平行,即远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非0°和180°,且远光模组20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10的出光口,以保证光收集效率。分别设置第一散热基板130为近光led光源110进行散热,设置第二散热基板230为远光led光源210进行散热,即近光led光源110和远光led光源210采用不同的散热通道,相互独立,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照明灯内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135°,且远光模组20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10的出光口。
优选的,所述远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即远光led光源110的出光面相对于近光led光源210的出光面垂直设置,如图2所示,图中第一散热基板130位于近光模组10靠近远光模组20的一侧,第二散热基板230位于远光模组20远离近光模组10的一侧,且呈l型,这仅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第一散热基板130和第二散热基板230的位置和形状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只要能实现相互独立散热的效果即可,此处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远光反光杯220包括面向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发光面的第一反射面221,所述远光led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面221反射到透镜30的前焦点或焦点处。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面221呈椭圆面或近似椭圆面。具体的,透镜30包括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本文中定义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焦点为透镜30的前焦点。由于空间局限性,远光led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主要是指与远光led光源210的发光面之间的夹角较小的光线不能通过远光反光杯220反射到透镜30的前焦点或焦点处,因此,在所述远光反光杯220上设置面向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发光面的第二反射面222,第二反射面222为球面或近似球面,所述远光led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面222反射后回到远光led光源210。优选的,投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面221上的光线与所述远光led光源210之间的夹角为90°~180°,投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222上的光线与所述远光led光源210之间的夹角为0~90°。由于远光led光源210包括led芯片和覆盖在led芯片上方的荧光粉层,荧光粉层通常由荧光粉颗粒和透明基质组成,荧光粉颗粒具有散射作用,可将反射回来的光线散射之后重新输出,即经第二反射面222反射回远光led光源210的光将有一部分会被重新散射到第一反射面221,并经由第一反射面221和透镜30输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面221和第二反射面222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也可以分开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周围包设有白色漫反射层40。具体的,远光led光源210包括led芯片211和荧光粉片212,如图3所示,该白色漫反射层40可以是采用硅胶和白色氧化物粒子混合而成的白墙胶,包围在荧光粉片212四周,可以将荧光粉层212侧面出射的光反射回荧光粉层212,进而提高从荧光粉层212正面出光几率,可以提高远光led光源210发光面的亮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30位于远光模组20远离近光模组10的一侧。如图2-3所示,第一散热基板130位于近光模组10靠近远光模组20的一侧,第二散热基板230位于远光模组20远离近光模组10的一侧,如此设置将两个散热通道分开,散热时互不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4所示,所述远光模组20还包括激光光源240,所述激光光源240发出的光束投射到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荧光粉片212上,荧光粉片212将激光转化成白光后投射到远光反光杯220上并输出。优选的,所述远光反光杯220上设有与所述激光光源240发出的激光束相适配的通光孔,所述激光束穿过所述通光孔后投射到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荧光粉片212上,通过增加激光光源240可以大大提高远光光斑的亮度。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方向与所述荧光粉片212表面垂直,从而可以降低光斑的大小,避免光线投射到荧光粉片212外侧发生泄漏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可以提高远光的亮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近光模组10、远光模组20和透镜30,所述近光模组10包括近光led光源110、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对应的近光反光杯120以及第一散热基板130,所述远光模组20包括远光led光源210、与所述远光led光源210对应的远光反光杯220以及第二散热基板230,所述远光led光源210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的出光方向不平行,且所述远光模组20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10的出光口。远光led光源210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近光led光源110的出光方向不平行,即远近光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非0°和180°,且远光模组20的出光口靠近所述近光模组10的出光口,以保证光收集效率。分别设置第一散热基板130为近光led光源110进行散热,设置第二散热基板230为远光led光源210进行散热,即近光led光源110和远光led光源210采用不同的散热通道,相互独立,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照明灯内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寿命。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