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光盘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若要实现导光环的环形侧面出光,一般采用在导光环的内侧等间距分布多颗灯珠,以使灯珠发出的光经过导光环后由环形侧面射出。
然而,上述的出光方式使得单颗灯珠的出光范围较小,会使用较多灯珠,使得灯珠的出光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盘结构及具有其的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灯珠在导光环上的出光范围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光盘结构,包括:导光盘主体,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二导光部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环形外侧面为导光盘主体的出光面;第一导光部与环形结构的环形内侧面相连接,第一导光部突出于第二导光部所在平面设置,第一导光部突出于第二导光部所在平面设置的一端上设置有导光凹陷部;灯珠,灯珠的发光端与导光凹陷部相对设置,以使灯珠发出的光由导光凹陷部进入导光盘主体后经第一导光部的全反射和第二导光部的全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
进一步地,第一导光部为锥形结构,导光凹陷部设置在锥形结构的小径端,第一导光部的大径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呈锥形,第一凹陷部的开口方向与导光凹陷部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导光部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一凹陷部的第二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灯珠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一导光部具有第一锥面,第一锥面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一预定角度为a,10°≤a<90°。
进一步地,灯珠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一凹陷部在第一导光部上形成第二锥面,第二锥面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二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二预定角度为b,10°≤b<90°。
进一步地,导光凹陷部具有导光凸起部,导光凸起部与灯珠相对设置,灯珠发出的光经过导光凸起部后变为平行光,以使平行光在第一导光部内发生全反射;沿导光盘主体的轴向方向,导光凸起部具有第三中心线;其中,第三中心线与第一导光部的第一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导光凹陷部具有导光面,导光面包括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第二导光面为环形面,第二导光面绕第一导光面的周向设置;其中,导光凸起部的表面形成第一导光面。
进一步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与导光凸起部相对设置,以使经过导光凸起部所形成的平行光在第二凹陷部上发生全反射。
进一步地,第二凹陷部呈锥形,第一导光部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二凹陷部的第四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灯珠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二凹陷部呈锥形,第二凹陷部在第一导光部上形成第三锥面,第三锥面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三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三预定角度为c,30°≤c≤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导光盘结构,其中,导光盘结构为上述的导光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包括导光盘主体和灯珠,导光盘主体包括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第二导光部为环形结构,第一导光部突出于第二导光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导光部突出于第二导光部设置的一端上设置有导光凹陷部;在导光盘结构在工作时,与导光凹陷部相对设置的灯珠发光,灯珠发出的光由导光凹陷部进入导光盘主体后经第一导光部的全反射和第二导光部的全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该导光盘结构实现了导光盘结构的出光面均匀发光。并且,在保证导光盘结构的灯效的情况下,该导光盘结构比现有技术的出光方案使用较少灯珠,出光效率较高;且减小了线路板面积,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此外,该导光盘结构通过使第一导光部突出于第二导光部的一端设置为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导光盘结构的a-a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的实施例的光路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导光盘主体;11、第一导光部;111、第一锥面;112、第二锥面;113、第三锥面;12、第二导光部;13、出光面;20、导光凹陷部;21、第一导光面;22、第二导光面;30、灯珠;40、第一凹陷部;50、导光凸起部;60、第二凹陷部;70、第三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盘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导光盘主体10,包括第一导光部11和第二导光部12,第二导光部12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环形外侧面为导光盘主体10的出光面13;第一导光部11与环形结构的环形内侧面相连接,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所在平面设置,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所在平面设置的一端上设置有导光凹陷部20;灯珠30,灯珠30的发光端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以使灯珠30发出的光由导光凹陷部20进入导光盘主体10后经第一导光部11的全反射和第二导光部12的全反射后由出光面13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包括导光盘主体10和灯珠30,导光盘主体10包括第一导光部11和第二导光部12,第二导光部12为环形结构,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的一端设置,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设置的一端上设置有导光凹陷部20;在导光盘结构在工作时,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的灯珠30发光,灯珠30发出的光由导光凹陷部20进入导光盘主体10后经第一导光部11的全反射和第二导光部12的全反射后由出光面13射出;该导光盘结构实现了导光盘结构的出光面均匀发光。并且,在保证导光盘结构的灯效的情况下,该导光盘结构比现有技术的出光方案使用较少灯珠,出光效率较高;且减小了线路板面积,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此外,该导光盘结构通过使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的一端设置为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
可选地,导光凹陷部20的横截面大致呈m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11为锥形结构,导光凹陷部20设置在锥形结构的小径端,第一导光部11的大径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40,第一凹陷部40呈锥形。可选地,第一凹陷部40、导光凹陷部20分设于第一导光部11的两侧。
具体实施时,第一凹陷部40的开口方向与导光凹陷部20的开口方向相反。
优选地,第一导光部11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一凹陷部40的第二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灯珠30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一导光部11具有第一锥面111,第一锥面111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一预定角度为a,10°≤a<90°,如图6所示。这样的设置不仅可收集在a=90°收集不到的灯珠发出的60°至80°范围内的光,灯效更好;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方便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和定位。
优选地,灯珠30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一凹陷部40在第一导光部11上形成第二锥面112,第二锥面112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二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二预定角度为b,10°≤b<90°,如图6所示。这样的设置不仅可收集在b=90°收集不到的灯珠发出的60°至80°范围内的光,灯效更好;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方便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部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其中,第二环形端面与锥形结构的大径端相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光凹陷部20具有导光凸起部50,导光凸起部50与灯珠30相对设置,灯珠3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凸起部50后变为平行光,以使平行光在第一导光部11内发生全反射。这样的设置使得灯珠发出的0°至60°范围内的光准直成与出光中心线平行的光,该平行光经过在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第二导光部的端面上发生全反射后由出光面出光,实现环形灯效。
优选地,沿导光盘主体10的轴向方向,导光凸起部50具有第三中心线;其中,第三中心线与第一中心线相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光凹陷部20具有导光面,导光面包括第一导光面21和第二导光面22,第二导光面22为环形面,第二导光面22绕第一导光面21的周向设置;其中,导光凸起部50的表面形成第一导光面21。这样的设置使得灯珠发出的60°至120°范围内光通过第二导光面22直接进入第一导光部,由第二导光面22进入导光盘结构的光线在第二导光面22传输方向不变,并在第一导光部和/或第二导光部的全反射下由出光面射出,实现环形灯效。
优选地,第二导光面22为弧面。
优选地,沿导光盘主体的轴向方向,导光凹陷部20具有第五中心线,第五中心线与第一中心线相重合;沿灯珠的出光方向,灯珠具有灯珠中心线,灯珠中心线与第一中心线相重合。这样的效果使灯珠发出的光更多的进入导光盘主体内,增强了导光盘结构的灯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凹陷部40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60,第二凹陷部60与导光凸起部50相对设置,以使经过导光凸起部50所形成的平行光在第二凹陷部60上发生全反射。具体的,第二凹陷部60设置于第一凹陷部40的底端。这样的设置使得灯珠发出的0°至60°范围内的光准直成与灯珠出光方向平行的光线经过在第三锥面的全反射后再在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和第二导光部的端面上发生全反射,出光效果更好。此外,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60便于对第三锥面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导光凸起部50呈锥形,导光凸起部50为准直器。
优选地,第二凹陷部60呈锥形,第一导光部11的第一中心线与第二凹陷部60的第四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灯珠30具有出光端面,出光端面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出光端面具有出光中心线,出光中心线与出光端面相垂直;第二凹陷部60呈锥形,第二凹陷部60在第一导光部11上形成第三锥面113,第三锥面113与出光中心线呈第三预定角度设置;其中,第三预定角度为c,30°≤c≤70°,如图6所示。这样的设置使得更多的平行光在第三锥面113上发生全反射。
优选地,出光面13相对环形结构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出光面13与第二环形端面连接的一端相对出光面13与第一环形端面连接的一端朝向环形结构的中心线延伸;其中,环形结构的中心线沿环形结构的轴向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凹陷部4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陷部70,多个第三凹陷部70绕第一凹陷部40的周向依次设置;各个第三凹陷部70由第一凹陷部40远离第二凹陷部6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陷部60靠近第一凹陷部40的一端。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出光面13的出光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可实现单颗灯珠达到出光面发光均匀的效果,显著减少灯珠数目,并减小线路板面积,结构简单,从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导光盘结构,其中,导光盘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光盘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盘结构包括导光盘主体10和灯珠30,导光盘主体10包括第一导光部11和第二导光部12,第二导光部12为环形结构,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的一端设置,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设置的一端上设置有导光凹陷部20;在导光盘结构在工作时,与导光凹陷部20相对设置的灯珠30发光,灯珠30发出的光由导光凹陷部20进入导光盘主体10后经第一导光部11的全反射和第二导光部12的全反射后由出光面13射出;该导光盘结构实现了导光盘结构的出光面均匀发光。并且,在保证导光盘结构的灯效的情况下,该导光盘结构比现有技术的出光方案使用较少灯珠,出光效率较高;且减小了线路板面积,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此外,该导光盘结构通过使第一导光部11突出于第二导光部12的一端设置为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线路板和导光盘结构的安装与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