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9890发布日期:2020-08-14 19:4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后位置灯包括固定端位置灯和移动端位置灯,其大多采用led+散射材料的结构,但是两者之间的不亮间隙较大,导致灯具的产品品质较差,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普遍要求两个后位置灯点亮要实现均匀且两者的不亮间隙要小;因此,设计一种发光均匀且两个位置灯距离尺寸较小的光学结构,成为设计师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小两个位置灯之间的不亮间隙,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移动端a灯和固定端b灯,固定端b灯包括led线路板、反射镜壳体以及内罩,以led颗粒的出光方向为前方,反射镜壳体的前端固定内罩,反射镜壳体的后端固定led线路板,反射镜壳体上靠近移动端a灯一端的侧壁沿左前方方向设置,led线路板上固定有多个led颗粒,反射镜壳体的后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led颗粒相配合的第二通孔,led线路板上的led颗粒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反射镜壳体的后端侧壁上向前方方向延伸有反射板部,所述反射板部设置在靠近移动端a灯位置的led颗粒的右侧,led颗粒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板部反射并向左前方方向射出。由于反射镜壳体上靠近移动端a灯一端的侧壁沿左前方方向设置,led颗粒发出的光线射到面罩左端处较少,使得面罩左端位置的亮度较低,从远处看过去形成暗区,导致移动端a灯和固定端b灯之间的不亮间隙较大。反射镜壳体的后端侧壁上向前方方向延伸有反射板部,led颗粒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板部反射并沿前方方向射出,可以实现点亮的效果,进而可以减小移动端a灯和固定端b灯之间的不亮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板部在靠近led颗粒的一侧面呈弧形。使得led颗粒发射出的光线更多的沿左前方方向集中,使得点亮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板部沿左前方方向延伸。使得更多的光线经反射板部反射到达面罩的左端部位,使得点亮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内罩在靠近移动端a灯的一侧沿右后方方向延伸有折弯板部。减少光的损耗,能够使内罩的左端部位的温度升高,避免外界温度较低时,发生起雾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板部的材质为pc/abs塑料。

作为优选,所述内罩的上端向反射镜壳体方向延伸有多个第一连接柱,反射镜壳体上对应第一连接柱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内罩的第一连接柱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紧固件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连接柱螺纹连接;所述内罩的下端向反射镜壳体方向延伸有多个第第二连接柱,反射镜壳体上对应第二连接柱位置固定有第二凹槽,内罩上的第二连接柱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紧固件穿过第二凹槽并与第二连接柱螺纹连接,进而将内罩固定在反射镜壳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反射镜壳体的后端侧壁上向前方方向延伸有反射板部,led颗粒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板部反射并沿前方方向射出,可以实现点亮的效果,进而可以减小移动端a灯和固定端b灯之间的不亮间隙;内罩在靠近移动端的位置灯的一侧沿右后方方向延伸有折弯板部,减少光的损耗,能够使内罩的左端部位的温度升高,避免外界温度较低时,发生起雾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位置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b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壳体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镜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线路板与反射镜壳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led颗粒发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板部反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移动端a灯;2、固定端b灯;3、led线路板;4、反射镜壳体;5、内罩;6、定位柱;7、第一通孔;8、卡扣;9、卡接孔;10、led颗粒;11、第二通孔;12、反射板部;13、折弯板部;14、第一连接柱;15、第一凹槽;16、第二连接柱;17、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两相邻位置灯不亮间隙的光学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移动端a灯1和固定端b灯2,即两个位置灯,固定端b灯2位于移动端a灯1的右侧,固定端b灯2包括led线路板3、反射镜壳体4以及内罩5,以led颗粒10的出光方向为前方,反射镜壳体4的前端固定内罩5,内罩5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反射镜壳体4上,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固定led线路板3,如图3和图4所示,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侧壁上向后方方向延伸有多个定位柱6,led线路板3上对应定位柱6位置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7,同时,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侧壁上向后方方向延伸有多个卡扣8,led线路板3上对应卡扣8位置开设有多个卡接孔9,反射镜壳体4与led线路板3装配时,反射镜壳体4上的定位柱6插入led线路板3上的第一通孔7内,将反射镜壳体4上的卡扣8卡接在led线路板3上的卡接孔9上,进而将led线路板3固定在反射镜壳体4上。如图5和图6所示,反射镜壳体4上靠近移动端a灯1一端的侧壁沿左前方方向设置,即该侧壁与led线路板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如图4和图7所示,led线路板3上固定有多个led颗粒10,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led颗粒10相配合的第二通孔11,led线路板3上的led颗粒10穿设在第二通孔11内,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侧壁上向前方方向延伸有反射板部12,反射板部12和反射镜壳体4的材质为pc/abs塑料,反射板部12设置在靠近移动端a灯1位置的led颗粒10的右侧,led颗粒1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板部12反射并向左前方方向射出。由于反射镜壳体4上靠近移动端a灯1一端的侧壁沿左前方方向设置,led颗粒10发出的光线射到面罩左端处较少,使得面罩左端位置的亮度较低,从远处看过去形成暗区,导致移动端a灯1和固定端b灯2之间的不亮间隙较大。反射镜壳体4的后端侧壁上向前方方向延伸有反射板部12,如图9和图10所示,led颗粒10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板部12反射并沿前方方向射出,可以实现点亮的效果,进而可以减小移动端a灯1和固定端b灯2之间的不亮间隙。作为优选,反射板部12在靠近led颗粒10的一侧面呈弧形,使得led颗粒10发射出的光线更多的沿左前方方向集中,使得点亮效果更好。同时,反射板部12沿左前方方向延伸,使得更多的光线经反射板部12反射到达面罩的左端部位,使得点亮效果更好。

如图6所示,现有的反射镜壳体4上靠近移动端a灯1一端的侧壁与面罩之间存在缺口,部分光线从该缺口部位射出,导致光的损耗较大。为此,内罩5在靠近移动端a灯1的一侧沿右后方方向延伸有折弯板部13。折弯板部13可以减少光的损耗,增加内罩5的左端部位的亮度,同时能够使该部位的温度升高,避免外界温度较低时,发生起雾现象。

为了进一步加强内罩5与反射镜壳体4的连接强度,如图7和图8所示,内罩5的上端向反射镜壳体4方向延伸有多个第一连接柱14,反射镜壳体4上对应第一连接柱14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15,内罩5的第一连接柱14嵌入第一凹槽15内,第一凹槽15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凹槽15上的第三通孔并与第一连接柱14螺纹连接;内罩5的下端向反射镜壳体4方向延伸有多个第二连接柱16,反射镜壳体4上对应第二连接柱16位置固定有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内开设有第四通孔,内罩5上的第二连接柱16嵌入第二凹槽17内,紧固件穿过第二凹槽17的第四通孔并与第二连接柱16螺纹连接,进而将内罩5固定在反射镜壳体4上。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