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9916发布日期:2020-11-20 12:0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路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住宅小区内,一般需要在住宅楼之间的道路旁设置照明路灯,为小区居民夜间行走提供照明,方便居民夜间回家或出门散步。现有的照明路灯一般采用led灯,这是由于led即发光二极管,具有节能、环保和寿命长的优势,而为了提高led灯良好的工作环境,一般需要配备散热器。小区居民在夜间散步休闲之余,通常会聚集在门前的照明灯的照明范围之下乘凉聊天,但是,照明灯在提供照明的同时自身会散发出热量,使得趋光趋热的蛾虫常常会绕飞或爬附在照明灯上,影响照明灯的光照,而居民也容易受到照明灯吸引的蛾虫的滋扰,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时容易滋生蚊虫,居民往往需要携带蒲扇驱虫纳凉,极为影响居民在照明灯下的休闲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技术中照明灯容易吸引趋光趋热的蛾虫,极为影响居民在照明灯下的休闲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s1、灯体照明发热,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储液室内,储液室内蒸发液蒸发吸热,降低灯体温度;

s2、蒸发液蒸发提高储液室内气压,气压达到压力阀启动阈值后压力阀导通,热蒸汽冲击叶轮使散热扇转动,进而驱动热空气通过风流道在灯罩底部形成一道环形风幕;

s3、热蒸汽越过叶轮后推动活塞沿中心管滑动,挤压蓄水棉,使其释放部分水分,水分融入流动的空气中;

s4、热蒸汽进入中心管顶部的回流管,在回流管中冷凝并回流到储液室内,完成一个散热循环;

上述住宅区路灯的散热驱蚊方法还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灯体和灯罩,所述灯体固定连接在灯罩内且连通外部供电线,所述灯体背光面与灯罩内围成散热腔,所述灯罩周侧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两端分别连通外界和散热腔,所述灯罩顶部和周侧内部开设有风流道,所述风流道底部开口开设在灯罩底部周侧内,且顶部开口连通在散热腔顶部;

所述灯体背光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位于散热腔内底部且内部盛有蒸发液,所述储液室中部连通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底部安装有压力阀,所述中心管中部密封转动连接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包括螺旋叶片、密封轴环和叶轮,所述螺旋叶片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密封轴环,所述密封轴环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叶轮,且密封转动连接在中心管中部,所述中心管顶部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且周侧连通有多个回流管,多个所述回流管远离中心管一端连通储液室周侧且内部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活塞远离散热扇一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棉,所述灯罩顶部内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连通外部供水管且底部通过汲水棉线与蓄水棉顶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流道中部由多个支流道构成且与多个散热孔间隙错开。

优选地,所述储液室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一端密封贯穿储液室底部并与灯体背光面导热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旋叶片与叶轮螺旋方向一致,且输出方向位于自身轴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夜间灯体工作时,灯体散热热量,并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储液室内,此时储液室内的蒸发液吸热蒸发,形成初步散热,有效降低灯体的温度。

2、本发明中储液室内的蒸发液不断蒸发,储液室内的气压增大,直到达到压力阀的开启阈值,储液室内的热蒸汽越过压力阀冲向中心管中的叶轮,使叶轮旋转,进而使与叶轮通过密封轴环连接的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转动驱动其附近的空气沿其轴向向上吹去,气流进入灯罩内的风流道内,接着从风流道底部吹出,在灯罩下方形成一道环形风幕,从而阻止蛾虫靠近灯体发光面,避免蛾虫绕飞或爬附在照明灯形成照明阴影或污染灯体发光面。

3、本发明在压力阀的控制下,随灯体的持续发热,间歇性地驱动螺旋叶片转动,在灯罩周侧底部间隙性地形成环形风幕,对灯体发光面周侧绕飞的蛾虫形成阻挡和冲击从而驱赶蛾虫,同时使灯罩下方空气产生流动,形成微风效果。

4、本发明中热蒸汽在中心管内越过叶轮后会推动活塞沿中心管滑动,进而挤压与活塞连接的蓄水棉,使蓄水棉内部分水分释放出来,水分随空气流动,融入风幕中,提高风幕对蛾虫的阻挡和冲击效果,且利于增加灯体照明范围内的空气湿度。

综上,本发明在灯体照明时持续的发热过程中,从灯罩内风流道底部间歇性地形成携带水分的风幕,达到为灯体散热和驱赶蛾虫的效果,同时给灯体照明范围内聊天的居民带来微风和清凉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灯罩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扇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时气流内外循环示意图。

图中:1灯体、2灯罩、21散热孔、22风流道、3散热腔、4储液室、41导热片、5中心管、51压力阀、6散热扇、61螺旋叶片、62密封轴环、63叶轮、7活塞、8回流管、81单向阀、9蓄水棉、10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住宅区路灯的散热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s1、灯体1照明发热,通过导热片41将热量传递到储液室4内,储液室4内蒸发液蒸发吸热,降低灯体1温度;

s2、蒸发液蒸发提高储液室4内气压,气压达到压力阀51启动阈值后压力阀51导通,热蒸汽冲击叶轮63使散热扇6转动,进而驱动热空气通过风流道22在灯罩2底部形成一道环形风幕;

s3、热蒸汽越过叶轮63后推动活塞7沿中心管5滑动,挤压蓄水棉9,使其释放部分水分,水分融入流动的空气中;

s4、热蒸汽进入中心管5顶部的回流管8,在回流管8中冷凝并回流到储液室4内,完成一个散热循环;

上述住宅区路灯的散热驱蚊方法还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灯体1和灯罩2,灯体1固定连接在灯罩2内且连通外部供电线,灯体1自身处于密封状态,灯体1背光面与灯罩2内围成散热腔3,灯罩2周侧贯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1,多个散热孔21两端分别连通外界和散热腔3,使散热腔3内与外界的空气交换热量。

灯罩2顶部和周侧内部开设有风流道22,风流道22底部开口开设在灯罩2底部周侧内,且顶部开口连通在散热腔3顶部,风流道22中部由多个支流道构成且与多个散热孔21间隙错开,避免从风流道22流动的气流影响散热孔21气流的流通。

灯体1背光面固定连接有储液室4,储液室4位于散热腔3内底部,储液室4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片41,导热片41一端密封贯穿储液室4底部并与灯体1背光面导热连接,提高灯体1发热时向储液室4内的导热效率。

储液室4内部盛有蒸发液,蒸发液采用沸点为36.1℃的戊烷、沸点为39.75℃的二氯甲烷或沸点为46.5℃的二硫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蒸发液在温度较高时吸收热量汽化吸热,在温度较低时冷凝液化。

储液室4中部连通有中心管5,中心管5底部安装有压力阀51,压力阀51采用现有技术,在气压达到压力阀51的启动阈值时导通。

中心管5中部密封转动连接有散热扇6,散热扇6包括螺旋叶片61、密封轴环62和叶轮63,螺旋叶片61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密封轴环62,密封轴环62内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叶轮63,且密封转动连接在中心管5中部,螺旋叶片61与叶轮63螺旋方向一致,且输出方向位于自身轴向,螺旋叶片61转动时,向其轴向上方输出风力。

中心管5顶部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7且周侧连通有多个回流管8,活塞7仅能有限滑动到中心管5顶部,多个回流管8远离中心管5一端连通储液室4周侧且内部安装有单向阀81,单向阀81由回流管8向储液室4单向导通。

活塞7远离散热扇6一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棉9,灯罩2顶部内开设有储水腔10,储水腔10连通外部供水管且底部通过汲水棉线与蓄水棉9顶部连接,活塞7移动时挤压蓄水棉9,使其释放部分水分,在蓄水棉9恢复时,通过汲水棉线从储水腔10内补充水分。

现对本发明的原理做如下描述:

如图4,在夜间灯体1工作时,灯体1散热热量,并通过与其背光面导热连接的导热片41将热量传递到储液室4内,此时储液室4内的蒸发液吸热蒸发,形成初步散热,有效降低灯体1的温度;

随储液室4内的蒸发液不断蒸发,储液室4内的气压增大,直到达到压力阀51的开启阈值,压力阀51暂时导通,储液室4内的热蒸汽越过压力阀51冲向中心管5上转动连接的散热扇6上的叶轮63,使叶轮63旋转,进而使与叶轮63通过密封轴环62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旋叶片61转动,螺旋叶片61转动驱动其附近的空气沿其轴向向上吹去,气流进入灯罩2内的风流道22与散热腔3顶部连通口内,接着从风流道22底部吹出,在灯罩2下方形成一道环形风幕,从而阻止蛾虫靠近灯体1发光面,避免蛾虫绕飞或爬附在照明灯上形成照明阴影或污染灯体1发光面;

热蒸汽在中心管5内越过叶轮63后会推动活塞7沿中心管5滑动,进而挤压与活塞7连接的蓄水棉9,使蓄水棉9内部分水分释放出来,水分随空气流动,融入风幕中,提高风幕对蛾虫的阻挡和冲击效果,且利于增加灯体1照明范围内的空气湿度;

热蒸汽接着从中心管5顶部进入回流管8中,在螺旋叶片61驱动的气流吹动下,快速冷凝通过单向阀81回流到储液室4内;

在压力阀51的控制下,随灯体1的持续发热,间歇性地驱动螺旋叶片61转动,在灯罩2周侧底部间隙性地形成环形风幕,对灯体1发光面周侧绕飞的蛾虫形成阻挡和冲击从而驱赶蛾虫,同时使灯罩2下方空气产生流动,形成微风效果;

综上,在灯体1照明时持续的发热过程中,从灯罩2内风流道22底部间歇性地形成携带水分的风幕,达到为灯体1散热和驱赶蛾虫的效果,同时给灯体1照明范围内聊天的居民带来微风和清凉感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