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6679发布日期:2020-11-27 12: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



背景技术:

工作灯在安装在工程机械上进行照射使用,一般位于工程施工设备的前端,为夜间作业提供良好的视线,但是由于灯具是采用嵌固安装的方法拼接,工程施工振动下容易产生间隙,容易使得粉尘进入内部,从而灯罩内部积尘较多,造成光照强度减退的情况,且在施工振动下灯光跟随设备进行方位移动,当振动频率过大时容易造成偏振现象,灯光的快速晃动会使视野形成错乱感,由于灯光光源点的持续不规则移动比人体反应速度快,从而容易使人体形成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其结构包括灯具、卡合块、转动块、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转动块下端中间,所述卡合块嵌固在转动块中间,所述卡合块的上端焊接在灯具下端,所述灯具设有灯光板、缓冲机构、灯罩、密封机构、灯座板,所述灯光板嵌固在缓冲机构右侧,所述缓冲机构的外侧贴合在灯座板内侧,所述密封机构安装于灯座板右侧,所述灯罩的外侧嵌固在密封机构内部,所述灯座板的下端焊接在卡合块上端,所述灯座板左侧为整体结构,与线路连接点为密封状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机构设有照射板、间隙槽、减震机构、固定机构,所述照射板贴合在减震机构内侧,所述间隙槽位于照射板外侧,所述固定机构的内侧贴合在照射板外侧,所述减震机构的外侧焊接在灯座板内侧,所述减震机构与固定机构各设有四个,环形环绕左右分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设有球体、固定轴、铁丝杆、海绵板、固定块,所述球体嵌固在固定轴内侧,所述海绵板粘贴在固定轴外侧,所述铁丝杆内侧焊接在固定轴外侧,所述固定块的内侧焊接在铁丝杆外侧,所述球体的内侧贴合在照射板外侧,所述铁丝杆设有四个,具有一定伸缩性,平均分布在海绵板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机构设有橡胶板、密封罩、弯曲板,所述橡胶板安装于弯曲板中间,所述密封罩位于橡胶板右端,所述密封罩嵌固在弯曲板的内侧,所述橡胶板贴合在照射板外侧,所述弯曲板设有两个,其内侧具有一定空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机构设有固定杆、压缩机构、塑胶板、连接块、按压块、弹力块,所述固定杆焊接在连接块左侧,所述固定杆贯穿于塑胶板中间,所述压缩机构贴合在塑胶板上端左侧,所述按压块位于弹力块下端,所述弹力块嵌固在固定杆左侧下端,所述固定杆嵌固在灯座板内部,所述塑胶板中间存在圆孔,且其上端与灯罩相连接,所述按压块上端存在弹簧结构与固定杆相互焊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构设有空心槽、橡胶条、受力板、阻挡板,所述空心槽位于受力板左侧,所述受力板嵌固在橡胶条的右侧,所述橡胶条的左侧贴合在阻挡板右侧,所述阻挡板的右侧贴合在塑胶板左侧,所述橡胶条为连续弯曲结构,其左侧与阻挡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灯具受力振动时,灯座板振动对缓冲机构作用,使得减震机构对照射板产生力的作用,使得减震机构中的橡胶板受力对密封罩挤压,从而弯曲板受力向内侧弯曲,作用于灯座板,使得照射板的晃动跟不上灯座板的振动,防止灯座板振动过快造成偏振现象,避免灯光板快速晃动形成错乱感,同时当受力方向偏差时,照射板对球体产生摩擦力,在铁丝杆与海绵板的缓冲力空间下,照射板进行转动,减小振动力带来的影响,避免灯光板的晃动速度过快,减小对人体视觉的冲击。

2、在对灯罩拆卸更换时,按压按压块使其对弹力块压缩,从而弹力块上端的弹簧作用于固定杆,使得固定杆解除与灯座板的卡合,从而连接块不再对塑胶板按压,同时在灯座板振动过程中,橡胶条对塑胶板贴合,使得受力板压缩,从而空心槽产生向右的作用力与塑胶板紧密贴合,同时振动力使得塑胶板与橡胶条进行摩擦,造成阻挡板与橡胶条的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对塑胶板嵌固时产生间隙,防止粉尘进入内部,避免灯罩左侧内部积尘较多,避免光照强度减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灯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缓冲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固定机构的局部k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减震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密封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压缩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灯具-1、卡合块-2、转动块-3、螺纹杆-4、灯光板-11、缓冲机构-12、灯罩-13、密封机构-14、灯座板-15、照射板-121、间隙槽-122、减震机构-123、固定机构-124、球体-a1、固定轴-a2、铁丝杆-a3、海绵板-a4、固定块-a5、橡胶板-w1、密封罩-w2、弯曲板-w3、固定杆-b1、压缩机构-b2、塑胶板-b3、连接块-b4、按压块-b5、弹力块-b6、空心槽-b21、橡胶条-b22、受力板-b23、阻挡板-b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

本发明一种工程机械工作灯,其结构包括灯具1、卡合块2、转动块3、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贯穿于转动块3下端中间,所述卡合块2嵌固在转动块3中间,所述卡合块2的上端焊接在灯具1下端,所述灯具1设有灯光板11、缓冲机构12、灯罩13、密封机构14、灯座板15,所述灯光板11嵌固在缓冲机构12右侧,所述缓冲机构12的外侧贴合在灯座板15内侧,所述密封机构14安装于灯座板15右侧,所述灯罩13的外侧嵌固在密封机构14内部,所述灯座板15的下端焊接在卡合块2上端,所述灯座板15左侧为整体结构,与线路连接点为密封状态,防止灯座板15左侧产生间隙。

其中,所述缓冲机构12设有照射板121、间隙槽122、减震机构123、固定机构124,所述照射板121贴合在减震机构123内侧,所述间隙槽122位于照射板121外侧,所述固定机构124的内侧贴合在照射板121外侧,所述减震机构123的外侧焊接在灯座板15内侧,所述减震机构123与固定机构124各设有四个,环形环绕左右分布,所述固定机构124可进行转动,避免固定机构124的振动受力点受到其反向作用力的阻挡。

其中,所述固定机构124设有球体a1、固定轴a2、铁丝杆a3、海绵板a4、固定块a5,所述球体a1嵌固在固定轴a2内侧,所述海绵板a4粘贴在固定轴a2外侧,所述铁丝杆a3内侧焊接在固定轴a2外侧,所述固定块a5的内侧焊接在铁丝杆a3外侧,所述球体a1的内侧贴合在照射板121外侧,所述铁丝杆a3设有四个,具有一定伸缩性,平均分布在海绵板a4内部,避免球体a1受力转动时固定轴a2与海绵板a4脱离连接,同时海绵板a4防止铁丝杆a3受力产生过大的倾斜力而断裂。

其中,所述减震机构123设有橡胶板w1、密封罩w2、弯曲板w3,所述橡胶板w1安装于弯曲板w3中间,所述密封罩w2位于橡胶板w1右端,所述密封罩w2嵌固在弯曲板w3的内侧,所述橡胶板w1贴合在照射板121外侧,所述弯曲板w3设有两个,其内侧具有一定空间,使得橡胶板w1受力弯曲时存在可压缩空间,对密封罩w2进行压力,使得弯曲板w3向内弯曲,在密封罩w2的密封压力下橡胶板w1受力较小时进行回弹。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灯具1受力振动时,灯座板15振动对缓冲机构12作用,使得减震机构123对照射板121产生力的作用,使得减震机构123中的橡胶板w1受力对密封罩w2挤压,从而弯曲板w3受力向内侧弯曲,作用于灯座板15,使得照射板121的晃动跟不上灯座板15的振动,防止灯座板15振动过快造成偏振现象,避免灯光板11快速晃动形成错乱感,同时当受力方向偏差时,照射板121对球体a1产生摩擦力,在铁丝杆a3与海绵板a4的缓冲力空间下,照射板121进行转动,减小振动力带来的影响,避免灯光板11的晃动速度过快,减小对人体视觉的冲击。

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

其中,所述密封机构14设有固定杆b1、压缩机构b2、塑胶板b3、连接块b4、按压块b5、弹力块b6,所述固定杆b1焊接在连接块b4左侧,所述固定杆b1贯穿于塑胶板b3中间,所述压缩机构b2贴合在塑胶板b3上端左侧,所述按压块b5位于弹力块b6下端,所述弹力块b6嵌固在固定杆b1左侧下端,所述固定杆b1嵌固在灯座板15内部,所述塑胶板b3中间存在圆孔,且其上端与灯罩13相连接,所述按压块b5上端存在弹簧结构与固定杆b1相互焊接,使得固定杆b1通过按压块b5的控制对弹力块b6作用,从而控制固定杆b1嵌固,达到对灯罩13进行拆卸的效果。

其中,所述压缩机构b2设有空心槽b21、橡胶条b22、受力板b23、阻挡板b24,所述空心槽b21位于受力板b23左侧,所述受力板b23嵌固在橡胶条b22的右侧,所述橡胶条b22的左侧贴合在阻挡板b24右侧,所述阻挡板b24的右侧贴合在塑胶板b3左侧,所述橡胶条b22为连续弯曲结构,其左侧与阻挡板b24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使得橡胶条b22进行受力压缩,同时避免对塑胶板b3嵌固时产生间隙,防止粉尘进入内部。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在对灯罩13拆卸更换时,按压按压块b5使其对弹力块b6压缩,从而弹力块b6上端的弹簧作用于固定杆b1,使得固定杆b1解除与灯座板15的卡合,从而连接块b4不再对塑胶板b3按压,同时在灯座板15振动过程中,橡胶条b22对塑胶板b3贴合,使得受力板b23压缩,从而空心槽b21产生向右的作用力与塑胶板b3紧密贴合,同时振动力使得塑胶板b3与橡胶条b22进行摩擦,造成阻挡板b24与橡胶条b22的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对塑胶板b3嵌固时产生间隙,防止粉尘进入内部,避免灯罩13左侧内部积尘较多,避免光照强度减退的情况。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从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