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轿厢内照明大都采用节能灯或者单色led灯,颜色及亮度都是固定的,仅能提供照明功能,无法适应不同楼层用户的个人喜好,现代人对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来越高,一种可根据用户喜好调节灯光颜色及亮度的电梯轿厢照明灯会更加受用户喜欢,但现有电梯轿厢照明灯的颜色及亮度固定,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其结构合理,可实现光源颜色及亮度调节,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内部的照明灯具、人体感应器和照明调节开关;
所述照明灯具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白色光,所述第二光源产生黄色光,所述第三光源产生蓝色光;
所述人体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照明调节开关包括开关壳体、pcb主控板、支撑机构、传动机构、颜色调节编码器、亮度调节电位器和旋钮,所述pcb主控板设置在开关壳体的内部,该pcb主控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颜色调节编码器和亮度调节电位器分别焊接在pcb主控板上,且颜色调节编码器和亮度调节电位器分别与pcb主控板电性连接,所述颜色调节编码器设有编码器转轴,所述亮度调节电位器设有电位器转轴,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开关壳体的内部,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旋钮设置在开关壳体的外部,该旋钮和编码器转轴分别与传动机构连接,且该旋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编码器转轴转动,所述旋钮可自由旋转360度,该旋钮设有三个档位,且每个档位的旋转角度为120度,所述传动机构上还连接有大齿轮,所述电位器转轴上连接有与大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且大齿轮的齿数和小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1。
优选的,所述pcb主控板的形状为矩形,该pcb主控板的四角处均设有安装孔,且该pcb主控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开关壳体的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照明调节开关还包括铭牌板,该铭牌板位于开关壳体的外部,且该铭牌板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开关壳体的顶板上。
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外周面上设有滚花。
优选的,所述旋钮上设有不锈钢反光片。
优选的,所述开关壳体上设有走线开口。
优选的,所述开关壳体上设有安装块,且开关壳体通过安装块固定在电梯轿厢的轿壁上。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具和人体感应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顶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其结构合理,可实现光源颜色及亮度调节,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使用时,由人体感应器检测电梯轿厢内是否有人员并传送相应信号至控制器,当控制器判断电梯轿厢内有人员时打开照明灯具,为电梯轿厢内提供照明。
并且,电梯轿厢内的人员可通过照明调节开关调节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及亮度。具体地,当旋钮转至0度到120度之间时,旋钮处于第一档位,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后控制第一光源点亮,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白色光;并且,可继续在0度到12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由旋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编码器转轴以及大齿轮一同转动,旋钮在该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始终处于第一档位,因此编码器转轴的转动并不会使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改变,而当大齿轮转动后将带动与其啮合的小齿轮转动,由小齿轮带动电位器转轴转动,从而改变亮度调节电位器的参数,并由pcb主控板向控制器传输亮度调节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亮度调节信号后对第一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当旋钮转至120度到240度之间时,旋钮切换至第二档位,旋钮转动过程中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编码器转轴以及大齿轮转动,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二电信号后控制第二光源点亮,第一光源和第三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黄色光;并且,当旋钮转至120度时,小齿轮带动电位器转轴转动一圈并复位,之后可继续在120度到24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该过程中不改变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而是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以及电位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二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当旋钮转至240度到360度之间时,旋钮切换至第三档位,旋钮转动过程中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编码器转轴以及大齿轮转动,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三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三电信号后控制第三光源点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蓝色光;并且,当旋钮转至240度时,小齿轮带动电位器转轴转动一圈并复位,之后可继续在240度到36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该过程中不改变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而是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以及电位器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三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照明调节开关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中照明调节开关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中照明调节开关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内部的照明灯具、人体感应器和照明调节开关;
所述照明灯具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产生白色光,所述第二光源产生黄色光,所述第三光源产生蓝色光;
所述人体感应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照明调节开关包括开关壳体1、pcb主控板2、支撑机构3、传动机构4、颜色调节编码器5、亮度调节电位器6和旋钮7,所述pcb主控板2设置在开关壳体1的内部,该pcb主控板2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颜色调节编码器5和亮度调节电位器6分别焊接在pcb主控板2上,且颜色调节编码器5和亮度调节电位器6分别与pcb主控板2电性连接,所述颜色调节编码器5设有编码器转轴51,所述亮度调节电位器6设有电位器转轴61,所述支撑机构3设置在开关壳体1的内部,所述传动机构4连接在支撑机构3上,所述旋钮7设置在开关壳体1的外部,该旋钮7和编码器转轴51分别与传动机构4连接,且该旋钮7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编码器转轴51转动,所述旋钮7可自由旋转360度,该旋钮7设有三个档位,且每个档位的旋转角度为120度,所述传动机构4上还连接有大齿轮8,所述电位器转轴61上连接有与大齿轮8相啮合的小齿轮9,且大齿轮8的齿数和小齿轮9的齿数之比为3∶1。
上述pcb主控板2的形状为矩形,该pcb主控板2的四角处均设有安装孔21,且该pcb主控板2通过安装孔21固定在开关壳体1的底板上。
上述照明调节开关还包括铭牌板10,该铭牌板10位于开关壳体1的外部,且该铭牌板10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开关壳体1的顶板上。
上述旋钮7的外周面上设有滚花。
上述旋钮7上设有不锈钢反光片71。
上述开关壳体1上设有走线开口11。
上述开关壳体1上设有安装块12,且开关壳体1通过安装块12固定在电梯轿厢的轿壁上。
上述照明灯具和人体感应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轿顶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照明系统,其结构合理,可实现光源颜色及亮度调节,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使用时,由人体感应器检测电梯轿厢内是否有人员并传送相应信号至控制器,当控制器判断电梯轿厢内有人员时打开照明灯具,为电梯轿厢内提供照明。
并且,电梯轿厢内的人员可通过照明调节开关调节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及亮度。具体地,当旋钮7转至0度到120度之间时,旋钮7处于第一档位,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5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2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一电信号后控制第一光源点亮,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白色光;并且,可继续在0度到12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7,由旋钮7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编码器转轴51以及大齿轮8一同转动,旋钮7在该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始终处于第一档位,因此编码器转轴51的转动并不会使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改变,而当大齿轮8转动后将带动与其啮合的小齿轮9转动,由小齿轮9带动电位器转轴61转动,从而改变亮度调节电位器6的参数,并由pcb主控板2向控制器传输亮度调节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亮度调节信号后对第一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当旋钮7转至120度到240度之间时,旋钮7切换至第二档位,旋钮7转动过程中将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编码器转轴51以及大齿轮8转动,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5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2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二电信号后控制第二光源点亮,第一光源和第三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黄色光;并且,当旋钮7转至120度时,小齿轮9带动电位器转轴61转动一圈并复位,之后可继续在120度到24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7,该过程中不改变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而是通过大齿轮8带动小齿轮9以及电位器转轴61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二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当旋钮7转至240度到360度之间时,旋钮7切换至第三档位,旋钮7转动过程中将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编码器转轴51以及大齿轮8转动,此时颜色调节编码器5将该旋转角度转换为第三电信号后通过pcb主控板2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第三电信号后控制第三光源点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则不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发出的灯光为蓝色光;并且,当旋钮7转至240度时,小齿轮9带动电位器转轴61转动一圈并复位,之后可继续在240度到360度这一范围内旋转旋钮7,该过程中不改变照明灯具的灯光颜色,而是通过大齿轮8带动小齿轮9以及电位器转轴61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三光源的亮度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