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灯带及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1638发布日期:2021-03-23 11:0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发光灯带及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照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灯带及光源。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线路板的一个表面上设置led以制作光源,并通过对灯套或灯壳对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配光,以增加照明角度。

然而,通过对光线进行配光后的照明设备只能实现相对较大角度范围的照明,无法实现完全的双侧照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发光灯带及光源,能够实现全角度照明,以满足不同的工业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光灯带,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至少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第一灯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灯组,与所述第一灯组相对设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套管,所述套管中设有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用于容纳所述线路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灯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全角度照明,以满足不同的工业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中设有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用于容纳所述线路板;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中设有第二中空通道,所述第二中空通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套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灯组至少包括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所述第一led电路包括:第一led灯珠;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led灯珠的一端连接;第二led灯珠,所述第二led灯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灯组至少包括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二led电路;所述第二led电路包括:第三led灯珠;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led灯珠的一端连接;第四led灯珠,所述第四led灯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所述第二矩形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通道一侧;第三矩形通道,所述第三矩形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矩形通道远离所述第一矩形通道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三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大于所述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半圆形通道;第四矩形通道,所述第四矩形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通道一侧;第二半圆形通道,所述第二半圆形通道设置于所述第四矩形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半圆形通道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所述第二半圆形通道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管中还设有多个扇形混光腔,所述扇形混光腔的横截面为扇形;

多个所述扇形混光腔围绕所述第一中空通道设置均匀排布。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结构;所述第二套管包括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对设置第二外壁;所述第二内壁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齿状突起结构与所述第二齿状突起结构相互齿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led电路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led电路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led电路与所述第二led电路相对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灯带。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光灯带的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套管;110、第一套管;120、第二套管;121、扇形混光腔;210、第一灯组;220、第二灯组;211、第一led灯珠;212、第一电阻;213、第二led灯珠;221、第三led灯珠;222、第二电阻;223、第四led灯珠;300、线路板;410、第一加强件;420、第二加强件;430、第三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照图1、图2、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灯带,包括:线路板300,线路板300至少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灯组210,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灯组220,与第一灯组210相对设置,设置于第二表面;套管100,套管100中设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

通过分别设置于线路板300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以提供基础光源,并通过套管100对基础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配光,从而实现双向照明。进一步,通过对套管100内壁、外壁的曲率半径进行设置,以调节配光照明角度,从而实现全角度照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为透明套管,通过第一套管110的内壁、第一套管110外壁与第二套管120内壁的结合界面、第二套管120的外壁对光线的折射角度进行调节,以实现全角度照明。通过将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设为透明材质,以避免发光灯带出现亮度较低、亮度不足等问题。

在一些变更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为透明套管、第二套管120为透光套管。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套管120的管体中掺杂有扩散粉体或导光粒子以对光线进行扩散,并通过降低第二套管120的透明度,以实现特定的照明效果。例如,通过粒子掺杂使得第二套管120达到透光不透明的效果,以增强最终出射光线的柔和感、降低刺眼感。

通过对套管100的主体进行扩散粉体或导光粒子掺杂,以使得光线经由套管100内壁进行套管100主体后,光线在套管100主体内部进行散射并传播至整个套管100主体。其中,经过散射处理后的光线进过套管100外壁传播至待照明区域,以实现全角度照明。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线路板300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设灯组,以实现双向照明,并通过套管100进行二次配光或者匀光处理从而使得发光灯带可进行全角度照明,且发光灯带发射的光线为均匀分布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100,包括:第一套管110,第一套管110中设有第一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第二套管120,第二套管120中设有第二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第一套管110。

通过对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的折射率进行分别调节,以调节套管100对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所产生光线的配光效果。

例如,当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具有相同折射率时,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可视为同一整体,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所产生的光线在第一套管110的内壁发生第一次折射,并在第二套管120外壁与外界的结合界面发生第二次折射。可以理解为,通过套管100对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两次调节,以实现全角度照明。

当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具有不相同的折射率时,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可视为同一整体,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所产生的光线在第一套管110的内壁发生第一次折射,在第一套管110与第二套管120的结合界面发生第二次折射,并在第二套管120外壁与外界的结合界面发生第三次折射。可以理解为,通过套管100对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所产生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三次调节,以实现全角度照明。

请再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灯组210至少包括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第一led电路包括:第一led灯珠211;第一电阻212,第一电阻212的一端与第一led灯珠211的一端连接;第二led灯珠213,第二led灯珠213的一端与第一电阻212的另一端连接。

通过对第一灯组210设置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以使得对发光灯带的任意位置进行剪裁后得到的剩余部分可进行正常工作。即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可相互独立工作。例如,通过对发光灯带的任意位置进行剪裁并得到第一部分的发光灯带、第二部分的发光灯带,对第一部分的发光灯带或第二部分的发光灯带的正负极进行供电,两个不同部分的灯带仍然可独立工作。使用者可对发光灯带进行任意长度尺寸的裁剪,并且得到的部分发光灯带仍然可正常工作。

例如,第一led灯珠211、第一电阻212、第二led灯珠213串联连接,以得到第一灯组210的单元相对应的第一led电路。具体地,第一led灯珠21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212的一端连接,第二led灯珠213的正极与第一电阻2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led灯珠211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二led灯珠213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led电路的整体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灯组220至少包括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二led电路;第二led电路包括:第三led灯珠221;第二电阻222,第二电阻222的一端与第三led灯珠221的一端连接;第四led灯珠223,第四led灯珠22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222的另一端连接。

通过对第二灯组220设置至少两组并联设置的第二led电路,以使得对发光灯带的任意位置进行剪裁后得到的剩余部分可进行正常工作。即并联设置的第二led电路可相互独立工作。例如,通过对发光灯带的任意位置进行剪裁得到第一部分的发光灯带、第二部分的发光灯带,对第一部分的发光灯带或第二部分的发光灯带的正负极进行供电,两个不同部分的灯带仍然可独立工作。

例如,第三led灯珠221、第二电阻222、第四led灯珠223串联连接,以得到第二灯组220的单元相对应的第二led电路。具体地,第三led灯珠22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222的一端连接,第四led灯珠223的正极与第二电阻2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led灯珠221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四led灯珠223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二led电路的整体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led电路设置于线路板300的第一表面,第二led电路设置于线路板300的第二表面;第一led电路与第二led电路相对设置。

由于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分别对应设置(相对设置)于线路板300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故对发光灯带进行剪裁时,可保证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为成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一矩形通道一侧;第三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二矩形通道远离第一矩形通道一侧;其中,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三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第二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大于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

通过设置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及第三矩形通道以容纳线路板300、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其中,第二矩形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第一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用于分别容纳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故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三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第二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大于第一矩形通道的横截面的最长边边长。在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根据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线路板300的形状、尺寸对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及第三矩形通道的形状进行适应性更改。

进一步地,第一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的顶角设置为弧形,以减小发光灯带装配过程中线路板300与第一套管1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半圆形通道;第四矩形通道,第四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一半圆形通道一侧;第二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设置于第四矩形通道远离第一半圆形通道一侧;其中,第一半圆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二半圆形通道的横截面积,第一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可以理解为,第一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对称设置于第四矩形通道两侧。

通过设置第一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及第四矩形通道以容纳线路板300、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第一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的顶边为弧形,以减小发光灯带装配过程中的摩擦力。在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根据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线路板300的形状、尺寸对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及第三矩形通道的形状进行适应性更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的截面为椭圆形,且中心设有与第一中空通道相对应的通孔。椭圆形的短轴、长轴分别与线路板300的对称轴重合,且第一led电路、第二led电路分别设椭圆形长轴的两侧。通过对第一套管110的外壁进行适应性设计,以使得led灯珠所产生的光线沿着远离椭圆形短轴的方向折射,从而增加光线的扩散角度,实现全角度照明。

请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中还设有多个扇形混光腔121,扇形混光腔121的横截面为扇形;多个扇形混光腔121围绕第一中空通道设置均匀排布。

通过设置多个围绕第一中空通道的扇形混光腔121以对第一led灯珠211、第二led灯珠213、第三led灯珠221、第四led灯珠223所产生的光线进行混光处理。例如,多个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或第二led电路中led灯珠对应多个不同的颜色,通过设置扇形混光腔121以不同颜色的光线进行混光处理。

请参照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套管120中设置第一加强件410,以便于发光灯带的塑型。第一加强件410为柱形,沿着套管100纵向设置。第一加强件410设置于第二套管120中并接近于第一套管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套管120中设置第二加强件420,以便于发光灯带制作过程的共挤塑型操作。线路板300包括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二加强件420设置于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之间。第二加强件420为板状,沿着套管100纵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套管120中设置第三加强件430,以便于发光灯带制作过程的共挤塑型操作。第三加强件430为t型柱状,沿着套管100纵向设置。

通过第一加强件410、第二加强件420、第三加强件430对发光灯带进行塑形,以利于发光灯带安装时的塑形固定。

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110包括第一内壁、与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第一外壁;第一外壁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结构;第二套管120包括第二内壁、与第二内壁相对设置第二外壁;第二内壁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齿状突起结构(图未出示);其中,第一齿状突起结构与第二齿状突起结构相互齿合。

通过设置第一齿状突起结构、第二齿状突起结构以便于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的套合,以避免第一led灯珠211、第二led灯珠21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扇形混光腔121位置偏移,从而保证混光效果。

通过多个第一齿状突起结构依次连接以在第一套管110的外壁设置二次光学配光结构,以对led灯珠所产生的光线在第一套管110、第二套管120所形成的结合界面的折射角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光线在第二套管120的管体内进行扩散,并实现全角度照明。

进一步地,第二套管120由光扩散剂、透明树脂混合塑型而成。第二套管120通过具有光扩散功能的管体对光线进行扩散,以使得双面设置的led灯珠所产生的光线充斥在管体内各处。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结合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灯带,包括:线路板300,线路板300至少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灯组210,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灯组220,与第一灯组210相对设置,设置于第二表面;套管100,套管100中设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

进一步地,上述套管100,包括:第一套管110,第一套管110中设有第一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第二套管120,第二套管120中设有第二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第一套管110。

第一灯组210包括多组并联设置的第一led电路;第一led电路包括:第一led灯珠211;第一电阻212,第一电阻212的一端与第一led灯珠211的一端连接;第二led灯珠213,第二led灯珠213的一端与第一电阻2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灯组220包括多组并联设置的第二led电路;第二led电路包括:第三led灯珠221;第二电阻222,第二电阻222的一端与第三led灯珠221的一端连接;第四led灯珠223,第四led灯珠22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222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第一led电路设置于线路板300的第一表面,第二led电路设置于线路板300的第二表面;第一led电路与第二led电路相对设置。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第二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一矩形通道一侧;第三矩形通道,第三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二矩形通道远离第一矩形通道一侧。

该实施例通过分别设置于线路板300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第一灯组210、第二灯组220以提供基础光源,并通过套管100对基础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配光,从而实现双向照明。进一步,通过对套管100内壁、外壁的曲率半径进行设置,以调节配光照明角度,从而实现全角度照明。

在一变更实施例中,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套管100,包括:第一套管110,第一套管110中设有第一中空通道,第一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线路板300;第二套管120,第二套管120中设有第二中空通道,第二中空通道用于容纳第一套管110。

第一中空通道包括:第一半圆形通道;第四矩形通道,第四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一半圆形通道一侧;第二半圆形通道矩,第三矩形通道设置于第二矩形通道远离第一矩形通道一侧。可以理解为,第一半圆形通道、第二半圆形通道对称设置于第四矩形通道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灯带。通过上述发光灯带作为光源的发光器件以进行照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