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路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路灯,是用于设置于街道上,为行人或车辆提供照明的工具。现有路灯均由市政统一供电,但是伴随城市逐渐扩大,道路复杂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路灯数量逐年增加。进而也导致路灯总耗电量增加。而如何进行节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困扰的问题。为了解决夜间耗电量,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人流稀少地域减少路灯设置,而人流稀少的地域并非人流任何时间段均稀少,因此一刀切式的降低路灯数量或亮度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包括:主路灯及补偿照明路灯;所述主路灯与所述补偿照明路灯交替间隔布置;
所述补偿照明路灯包括:灯柱、灯头盒、灯板、灯罩及控制盒;所述灯头盒与所述灯柱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灯罩安装于所述灯头盒上;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灯头盒上,且位于所述灯罩内;所述控制盒安装于所述灯柱内,所述控制盒与所述转动组件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齿轮组、灯头盒连接壳及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组连接,所述灯头盒连接壳与所述灯头盒固定连接,所述灯头盒连接壳的外表面设置与所述齿轮组适配的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往复转动;
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灯头盒连接壳的齿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灯头盒往复转动,使所述补偿照明路灯照往复照射于相邻两个主路灯的照射区域。
其中,所述的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摄像头、控制器及zigbee模块;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灯柱上,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zigbee模块连接;所述zigbee模块安装于所述控制器内,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控制盒内。
其中,所述的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线传感器及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的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湿敏传感器;所述湿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湿敏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湿度数据,将所述湿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的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灯板、控制器、湿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摄像头及zigbee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灯柱内。
其中,所述灯柱包括:灯杆及支杆;所述支杆安装于所述灯杆上,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灯杆表面贴装防撞反光条。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主路灯与补偿照明路灯交替间隔布置在道路上,补偿照明路灯往复的向相邻的两个主路灯转动,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主路灯可布置的间隔更大,从而减少路灯布置密度。尤其适用于人流相对稀少或车辆少的街道,极大的缓解了路灯耗电问题。也解决了传统通过降低路灯数量而导致照明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光线补偿照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光线补偿照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补偿照明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补偿照明路灯的灯头盒与转动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包括:主路灯1及补偿照明路灯2;所述主路灯1与所述补偿照明路灯2交替间隔布置;主路灯1与市政供电线路连接,随市政统一控制亮灭。补偿照明路灯2用于为相邻的两个主路灯1进行补偿照明。主路灯1与补偿照明路灯2的间距大于现有技术中相邻路灯的间距。为了保证相邻两个主路灯1所照明的区域之间均达到良好的照明亮度,因此设置补偿照明路灯2可转动,对相邻两个主路灯1的区域进行循环补偿照明。
所述补偿照明路灯2包括,灯柱、灯头盒4、灯板5、灯罩6、转动组件及控制盒7;所述灯头盒4与所述灯柱通过转动组件连接。转动组件包括:齿轮组、灯头盒连接壳8、电机9;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及第三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0与所述第二齿轮1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1与所述第三齿轮12通过轴连接。所述灯头盒连接壳8与所述灯头盒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灯头盒连接壳8的外表面设置与所述齿轮组适配啮合的齿81。第一齿轮10与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作为输入齿轮,第三齿轮12与所述灯头盒连接壳8的齿81啮合,作为输出齿轮。电机9的输出轴往复转动,从而驱动第一齿轮10往复转动,进而第一齿轮10带动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三齿轮12,第三齿轮12驱动与灯头盒连接壳8连接的灯头盒4做往复转动运动。
所述灯柱包括:灯杆31及支杆32;灯杆3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支杆3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灯杆31上。所述电机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杆32上。所述灯罩6安装于所述灯头盒4上。灯板5上均匀的设置led灯珠用于照明。所述灯板5安装于所述灯头盒4上,位于所述灯罩6内;灯罩6用于保护灯板5不受损坏。所述控制盒7安装于所述灯柱内,所述控制盒7与所述转动组件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盒7内的控制器控制转动组件供电以及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控制转动组件转动速度。控制器可为mcu等芯片,通过现有软件编程实现现有控制功能。
为了更加提高路灯智能化,增加路灯用途,还包括:摄像头、zigbee模块、光线传感器、继电器控制模块、湿敏传感器。摄像头、zigbee模块、光线传感器、继电器控制模块以及湿敏传感器均为现有产品,其结构、安装以及使用说明、使用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对上述内容不进行结构、形状以及安装上的描述与限定。摄像头安装在灯柱上,摄像头采集路面情况图像,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与zigbee模块连接,摄像头所采集的路面情况图像通过zigbee模块无线传输至市政监控系统进行备份,所述zigbee模块安装于所述控制器内,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控制盒内。控制器实现上述功能均可通过mcu结合现有软件编程获取上述功能。所述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光线传感器采集光照强度,若光照强度达到设定值,则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补偿照明路灯关闭,若光照强度低于设定值,则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补偿照明路灯开启,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流大小来根据光照强度控制补偿照明路灯的亮度,从而使得在阴雨天、雾霾天等特殊天气自动进行照明,从而达到节能节电,智能亮度调节的作用。所述湿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湿敏传感器的采集端采集湿度数据,将所述湿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湿度数据辅助判定天气,若湿度过大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提高补偿照明路灯的亮度,从而在大雾天的情况下做到及时提高照明亮度,避免事故发生。补偿照明路灯所需的供电均由市政供电线路供电。
安装时,依次将主路灯1和补偿照明路灯2安装于待照明街道路面上。使主路灯1和补偿照明路灯2交替间隔布置。图1-2中虚线代表路灯照明范围,如图1-2所示,补偿照明路灯的灯光转向相邻的一个主路灯,再转向另一个相邻的主路灯,使得补偿照明路灯往复的向相邻的两个主路灯处补偿照射。从而对相邻两个主路灯的照明区域进行往复补偿照明,因此在整体降低主路灯和补偿照明路灯的亮度时,而对路面照明的影响却变得很低。补偿照明路灯的转动是缓慢的,避免过快的转动速度导致灯光晃动过大影响路人或车辆。转动速度可根据实际路况、灯柱高度等情况去调节适合的速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大面积停电等事故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灯板、控制器、湿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摄像头及zigbee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所述灯柱内,从而当市政供电线路损坏时,可以通过蓄电池暂时供电,避免路面瞬间变暗,发生交通事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车辆撞击,在所述灯杆31表面贴装防撞反光条,便于司机及时发现路灯,起到示警、提示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