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2512发布日期:2021-02-26 22:5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到来,汽车上装备上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其中,光学设备大大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越来越多光学系统的出现在汽车上。针对这些车用光学系统,需要开发一定散热性能好,结构紧凑、且无风扇的散热装置。
[0003]
现有技术多数为空气流动散热,设置有风扇等部件,且风扇转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影响光学模块的输出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风扇带来的噪音问题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尺寸太大,也限制了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小尺寸的且无风扇的光学系统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投影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集热板、导热管、导热垫以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整体围绕光学系统的外侧分布,散热装置整体构成近似“匚”字形状,其中的集热板、导热管、导热垫以及支架中任意一个部件与其他至少一个部件保持连接关系,且所述的集热板与汽车光学系统的光源连接在一起。
[0007]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集热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垫相连。
[0008]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热垫与所述支架相连,且二者采取接触面尽可能大的方式进行连接,向支架专递热量,其可作为辅助散热结构。
[0009]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热管整体程“l”形。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导热垫相连,另一端可以与汽车车身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主要的散热结构。其中,所述支架的导热性能系数需要不小于50瓦/米
·
度。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和所述导热垫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热管“l”形结构的两端。
[0012]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集热板与汽车光学系统的光源连接在一起,收集光源的热量向所述导热管传递热量。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的材质为铜,与导热垫连接在一起,其可作为辅助散热结构,其导热性能系数需要不小于300瓦/米
·
度。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的材质为铜,与导热管连接在一起,其可作为辅助散热结构,其导热性能系数需要不小于100瓦/米
·
度。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以与车身固定的孔。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板的面积与所述光源的功率成正比例关系,当光源的功率为x瓦时,集热板100的面积为x~2x平方厘米。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的直径与所述集热板的面积有正比例关系,当集热板100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时,导热管200的直径为x~2x毫米。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重量与所述导热管的直径有正比例关系,当导热管200的直径为x毫米,支架400的重量为100x~200x克。
[0019]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热管为空心结构,内部通有用于冷却的流动液体。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集热板、导热管、导热垫以及支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将热量由光源传导至集热板,并且通过导热管传导至导热垫,导热垫与金属支架相连,金属支架与汽车的车身相连接,从而将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热量主要通过金属支架散去;同时,集热板、导热管和导热垫也均采用金属材质,同时起到了辅助散热的效果。同时,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经过高低搭配选择,形成了梯度散热场,提高了散热效率;光源的功率、集热板的面积、导热管的直径、支架的重量均经过量化设计,使得在限定的面积和尺寸范围内,散热效率可以尽量提升,提升了散热效果。
[0022]
通过多个部件的配合使用,将热量传导到汽车金属车身上,从而大大加快了散热的效率,同时,由于光学系统模块的尺寸要求,内部要求不能设置风扇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大大减少了散热模块的体积,使得光学系统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用场景和可选择的安装位置进一步扩展。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光学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集热板100、导热管200、导热垫300以及支架400,其特征在于:散热装置整体围绕光学系统的外侧分布,散热装置整体构成近似“匚”字形状,其中的集热板100、导热管200、导热垫300以及支架400中任意一个部件与其他至少一个部件保持连接关系,且所述的集热板100与汽车光学系统的光源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导热管200的一端与所述集热板10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垫400相连。其中,其中所述导热垫300与所述支架400相连,且二者采取接触面尽可能大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其中所述导热管200整体程“l”形。其中,所述集热板100和所述导热垫300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热管200“l”形结构的两端。
[0027]
其中,所述支架400的材质为镁铝合金,其导热性能系数为90瓦/米
·
度,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导热垫300相连,另一端可以与汽车车身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以与车身固定的孔。
[0028]
其中,所述导热管200的材质为铜,其导热性能系数为350瓦/米
·
度。
[0029]
其中,所述集热板100的材质为铜,其导热性能系数为100瓦/米
·
度。
[0030]
其中,所述集热板100的面积与所述光源的功率成正比例关系,当光源的功率为x瓦时,集热板100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本实施例中,光源的功率为3瓦,集热板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
[0031]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管200的直径与所述集热板100的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当集热板100的面积为x平方厘米时,导热管200的直径为x毫米。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00的直径为3毫米。
[0032]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400的重量与所述导热管200的直径成正比例关系,当导热管200的直径为x毫米,支架400的重量为100x克。本实施例中,支架400的重量为300克。
[0033]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热管为空心结构,内部通有用于冷却的流动液体。
[0034]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