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工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2825发布日期:2021-02-09 21:3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工矿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工矿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矿灯技术,具体说是一种led工矿灯。


背景技术:

[0002]
工矿灯的发展趋势是使用方便的同时小型化、重量轻、续航时间长,因此需要一方面减小工矿灯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在工矿灯壳体内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电池容量,增大光源的反射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工矿灯,以尽量小的体积实现足够的续航时间和照明强度。
[0004]
所述的led工矿灯,包括由前罩和底盖密封拼装的壳体,以及壳体内设的灯杯、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灯杯为设有反光层的反光灯杯,包括主灯杯以及主灯杯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辅灯杯,主灯杯和一对辅灯杯一体成型,主灯杯和一对辅灯杯的前端面在一个平面上,紧贴灯杯的前端面设有与前罩密封嵌设的镜片,镜片为双侧平行的透明体;其特征在于:辅灯杯的中心轴线与镜片垂直,主灯杯的中心轴线下倾,与镜片夹角67
°±2°
;辅灯杯为6或8个平面作为棱台侧面围成截面外大内小的棱台状,主灯杯的内壁为外大内小的抛物面;在主灯杯和辅灯杯底面后方分别设有电路板,主灯杯和辅灯杯的底面中心分别设有焊接于电路板的led主光源和led辅光源,led辅光源设于灯杯的竖向中间位置,led主光源竖向位置比led辅光源高12.8~13mm,led辅光源距离灯杯前端面6.0~6.5mm,led主光源距离灯杯前端面19.0~20.0mm。
[0005]
进一步地,led主光源所在的电路板下倾面对镜片,与镜片之间的夹角为23
°±2°
,所述电池紧贴于壳体内的主灯杯下方,直径为21.5~22mm。
[0006]
优选地,辅灯杯的前端面轮廓与主灯杯的前端面轮廓设有间隔。
[0007]
优选地,辅灯杯的反射平面中,相对灯杯整体外侧的一对外反光面面积比内侧的一对内反光面面积大,且一对辅灯杯的一对外反光面的反射区域重叠在工矿灯前方1米的投射区域内。
[0008]
优选地,在主灯杯底面设有4个或5个电量指示灯。
[0009]
本实用新型将主灯杯向下倾斜设置,一方面符合人体工学中人眼自然视角为下倾23
°
的规律,配合这一规律将照明光线方向跟踪人目光的自然投射方向;另一方面,解决了成品的锂电池本身为圆柱状,不可能变形来利用工矿灯的壳体内空间,而下倾的灯杯正好将主灯杯上方的空间压缩,而将主灯杯下方的空间放大,为灯杯下方的电池转移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而显著提高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整体工矿灯的体积,同时增大了电池体积和电量。
[0010]
辅光灯杯对称设置,实现将辅灯杯分解为两个,以占用空间小的灯杯投射区域通过反射面设置在前方观察区域光幕相互叠加,实现小的灯杯光照强度翻倍的效果。辅灯杯
的反射平面中,相对灯杯整体外侧的一对外反光面面积比内侧的一对内反光面面积大,也更加外倾,一对辅灯杯的一对外反光面的反射区域重叠在工矿灯前方1米的投射区域内。使投射区域的照度成倍增加,因此也在达到辅光照射亮度标准的条件下可以减小led辅光源的能量输出,也减小了辅灯杯的体积,有利于减小整体工矿灯的体积,而一对辅灯杯的设置,合理地分配了空间,有效提高了工矿灯壳体内空间的利用率,整体体积更加小巧、紧凑,佩戴也更加方便自如。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0013]
图3是图1中灯杯的b-b剖面图,
[0014]
图4是图1中辅灯的c-c剖视图。
[0015]
图中:1-前罩,2-底盖,3-按键,4-镜片,5-led主光源,6-led辅光源,7-电量指示灯,8-主灯杯,9-辅灯杯,10-电池,11-插卡,12-密封圈,13-外反光面,14-内反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led工矿灯,包括由前罩1和底盖2密封拼装的壳体,壳体后设有插卡11和充电触点,壳体内设灯杯、电路板和电池10,顶部设有与内部密封的按键3,按键3用来控制远光和近光的照明。
[0017]
所述灯杯为反光灯杯,内凹的灯杯反光面设有反光层,包括主灯杯8以及主灯杯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辅灯杯9,主灯杯8和一对辅灯杯9一体成型,如图3可见,主灯杯8和一对辅灯杯9的前端面在一个平面上。
[0018]
如图2,紧贴灯杯的前端面设有与前罩1密封嵌设的镜片4。镜片4为双侧平行的透明体,起到防水密封和保护作用。除了镜片4,按键3同样采用全密封防水的设置,前罩1和底盖2拼合处设有密封圈12,使整体工矿灯达到ip67的安防标准。
[0019]
在主灯杯8和辅灯杯9底面后方分别设有电路板,主灯杯8和辅灯杯9的底面中心分别设有焊接于电路板的led主光源5和led辅光源6,led辅光源6设于灯杯的竖向中间位置。如图3,辅灯杯9的中心轴线与镜片4垂直,如图2,主灯杯8的内壁为外大内小的抛物面,主灯杯8的中心轴线竖向下倾,且相对于经过led主光源5的竖向截面对称设置,主灯杯8的中心轴线与镜片4夹角67
°±2°
。主灯杯向下倾斜设置,一方面符合人体工学中人眼自然视角为下倾23
°
的规律,配合这一规律将照明光线方向跟踪人目光的自然投射方向,令使用者感觉轻松同时提高了照明使用效率。另一方面,led主光源5竖向位置比led辅光源6高12.8~13mm,led主光源5所在的电路板下倾面对镜片4,与镜片之间的夹角为23
°±2°

[0020]
由于主灯杯8下倾,led主光源5上提,解决了成品的锂电池本身为圆柱状,不可能变形来利用工矿灯的壳体内空间,而下倾的灯杯正好将主灯杯上方的空间压缩,而将主灯杯下方的空间放大,为灯杯下方的电池转移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而显著提高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整体工矿灯的体积,同时增大了电池体积和电量。所述电池10紧贴于壳体内的主灯杯8下方,直径为21.5~22mm。
[0021]
辅灯杯9为6或8个平面作为棱台侧面围成截面外大内小的棱台状,led辅光源6距
离灯杯前端面6.0~6.5mm,led主光源5距离灯杯前端面19.0~20.0mm。辅灯杯9的前端面轮廓与主灯杯8的前端面轮廓设有间隔,并不相互交错,因此投射光线互相不影响。分光面为平面可以使投射光非常均匀,适合作为近光照明,作为维护作业、阅读等近距离观察。
[0022]
辅灯杯9的棱台状并不是正棱台,辅灯杯9的反射平面中,相对灯杯整体外侧的一对外反光面13面积比内侧的一对内反光面14面积大,也更加外倾,一对辅灯杯9的一对外反光面13的反射区域重叠在工矿灯前方1米的投射区域内。使投射区域的照度成倍增加,因此也在达到辅光照射亮度标准的条件下可以减小led辅光源6的能量输出,也减小了辅灯杯9的体积,有利于减小整体工矿灯的体积,而一对辅灯杯9的设置,合理地分配了空间,有效提高了工矿灯壳体内空间的利用率,整体体积更加小巧、紧凑,佩戴也更加方便自如。
[0023]
在主灯杯8底面设有4个或5个电量指示灯7,用来指示充电状态。在充电使用时,可以透过镜片直观地观察到充电工作状态,并且避免了充电指示设置在壳体的对壳体的防护效果减弱的问题,对于元件和工矿灯整体的防护性更好。
[0024]
整体的布置结构有效提高了工矿灯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以更小的体积反而有利于增大电池的直径和电量,因此提高了质量能量比,续航时间更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