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蜡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4890发布日期:2021-01-29 23: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仿真蜡烛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蜡烛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仿真蜡烛。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烛光来装饰气氛的情况;如果使用传统的蜡烛并不是很方便,其原因是传统的蜡烛具有高温火焰,不但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且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资源利用率较低,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目前,市场也出现了利用发光的二极管来模拟蜡烛火焰跳动的仿真电子蜡烛,但这些电子蜡烛在使用时存在不真实性且对气氛的装饰效果不理想,影响人们的感受。也即现有的电子蜡烛无法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因此仿真度较低,不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仿真效果好且稳定的仿真蜡烛。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仿真蜡烛:它包括
[0005]
设置在蜡烛体内的固定外壳,其具有一内腔,且顶部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通孔;
[0006]
火焰头体,设置在固定外壳的上方,其内具有发光体;
[0007]
触杆,活动连接在通孔内,触杆的上端与火焰头体连接,触杆的下端连接一使触杆可保持自然下垂状态的配重块;
[0008]
摆杆,可转动连接在固定外壳的内腔内,且摆杆的上端在摆杆转动时可间隙触碰配重块以驱动触杆及火焰头体摆动,摆杆的下端连接一磁体;
[0009]
驱动板,连接在内腔中并位于磁体的下方,该驱动板上连接有电磁线圈;
[0010]
电源单元,其通过导线与发光体和电磁线圈电性连接,用于给发光体和电磁线圈提供电能。
[0011]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同轴线的支点,所述触杆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支点对应的凹槽,所述两个支点的外端与凹槽的内壁相抵,用于使触杆可沿两个支点的轴线摆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连接一中空且上下两端敞开的球形套,所述触杆的上端连接一球形体,所述的球形体可转动连接在球形套内,且球形体的顶部与火焰头体连接。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触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同轴线的凸柱,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供两个凸柱卡接的卡孔,所述的凸柱间隙配合在卡孔内。
[0014]
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块的下端设置为球形或下小上大的圆锥形。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摆杆的上端连接一在摆杆摆动时可与配重块下端外侧壁相触碰的球头。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的内壁上横向连接一连杆,所述的摆杆上设有供连杆穿过的转动孔,该摆杆上的转动孔套设在连杆,使摆杆可沿连杆摆动。
[0017]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外壳的内腔中连接一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与电源单元连接取电,且发光体和电磁线圈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8]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凸柱均为中空的凸柱,所述的发光体具有两个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的导电杆: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所述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分别穿设在两个凸柱的内孔中。
[0019]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仿真蜡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该仿真蜡烛将火焰头体和触杆结合在一起,且火焰头体内设置发光体;利用摆杆的间隙摆动并触碰触杆下端的配重块来驱动火焰头体摆动,以此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触杆下端的配重块使触杆可保持自然下垂状态,在摆杆的上端碰触到配重块时,火焰头体和触杆发生摆动,在摆杆的上端碰触后脱离配重块时,触杆在配重块的重力下恢复自然下垂状态;因此摆杆的间隙摆动,可不断触碰配重块,使火焰头体处于间隙摆动状态,且火焰头体的间隙摆动速度不定,从而使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更逼真,仿真效果好。
[0021]
2、活动连接在通孔内的触杆,可以有多种活动连接方式,如可采用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同轴线的支点,利用两个支点的自由端与触杆上的凹槽相抵,以实现触杆可绕支点转动;或者在通孔的内壁上连接球形套,利用触杆上端的球形体与球形套的内壁球形连接或转动连接,实现触杆的自由摆动;或者是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卡孔,且触杆上设有两个可转动连接在卡孔内的凸柱,实现触杆的自由摆动;等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022]
3、将配重块的下端设置为球形或下小上大的圆锥形,这样摆杆上端的球头在与配重块下端外侧壁相触碰时会对触杆施加一个偏离摆杆摆动方向上的力,从而使触杆处于晃动状态,使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更逼真。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仿真蜡烛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真蜡烛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仿真蜡烛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如图所示:
[0027]
1、固定外壳,100、内腔,101、通孔,2、火焰头体,3、触杆,300、配重块,301、凹槽,302、球形体,303、凸柱,4、支点,400、球形套,401、卡孔,5、摆杆,500、磁体,501、球头,502、连杆,503、转动孔,6、驱动板,7、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蜡烛,它包括设置在蜡烛体内的固定外壳1,其具有一内腔100,且顶部设有与内腔100相连通的通孔101;该仿真蜡烛的固定外壳1一般连接在蜡烛体内,该蜡烛体为蜡制成的圆柱形蜡烛体;该仿真蜡烛还包括火焰头体2,设置在固定外壳1的上方,其内具有发光体;该火焰头体2一般为塑料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火
焰头体,且该火焰头体2的形状一般为顶部尖的火焰形;触杆3,活动连接在通孔101内,触杆3的上端与火焰头体2连接,触杆3的下端连接一使触杆3可保持自然下垂状态的配重块300;所述配重块300的下端设置为球形或下小上大的圆锥形。该配重块300一般为铁质或钢质的金属块,其自重可使触杆3保持自然下垂状态。摆杆5,所述摆杆5的上端连接一在摆杆5摆动时可与配重块300下端外侧壁相触碰的球头501,摆杆5的下端连接一磁体500;所述内腔100的内壁上横向连接一连杆502,摆杆5上设有供连杆502穿过的转动孔503,该摆杆5上的转动孔503套设在连杆502,使摆杆5可沿连杆502摆动。该摆杆5可转动连接在固定外壳1的内腔100内,且摆杆5的上端在摆杆5转动时可间隙触碰配重块300以驱动触杆3及火焰头体2摆动;驱动板6,连接在内腔100中并位于磁体500的下方,该驱动板6上连接有电磁线圈;电源单元,其通过导线与发光体和电磁线圈电性连接,用于给发光体和电磁线圈提供电能。所述的电源单元一般为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其连接在蜡烛体内。所述固定外壳1的内腔100中连接一控制电路板7,所述的控制电路板7与电源单元连接取电,且发光体和电磁线圈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7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7控制电磁线圈间隙通电或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等,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摆杆5下端的磁体500在磁场内受磁场的电磁力而发生摆动。
[0030]
再次参见图1所示,所述通孔101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同轴线的支点4,所述触杆3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支点4对应的凹槽301,所述两个支点4的外端与凹槽301的内壁相抵,用于使触杆3可沿两个支点4的轴线摆动。触杆下端的配重块在摆杆的驱动下带动触杆及火焰头体绕两个支点4转动;该仿真蜡烛将火焰头体和触杆结合在一起,且火焰头体内设置发光体;利用摆杆的间隙摆动并触碰触杆下端的配重块来驱动火焰头体摆动,以此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触杆下端的配重块使触杆可保持自然下垂状态,在摆杆的上端碰触到配重块时,火焰头体和触杆发生摆动,在摆杆的上端碰触后脱离配重块时,触杆在配重块的重力下恢复自然下垂状态;因此摆杆的间隙摆动,可不断触碰配重块,使火焰头体处于间隙摆动状态,且火焰头体的间隙摆动速度不定,从而使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更逼真,仿真效果好。
[0031]
实施例二:
[0032]
参见图2所示,
[0033]
所述通孔101的内壁上连接一中空且上下两端敞开的球形套400,所述触杆3的上端连接一球形体302,所述的球形体302可转动连接在球形套400内,且球形体302的顶部与火焰头体2连接。利用触杆上端的球形体与球形套的内壁球形连接或转动连接,实现触杆的自由摆动。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不做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三:
[0035]
参见图3所示,所述触杆3的外侧壁上设有两个同轴线的凸柱303,所述通孔101的内壁上设有两个供两个凸柱303卡接的卡孔401,所述的凸柱间隙配合在卡孔401内。该触杆的凸柱可在卡孔401内转动,以实现触杆及火焰头体的摆动;所述的两个凸柱303均为中空的凸柱,所述的发光体具有两个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的导电杆: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所述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分别穿设在两个凸柱303的内孔中。这样设置避免发光体的导电杆对触杆在摆动时的干涉,从而使触杆的摆动幅度大,蜡烛的仿真效果好。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不做详细描述。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