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电子蜡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4905发布日期:2021-01-29 23:0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仿真电子蜡烛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蜡烛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仿真电子蜡烛。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烛光来装饰气氛的情况;如果使用传统的蜡烛并不是很方便,其原因是传统的蜡烛具有高温火焰,不但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且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资源利用率较低,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目前,市场也出现了利用发光的二极管来模拟蜡烛火焰跳动的仿真电子蜡烛,但这些电子蜡烛在使用时存在不真实性且对气氛的装饰效果不理想,影响人们的感受。也即现有的电子蜡烛无法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因此仿真度较低,不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仿真效果好且稳定的仿真电子蜡烛。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仿真电子蜡烛:它包括设置在蜡烛体内的固定外壳,其具有一内腔,且顶部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通孔;
[0005]
火焰头体,设置在固定外壳的上方,其内具有发光体;
[0006]
摆动支架,设置在内腔内,且摆动支架的上端伸出通孔外侧并与火焰头体连接,该摆动支架上设有挂孔;
[0007]
挂件,连接在固定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摆动支架的挂孔活动挂接在挂件上;
[0008]
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外壳的内腔中,用于驱动摆动支架在挂件上间歇摆动。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支架的挂孔底部连接一中空的配重块,该配重块内连接一磁体;所述摆动支架底部下方的内腔内壁上连接一驱动板,该驱动板内设有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磁场驱动配重块内的磁体及摆动支架间歇往复摆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挂孔呈上小下大的水滴形。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挂件为开口朝上设置的挂钩,当挂孔挂接在挂钩上时,所述的摆动支架可保持竖直状态。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支架的挂孔底部连接一向下延伸设置的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下端与配重块连接。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体具有两个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的导电杆: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所述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分别设置在摆动支架的两侧;所述摆动支架的两侧壁上设有两个沿摆动支架侧壁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分别卡接在摆动支架两侧壁上的两个卡槽内。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挂钩的开口为上宽下窄的v字形开口。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外壳上设有一穿线孔,该穿线孔可供发光体和电磁线圈的电
源线穿出并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设有一向下延伸且带有外螺纹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使固定外壳安装在蜡烛体内。
[0017]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仿真电子蜡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电子蜡烛在摆动支架上设置挂孔,且在固定外壳的内腔中设置挂件,将摆动支架的挂孔挂接在挂件上,利用驱动机构来驱动摆动支架摆动,从而使摆动支架上端的火焰头体摆动。从而可模拟蜡烛燃烧时火焰摆动、跳跃的效果、仿真效果好。另外,挂孔底部配重块以及挂孔的水滴形的设置,而且挂钩的开口为上宽下窄的v字形开口,从而使摆动支架可保持自由竖直状态,这样在电磁线圈间歇通电的情况下,可驱动摆动支架间歇摆动;该摆动支架的摆动稳定,从而使其仿真效果好。再者,使发光体的第一导电杆和第二导电杆卡接在摆动支架两侧壁的卡槽内,这样避免发光体的导电杆对摆动支架在摆动时的干涉,从而使摆动支架的摆动幅度大,仿真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仿真电子蜡烛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真电子蜡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仿真电子蜡烛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1]
如图所示:
[0022]
1、固定外壳,100、内腔,101、通孔,102、连接部,103、穿线孔,104、左壳体,105、右壳体,106、连接座,107、固定杆,2、火焰头体,3、发光体,300、第一导电杆,301、第二导电杆,4、摆动支架,400、挂孔,401、连接杆,402、配重块,403、卡槽,404、磁体,5、挂件,500、安装孔,50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真电子蜡烛,它包括设置在蜡烛体内的固定外壳1,其具有一内腔100,且顶部设有与内腔100相连通的通孔101;该仿真电子蜡烛的固定外壳1一般连接在蜡烛体内,该蜡烛体为蜡制成的圆柱形蜡烛体;该固定外壳1为便于内部部件的安装,该固定外壳1包括左壳体104和右壳体105,左壳体104和右壳体105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在一起,或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外壳1上设有一穿线孔103,该穿线孔103可供发光体3和电磁线圈的电源线穿出并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外壳1的下端设有一向下延伸且带有外螺纹的连接部102,该连接部102用于使固定外壳1安装在蜡烛体内。该仿真电子蜡烛还包括火焰头体2,设置在固定外壳1的上方,其内具有发光体3;该火焰头体2一般为塑料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火焰头体,且该火焰头体2的形状一般为顶部尖的火焰形;摆动支架4,设置在内腔100内,且摆动支架4的上端伸出通孔101外侧并与火焰头体2连接,该摆动支架4上设有挂孔400,该摆动支架4的上端为一可穿过通孔的连杆,该连杆与通孔的内壁之间存在晃动间隙;挂件5,连接在固定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摆动支架4的挂孔400活动挂接在挂件5上;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外壳1的内腔100中,用于驱动摆动支架4在挂件5上间歇摆动。该仿真电子蜡烛还包括给发光体3和驱动机构提供电能的电源单元及控
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与电源单元连接取电,且发光体和驱动机构均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板控制发光体发光及驱动机构动作;所述的电源单元一般为安装有电池的电池盒。该固定外壳1内腔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固定杆107,所述的挂件上设有两个安装孔500,该安装孔500连接在两个固定杆107上,以此将挂件5,连接在固定外壳1的内壁上。
[0025]
再次参见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摆动支架4的挂孔400底部连接一中空的配重块402,也即摆动支架4的挂孔400底部连接一向下延伸设置的连接杆401,该连接杆401的下端与配重块402连接,该配重块402内连接一磁体404;所述摆动支架4底部下方的固定外壳1的内腔100内壁上连接一驱动板6,该驱动板6内设有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磁场驱动配重块402内的磁体404及摆动支架4间歇往复摆动。在固定外壳1内设置连接座106,使驱动板6水平安装在连接座106上并通过螺丝或连接座上的卡接结构固定,且使配重块402内的磁体404位于驱动板6内电磁线圈的中心正上方;控制电路板控制电磁线圈间隙通电或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等,电磁线圈产生磁场,配重块内的磁体在磁场内受磁场的电磁力而发生摆动,从而使摆动支架4在挂件5上往复摆动,使火焰头体2内发光体3发出的光呈现摆动、跳跃的效果,以模仿真实蜡烛在燃烧时火焰的跳动。
[0026]
再次参见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挂孔400呈上小下大的水滴形。所述的挂件5为开口501朝上设置的挂钩,当挂孔400挂接在挂钩上时,所述的摆动支架4可保持竖直状态。所述挂钩的开口501为上宽下窄的v字形开口。这样设置,可使挂钩挂接在挂孔的顶部,且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摆动支架可保持竖直自由垂下状态;摆动支架的摆动稳定性高。
[0027]
再次参见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体3具有两个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的导电杆:第一导电杆300和第二导电杆301,所述的第一导电杆300和第二导电杆301分别设置在摆动支架4的两侧;所述摆动支架4的两侧壁上设有两个沿摆动支架4侧壁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403,所述的第一导电杆300和第二导电杆301分别卡接在摆动支架4两侧壁上的两个卡槽403内。使发光体3的第一导电杆300和第二导电杆301卡接在摆动支架4两侧壁的卡槽403内,这样避免发光体的导电杆对摆动支架在摆动时的干涉,从而使摆动支架的摆动幅度大,仿真效果好。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